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对君士坦丁堡那么情有独钟甚至称它是他们的首都?

众所周知,从17世纪至19世纪的300年间,俄国发动了对奥斯曼土耳其的一系列战争,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就有12次之多。那么,人们不禁好奇,是什么支撑着俄国一如既往、锲而不舍地与土耳其打了300多年的仗呢?这事与现在的伊斯坦布尔,过去的君士坦丁堡有关,因为俄罗斯人对君士坦丁堡情有独钟甚至称它是他们的首都。要搞清楚这其中的来龙去脉,得从拜占庭帝国灭亡说起。

为什么俄罗斯对君士坦丁堡那么情有独钟甚至称它是他们的首都?

拜占庭帝国就是罗马帝国一分二的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一直都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将其分为两部分,西岸属于欧洲,东岸属于亚洲。君士坦丁堡扼黑海门户,是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必经之路,是亚洲和欧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征服者”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围困了君士坦丁堡,最终攻破,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拜占庭帝国灭亡。

1469年,奉罗马教皇保罗二世之命,已经灭亡的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帕列奥罗格公主,下嫁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教皇想通过这一联姻拯救基督教文明,统一分裂千年的东正教和天主教。

为什么俄罗斯对君士坦丁堡那么情有独钟甚至称它是他们的首都?

然而,罗马教皇失算了,因为以当时莫斯科大公国的实力还不足与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抗衡。而迎娶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亚的伊凡三世,却名正言顺地以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自居。敬拜占庭的双头鹰为国徽,并号称第三罗马帝国。

而这时俄罗斯人所信奉东正教的首领君士坦丁堡的大牧首,还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之下,被伊斯兰教层层包围。这样一来,莫斯科公国作为前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驱逐异教徒,光复君士坦丁堡,一血奥斯曼土耳其的灭国之恨的重任就落到了俄罗斯人的肩上。

为什么俄罗斯对君士坦丁堡那么情有独钟甚至称它是他们的首都?

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俄罗斯就是第三罗马帝国”说法,深刻影响着俄罗斯,以至于逐渐形成了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

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让俄罗斯贵族们倍感自豪与荣耀。他们以为,在希腊人和亚美尼亚失败并沦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异教徒奴隶的情况下,作为东罗马帝国继承者和斯拉夫人最大东正教民族的俄罗斯人,理应承担起为东罗马帝国复仇之责任。这是俄罗斯人神圣的历史使命,更是所有斯拉夫民族的光荣责任。

为什么俄罗斯对君士坦丁堡那么情有独钟甚至称它是他们的首都?

所以,俄罗斯民族要强大,斯拉夫民族要统一,建立一个由沙皇领导的统一帝国,向奥斯曼土耳其宣战,反对西欧和中欧的无耻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而这正是和东正教结合了的泛斯拉夫主义,这也是俄罗斯的外交扩张政策历史感和民族精神的来源,也使俄罗斯的平民、地主、贵族和君王在泛斯拉夫主义基础上,达成了在对外扩张上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至今还影响着俄罗斯。

事实上,在彼得大帝时代开始,所谓第四罗马的东正教神话式的教义,就历史的进程中就逐渐发展为一套意识形态,成为统合大多数人鲜明的成体系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征服世界的意识形态,主张俄罗斯所有人整体救赎和“帝国转移”理论,就是所说的莫斯科只是第四罗马的陪都,而真正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以此为领土扩大寻找合适的理由。同时,谋求国家思想的统一和不同阶级的意志一致,以实现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的目标。

为什么俄罗斯对君士坦丁堡那么情有独钟甚至称它是他们的首都?

俄罗斯的这种意识形态——大俄罗斯主义,在现代和当代的国际关系中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致使俄罗斯与其邻国,特别是与斯拉夫人遍布的东欧之间陷入长久的安全冲突困境。也因长久的对抗而消耗大量资源直到国家政治和社会结构变得越来越脆弱。苏联的解体就是例证。

所以,对外扩张是俄罗斯的一大弱点。结果只能是陷入了国大而不强、人少而地广、好战而乏力的怪圈。然而,无奈的是,俄罗斯的这种意识形态已经浸入其血液中,大俄罗斯民族思想依然是俄罗斯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基础和根本,这是俄罗斯民族的意识形态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如果一意孤行下去,那将是致命的;如果能够适当避免,那或许是一条复兴的出路。

为什么俄罗斯对君士坦丁堡那么情有独钟甚至称它是他们的首都?

综上所述,俄罗斯对君士坦丁堡情有独钟并称它才是首都,并不是简单说说而已的,是有其思想体系和理论依据的,并形成了让俄罗斯各阶层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意识形态。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几代沙皇能够痴心不改、一如既往与奥斯曼土耳其大战300多年的动力源泉所在。也就是说是这种浸入俄罗斯民族血液中的意识形态,才是支撑其与土耳其大战300年的精神支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