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住寄宿制学校,心理会有问题吗?

我是千锤百炼钢


我是一名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我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要说如果有一百个孩子的话,有九十多个孩子会有问题!剩下的成材的,很少很少!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他首先要养成习惯,学习的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等等!因为孩子毕竟还小,在家里的话,爸爸妈妈会帮助孩子一起完成!在寄宿制学校里,有老师,但是一个老师管好几十个学生,他总有注意不到的孩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师也是平凡人,他可能注意到的就是那几个捣蛋的,和那几个表现好的!真的,这是我的经验。

其次孩子的心理问题,我看见过大部分的寄宿制孩子的原生家庭,有的是父母外出打工,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兄弟姐妹太多,父母管不了,还有的甚至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但凡有人照顾孩子,都不会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的。当然,也有例外。所以我不理解那些自己不工作,还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的家长,你是有多讨厌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长大?

最后,家长们最关心的成绩!我可以告诉你们,寄宿制学校的成绩那么好的原因,不是说老师教的好,学校环境好,你所想的那些有的没有的,都不对!是因为有早自习,晚自习,午间课堂等等等等。这么长的学习时间,他成绩不好才怪!

总之,我不是说寄宿制学校不好,但是不要一年级,孩子太小了,自己有时候衣服都不会穿好的!有的孩子大冷天穿穿了一天的单裤子,老师都没有发现!等孩子上了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毕竟有点自理能力了!过早的断奶有的孩子会快速成长,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孩子还是会感到迷惘和害怕的!这只是我个人观点!


阿丫27


我大姐家的小姑娘,就是我老公的外甥女,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寄宿学校了,每个星期天才能回家。她是妈妈在富士康上班,爸爸和爷爷在另一个厂里上班,下面还有一个一岁的弟弟,奶奶在家照顾弟弟,奶奶一个人没有精力和时间每天接送老大,所以就把孙女送到了镇上的小学,当然了,要比村里的学校条件好一点。记得她三四岁的时候还是一个特别调皮活泼的萌娃,现在放假去她家探亲时,发现外甥女没有那么活泼了,很安静,但是并不胆小,也不是很孤僻,怎么说呢,感觉在同龄人中比较稳重,内敛,独立吧。不知福道她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想的,外表上给我的是这种感觉。

还有我们老家邻居的小姑娘,算是我一个小表妹。也是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寄宿。她是直接被送到县城里的小学,她妈妈压根都没有考虑镇上的学校,一步到位。觉得县城里教学质量应该比较高吧。小表妹现在已经初中了,性格开朗,学习努力,成绩中上。

我曾无意间打听到她们在学校的生活,感觉学校的安排挺有意思的,她们寄宿的学生一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会住在一个大宿舍里,老师会鼓励小学姐们去照顾学妹们,比如五年级的小姐姐会帮助一年级的小妹妹们铺床,洗脚之类的,而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也很依赖和信众学姐学长。

但是有的大孩子也会比较奸猾,会哄骗小妹妹们从家里带到学校的零食面包火腿肠啊之类的,从我大姑姐得意傲娇的叙述中得知,她们家的小机灵鬼就不上学姐们的当,把自己的物品保护的很好。

农村人现在都不种地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里。并且农村的教育条件和水平有限,更多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镇上和县城里去读书。这两种情况导致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寄宿的特别多,基本上占了农村百分之五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是父母都搬到县城住,货买房或租房,只有百分之十留在老家,虽然不寄宿,每天都回家,但是监护人照顾人往往也都是爷爷奶奶姥姥一样的老人,对孩子的功课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我的父亲就是一名乡村教师,去年年年刚退休,他们一个年纪就一个班,只有七个学生。他对孩子们很严格,因为他知道孩子们回家在学习上会没人管,尽自己的耐心去督促和辅导每一个孩子。去年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去年的期末考试,班里的七个孩子每个都是一百分的成绩,这个成绩在乡里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为父亲对工作的认真和高度的责任心而感到骄傲。

这些就是目前农村教育的一个现状,父母不爱她们吗?父母不心疼孩子们吗?父母肯定是爱的,也是心疼孩子的,但是现实确是不得不和孩子分开,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努力,我心疼那些为生活到处奔波的父母,更心疼不得不过早独立的孩子们。

而城市的孩子,也有在孩子一年级就寄宿的,但是很少很少。城市的父母,下班时间每天也都是围着孩子的学习转圈,网络里朋友圈里经常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家长上了一天班,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可以放松一会儿,完了还不得不为孩子的作业头疼。我心疼那些每天忙完工作忙孩子的家长,更心疼那些被家长吼的手无足措的孩子们。

愿农村的孩子们多一些爱的陪伴,孩子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就是父母陪伴的无忧无虑的时光。我们八零后的农村娃,最庆幸的是那个时候,我们的父母还不流行打工,虽然生活贫困,我们的儿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有美好的大自然,有父母都在身边陪伴。

