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10年的感悟——有感于“病危通知书上写人财两空”

今天一篇 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文中称患者妻子从2月28日至今,每天都会接到丈夫的病危通知书。每次都会让双手一次又一次地发抖:“病程中随时可能呼吸心跳骤停死亡,最终预后差,人财两空。”这时候不止是家属,医生同样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在ICU工作了10年,经历了数百次抢救,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案例。


ICU10年的感悟——有感于“病危通知书上写人财两空”

病危通知书

病人在病情进入危重状态后,一般都会送入ICU进一步治疗,因为ICU的定义就是救治濒临死亡的患者,所以在各个医院,ICU都是死亡率最高的科室,往往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科室。我2009年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心脏专科三甲医院ICU工作,这一干就是10年。

这10年,亲手经历过的抢救有数百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有人说,你们医生就会签病危通知书,签完病人不管结局如何,都不关你们什么事儿了。

在这里我要再次叨叨几句,病危通知书顾名思义是书面通知家属,目前患者处于危重状态,其仅仅是履行告知义务,并不会像一些人恶意揣测的那样,只是用来撇清责任。

签病危时,家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医生面临的压力同样也不小。家属需要承受人财两空的煎熬。医生承受的是在各种选择间如何做抉择,有没有抢救机会?家属能不能承受经济压力?要不要继续救治?要不要用生命支持设备?如果没有抢救机会,该如何跟家属说放弃治疗?

签病危是对我来说最痛苦的事儿,我宁可胸外按压半小时,也不愿看到家属绝望的眼神。

我们预测不到结局,只能全力以赴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上周听说年前我们抢救的一个患者去世了,心理很不是滋味。脑子里一直在想那天晚上那么拼命的按压,把他抢救回来有没有意义,让他多花了几十万,没有生活质量的延长了2个月的寿命到底值不值?

做完心脏手术第二天的晚上,患者反复出现短阵室速、室速、室颤,血压像过山车一样波动很大,大量的强心药进去也无济于事,用了IABP也没有明显的效果。我们科所有人都没回家,反复跟家属谈病情,家属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陆陆续续过来跟患者告别,家属刚走患者又出现了室速,血压降到40,如果不立即抢救,撑不过10分钟。我们ICU的三个医生继续轮流进行胸外按压,又抢救了一个小时,患者血压、心律逐渐稳定,2天之后,意识恢复,心功能也逐渐恢复。但患者撤离呼吸机困难,为了更好的恢复,转院到北京最好的一家医院继续治疗。

如果能预测到结局,可能那天晚上就不会那么努力的抢救,让病人安详的去了多好。可是,我们预测不到结局,只能全力以赴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ICU10年的感悟——有感于“病危通知书上写人财两空”

呼吸机辅助呼吸

作为医生,必须担起自己的责任,勇敢的冲上去

电除颤大家应该都看过,电视上也经常有这种画面,医生拿着除颤电极板,放在病人前胸,说大家躲开,然后一按放电按钮……。猝死绝大部分是心脏原因导致的,公共场所的AED就是除颤器,对于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比如室颤、室速有非常好的效果,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除颤在普通科室使用很少,我实习两年一次也没碰到过。刚毕业在北大人民医院规培,轮转急诊ICU时,凌晨4点被护士叫醒,一个心衰患者室颤了,瞬间脑子一片空白,愣了几秒钟,护士姐姐已经推过来了除颤器,然后做了人生中的首次除颤,除了2次,看到监护仪上患者的心跳变得规律,才意识到自己的后背上全是汗,心跳砰砰砰砰的跳的比患者的快多了,如果做心电图应该至少有130次/分。第一次做电除颤的画面过去了将近10年,仍记忆犹新。

危急时刻,作为医生,必须担起自己的责任,勇敢的冲上去。


ICU10年的感悟——有感于“病危通知书上写人财两空”

除颤

ECMO+IABP+TAVR,只要你信任,我们定会全力以赴

这是一个50多岁的中年患者,主动脉瓣狭窄,心衰,心功能特别差,LVEF30%,术前突然出现心肌缺血,这对本就心衰的心脏来说是雪上加霜,出现了急性左心衰、室颤,持续胸外按压着从普通病房转入ICU。交代完病危,三个儿子明确表态要我们尽全力抢救,不惜一切代价。

其实,考虑到患者的基础心功能状态以及目前的状况,我们觉得预后很差,尽力抢救的后果很有可能是人才两空,但考虑到患者毕竟还是太年轻,就这么放弃确实有点可惜。于是当天晚上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又上了IABP(主动脉球囊反博),心肌缺血改善后,患者循环逐渐好转,觉得还是比较有希望的,决定给患者尽快做手术。


ICU10年的感悟——有感于“病危通知书上写人财两空”

ECMO

患者心功能太差,又出现围术期心梗,直接开胸手术风险高,不一定能下手术台。做TAVR(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创伤小,或许患者能耐受手术,但考虑到患者基础心功能状态,就算做TAVR手术风险也是非常高。

于是心内科、心外科联合会诊后决定在ECMO辅助下行TAVR(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


ICU10年的感悟——有感于“病危通知书上写人财两空”


ECMO也叫体外膜肺氧合,可以同时支持肺和心脏,新冠肺炎严重呼吸衰竭时,ECMO是最后一招。使用ECMO费用昂贵,光开机就需要6万。TAVR需要30万,目前是全自费。心外科三大治疗措施同时使用在一个人身上的情况非常少见。

手术很成功,瓣膜置入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很快改善,心功能明显好转,IABP、ECMO也很快撤除。

现在还记得他的名字——x新生,他是幸运的,可能是他的名字也给他带来了好运,让他重获新生。

希望,是动力的来源。希望来自患者的病情,来自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只要你信任我,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定会全力以赴

好了,这期就到这里,我是心血管病医生李运涛,关注我的头条号,加入心血管健康学院,可留言也可私信咨询。让我们一起守护"心"的健康,咱们下期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