三国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空城计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高明

提起诸葛亮,大家想到的肯定是诸葛亮异于常人的军事头脑,而广为人知的空城计正是展示出诸葛亮非凡的军事天赋。但诸葛亮设计的空城计真的如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吗?今天,小编带大家重新了解一下不一样的空城计。

三国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空城计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高明

三国战乱时期,蜀国攻占魏国,没成想先锋大将马谡失守街亭,前线士兵受到很大的打击,在保护住些许战粮后,诸葛亮被迫退守汉中,带领战剩的五千军马驻留西城县。谁知道冤家路窄,恰好司马懿率十几万大军来攻西城,但这时诸葛亮的身边没有战将,只剩一些文员,就连大部分兵马也出去运送粮食去了,这可谓西城弹丸小城,一攻即破。但这时的诸葛亮却没有一点惊慌,神定自若,并下令打开城门,安排小兵扮成平民在城门扫地,自己却坐在城楼抚弹高歌,表现出一番惬意。

三国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空城计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高明

而司马懿到了城楼下看到诸葛亮在城楼上这个景象,十分困惑,想必有埋伏, 尽管他儿子猜测到说诸葛亮故弄玄机,司马懿还是带兵撤退了。诸葛亮运用的这种空城计,虽说司马懿正中下怀,但这个事情又有所疑义。

三国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空城计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高明

小编所想到的有三点,第一,司马懿不也就是怕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在进攻之前先派出侦查兵打探一下不就知道了吗?第二,司马懿竟然都来到城楼下,能看见诸葛亮在弹琴了,距离如此之近,直接命令射手射中诸葛亮不可以吗?第三,司马懿带兵十多万,直接把城先围他个三天三夜了解下情况再做撤退的决定,为何直接调头就走呢?所以说诸葛亮这个空城计应该是夸大了对诸葛亮的推崇,虽然事情真实存在,但也并非是他所发明,在他之前,还有过什么类似空城计的战争呢?

三国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空城计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高明

早在《左传》中曾出现过,当时楚国出征讨伐郑国,郑军实力弱小,接连惨败,逼退至郑国中心,郑国甚至计划投降,而就在这时郑国郑文公的弟弟书詹提出一计,命令郑国的百姓和原来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打开城门等待楚军的到来。当楚军到达后发现此景象,心生疑惑,下令原地待命,但就在这时是郑国的援军赶到,楚军束手无策,只好撤退了。

三国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空城计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高明

小编结合自己的理解,对空城计做出一个总结,所谓空城计,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战术,在明知自己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还是刻意的向敌人展示自己的空虚,让敌人捉摸不透,进而产生怀疑,怕不明地区设有陷阱,就会谨慎考虑是否进攻。但使用三十六计中的这一计,你需要明确的了解敌人的做事风格、性情性格等,不然容易惹火烧身。

三国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空城计并不是你想的那样高明

当然小编还想给大家说道的,就是诸葛亮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当我们无论发生任何事情,第一要先冷静下来,冲动解决不了任何事情,沉着冷静的去思考问题,肯定会有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善于思考,临危不惧都是我们需要去尽可能学习掌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