愿城市的孩子们多一些自由和独立,少一些局促和无主,能让城市的家长们多一些自由和放手,上了一天班回去能好好的放松和休息,而不是被无奈的去监察孩子的学校学习是否合格,这些更应该是学校的责任,而不是转嫁到家长身上。我们小的时候,什么时候让家长管过作业呢?家长的职责是家庭教育和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陪伴孩子改作业写作业。

最后想说,如果条件允许,还是不要让孩子一年级就寄宿了。孩子们需要的是爱的陪伴,父母的鼓励,和独立的学习能力。


超妈阿凡达


这个问题也是我曾经困惑的问题。

我和老公完全靠自己打拼奋斗,双方老人都不能帮忙带孩子,闺女一年级的时候正是我们事业的上升期,我又意外怀孕了,思来想去我们就考虑把老大送到私立寄宿学校。我们去学校考察的时候,学校很有教育理念,宿舍环境很干净,透过窗户我看见教室里有几双小眼睛眼巴眼望地看着我们,顿时我就舍不得了。我想再苦再难还是自己带吧,毕竟孩子成长只有一次。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庭是孩子温暖的港湾!我认为不到迫不得已,还是不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因为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苇子2020


从小就开始寄宿生活的孩子的发展一般是两个极端,要么很早就开始独立,有主见,生存能力强。要么就是被寄宿制搞的狼狈🐺,没有得到锻炼出自信独立,反而变得敏感脆弱自卑。

我邻居家一个孩子,比我低一个年级。上小学是由于家长比较忙,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学校。孩子在家时晚上有家长叫着上厕所,可到了私立学校,妈妈式提醒没有了,经常尿床,而孩子也长大了有了自尊心。尿完床不告诉同学老师,早上起床把被子叠好,晚上暖着湿被子睡觉。回家妈妈问起才说,于是妈妈隔三差五去学校给孩子晒被子……唉,对于孩子来说,这肯定是一段狼狈的记忆,也很难从这种阴影中走出来

当然有更多孩子是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学校后锻炼着自己做很多事情,从而能力得到提高,也变得更加自信。

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适者生存。但究竟是否让孩子去寄宿制学校不能一概而论,根据家长意愿。而要具体孩子,具体分析……





踽崭天空



韦淑梅631


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寄宿学校,我觉得孩子的心里不会有什么问题。

父母的爱无处不在

我有个亲戚家的弟弟,他从幼儿园就开始住校,小学仍然是住宿学校。今年中考,舅舅给选的学校,仍然是住宿学校。弟弟开朗大方,一点心里问题都没有。弟弟特别独立,自己能照顾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他们班的同学,也都是如此,没听他说哪个同学有心里问题。周五放学接回来,周日送学校去。每个周末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两天的娱乐时间,孩子完全能够感受得到父母的爱。

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孩子都聪明,他们的适应能力特别强。有一次舅舅有事,就说我和老公送弟弟去学校,看着他一个人拉着拉杆箱走进学校,我觉得鼻子有点酸。我这情绪还没到位,人家回过头来,冲我一笑说,“下周回家我要吃糖醋排骨和酸菜鱼,跟我妈说一声”。有时候就是我们这些成年人会带入自己的情绪,其实孩子并没有感觉到什么。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之前有个电视节目特别火,就是把城市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换位置,生活的一段时间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之前他们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虽然在电视上看过但是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感觉还是不一样。当他们体验到城市的生活之后,才发现农村的简陋,这个时候才会造成心里负担。对于寄宿制的孩子也是一样,他们没体验过每天放学回家的感觉,也就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差别。

所以,最关键的点,就在于孩子的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爱。有爱就不会有心里问题。

我是有两个娃娃的欢豆妈妈,一起分享育儿路上的那些事,关注我吧!

欢豆妈妈育儿


如果条件允许,我是不建议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上寄宿学校的哈,因为我家前两年也是面临这样的情况,学校都找好了,被我硬生生的放弃了,还是舍不得孩子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虽然说从小培养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很好的,但是未必一定要到寄宿学校才可以培养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家也是可以的,只要我们父母多花的时间和精力,既然选择了生孩子,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的,当然,不排除个别情况哈;

第二,7岁的娃娃,必竟不是我们70\80后那个年代的孩子,接受和见识的事物有限,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又是独立的个体,呆在家长自边家长自己引导不是很好吗?放到寄宿学校,学校的老师管着一堆的孩子,他管得过来你娃的那些个小心思吗?

第三,有这么几句话:1、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2、有质量的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养娃!3、娃娃需要父母也就是那么10年。就是这几句话让我放弃把娃儿送到寄宿学校去,因为我要做好我母亲该有的本职,做好我一个母亲能做到的陪伴,不给自己,给娃儿留下遗憾!

第四,孩子这么小不在父母身边,一个星期见不到父母,换着你是什么感受,可以换位思考哈!

第五,最重要的是我不放心哈!


