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中路鋪鎮:聚力鄉村振興 念好“農”字經

中路鋪鎮一手抓糧食生產,一手抓結構調整——

聚力鄉村振興 念好“農”字經

湘潭在線3月17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振宇)擁有56000餘畝耕地的湘潭縣中路鋪鎮是傳統農業大鎮,同時也是不折不扣的結構調整大鎮,在全部耕地中種植結構調整區面積達27000餘畝。“糧食生產以集約化、優質高產為宗旨,結構調整因地制業,打造特色產業,助力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今年農業生產怎麼搞,中路鋪鎮早就作好謀劃。

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宜糧區儘可能推廣雙季稻,但不管是雙季稻、單季稻,還是稻油耕作模式,都將堅持規模化經營和推廣良種兩個基本原則。

據瞭解,目前該鎮共有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50多家、種糧大戶200餘戶,宜糧區耕地基本上集中在他們手中,散戶極少。這樣不僅有利於提高機械化率和勞動生產力,提高農民收入,同時還有利於良種和新技術的推廣、使用。

目前,該鎮20多家供銷惠農合作社和農資經營單位已備足種、肥、藥等春耕物資,農機檢修與保養也全面完成,只等下田。

在種植結構調整區,中路鋪鎮突出打造“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品”的思路,打造以特色水果、中藥材及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

該鎮柳橋村6000餘畝耕地全部屬於調整區範圍,從2018年起,該村通過土地流轉或入股方式,將耕地全部集中起來,由幾家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目前該村的小籽花生基地面積達800餘畝、夏橙基地超過2000畝,今年準備種植金銀花1000畝、枳殼1000畝、香芋南瓜3500畝(部分為套種),形成種植結構調整的“柳橋村模式”。

在中路鋪村,930畝結構調整面積中有綠化草皮530多畝、獼猴桃100餘畝、蔬菜和湘芭200多畝。鳳形山村則依託龍鳳山莊打造茶葉和特色水果加鄉村旅遊的發展模式,今年還將栽種沃柑等水果400多畝。其餘有結構調整任務的各村,也將圍繞“一村一特色”和鄉村旅遊來推進,助力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