毅茗妈妈育两儿


你好,我是两个孩子(老大七岁半,老二两岁半)的宝妈姝心,因为我自己孩子和我弟弟家孩子就是正好上一年级的情况,所以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我家孩子,男孩,属于半寄宿制,就是早上送去学校,一天三顿饭在学校吃,中午有生活老师带着午休。从目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来看的话,心理是没有问题的。学校的老师们都特别认真负责,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老师都会及时跟家长沟通,反映孩子的学校的状况。我觉得只要家长平常生活中多给予孩子爱,孩子心理不会出现问题的。

我弟弟家孩子,也是男孩,六岁半,同样一年级,不过上的是纯寄宿制学校。因为弟弟和弟妹需要外出挣钱,我爸妈年纪大了,又担心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写作业,所以最后他们就觉得把孩子送到了我们市里一家口碑较好的私立学校,一般一周或者两周去接一次孩子。从目前孩子的情况来看的话,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所学校同样是老师和家长沟通很多,虽然家长不在身边,但是辅导作业都有老师陪伴,生活方面也有专门的生活老师教孩子们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晚上孩子也可以给家长打电话。目前已经上了半年的学,回家之后比上学之前懂事不少,回家知道孝敬老人了,还会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感觉他一下子懂事了不少。至于性格方面,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外向的孩子,现在反而开朗许多。

我觉得不管孩子是否上寄宿制学校,家长都不应该完全把孩子交给学校。心理是否有问题不在于是否住寄宿制学校,而在于他周围的环境和他自身的性格。如果孩子本身就很敏感内向,家长又没有时间顾上孩子,单纯指望老师带孩子,孩子体会不到家人的爱,这种情况是比较容易出心理问题的。如果孩子性格还好,比较阳光,家长能如实告知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孩子也会理解大人做决定的原因,一般情况是不会出现心理有问题的。


姝心


心理有没有问题 我不知道 但是如果是我的小孩 哪怕他上初中 我都会让他在家 ,走读,而不是寄宿 ,孩子最好还是呆自己身边 ,他的喜怒哀乐你都清清楚楚的,有什么问题,父母都可以探讨,学习很重要,但是人能走完一辈子,肯定不是单单学习好就行了的,拿我自己来说,我小时候安全感的建立就来自于我的父母。所以我的孩子,现在我再累再苦都带在自己身边,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过了就是过了,八岁想要的玩具,等他十八再给他,已经没有意义了。


春笋520


我是一所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所以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基本上是根据这么多年的教学观察来做回答。

世事无绝对,不是所有的寄宿制学校里面的孩子心理都有问题,但是总的来说,国内外的很多教育理念其实都不提倡孩子太小脱离父母的家庭读寄宿制学校的,因为多多少少这样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安全感的问题。

人的一生,都脱离不了安全感的范围,而好的人生,童年时代的安全感建立足以温暖一生。相反,童年时期的安全感建立存在问题,那么必然导致这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对安全感进行各种修复。

所以,安全感的问题其实是关乎每个人,也是每个父母能够在童年时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住校,虽然有同学和老师的陪伴,但是终究是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而家庭环境是每个人最初最重要的安全感建立之一。远离家庭,远离自己熟悉的家,被迫在学校住校,这其实是孩子安全感被破坏的过程。

我们倡导孩子在三岁前尽量不更换养育人,不更换家庭住所,就是因为安全感的建立。

所以,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很多住校的孩子,在星期天或者星期一到学校的路上就闷闷不乐,甚至有到了校门口哭喊着不进入学校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孩子内心的安全感问题。

第二,是亲子关系的问题。

亲子关系的问题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有意识在调整的。好的亲子关系不仅仅是可以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规避很多成长问题,还可以帮助孩子及早的建立起个人的亲密关系能力。

而如果孩子在小学一年级就被迫住校,显而易见,和父母在一起的 时间太少,而亲子关系必然不能和每天都能见到父母的孩子那么好,所以,这也是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第三,是校园霸凌的问题。

校园霸凌的现象,其实在我国的中小学中是很常见的,小到被同学取绰号取笑,大到一些人生伤害,多多少少都是存在的。孩子年龄小,遭遇到校园霸凌不能及时和家长诉说,进行沟通和疏解,是很容易造成心理阴影的,试问我们这一代人,有多少人忘不了学生时代被同学霸凌的状况?

又说回亲子关系,好的亲子关系下,孩子在学校遭遇到的事情会主动和家长交流,而坏的亲子关系,孩子遭遇到的事情就很少对家长诉说,长此以往,你觉得孩子的心理能好吗?

我不提倡孩子在小学阶段住校,甚至如果可以的话,我认为孩子在中学时代都不应该住校,虽然我的孩子也是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住校生活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12岁的少年住校后的心理变化也做了很多努力。

而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住校,实在是太小,百害无一利。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建议让孩子走读,住家里,每天可以见到父母,每天可以享受到父母的陪伴和照顾。

再好的学校,再好的老师,再好的同学,都比不上父母家庭给的源自内心的温暖。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让孩子在小学一年级就住校,那我能给的建议就是家长要尽可能在每周内抽出时间打电话或者去学校探望孩子,或者一周把孩子接回家住一次两次,让孩子知道父母对ta的疼爱和重视没有因为ta住校而改变,让孩子明白,人生有很多无奈,父母迫不得已让ta住校,可是亲情永远不会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