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職場中,能力最差的和能力最強的員工都會離開公司。”你怎麼看這句話?

職說永遠


並不完全贊同這種觀點。一部分能力強的人可能因為職場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選擇離開,但如果這個人跟公司的使命價值觀一致,可能能力再強也會選擇跟公司一起走下去。

對於能力較弱的人,可能一方面職業技能稍弱,但如果為人處事態度很好,一樣可以有一席之地,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去彌補自己的弱點。


糖小糖聊生涯


不盡然,但這確實是個現象。


能力最差的離開:

自然不用說,大家都明白原因。


能力最強的離開:

獵頭工作中我遇到過一個外資500強企業的銷售冠軍,溝通幹練,講話落地有聲。沒幾年後再找他,他離開了,做了一個外資產品在中國的首席代表,也就是中國地區負責人,手下帶20來人,風風火火,自由不受約束同時財富可觀。

我也遇到過另外一個傑出的女性,在全球頂尖諮詢公司做了20來年,成績評估一直都是前1%。她沒有離開的原因是她每隔3-5年都會換個崗位,她追求的是成長和變化,而公司的盤子足夠大,有足夠多的崗位和足夠多的新項目讓她來施展,同時也有開明的上司導師支持她的需求。

之前有個下屬也問過我什麼時候會考慮離開一家公司,我的回答是:沒有發展和成長空間時。


能力強的人通常都有很強的內驅力,驅動他們一直往前,成就了他們的拔尖。有人追求財富,有人追求自由掌控的工作狀態,有人追求成長空間,有人有自己的終極事業理想。

企業如想留住能力最強的人,需要知道他們的內驅力和核心訴求是什麼,在可調配範圍內給予滿足,達到雙贏,不然這些人終歸會離開。


就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說的,有的鳥是註定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著光亮。

我是麥田青語,10年獵頭&職業生涯諮詢師,心理諮詢師,持續輸出職場,心理心得。

麥田青語


1、能力差肯定會被淘汰。

2、沒有企業白養廢人。

3、能力強的肯定要離開。

4、銷售能力強,有了積累的資源,另起灶臺很正常。不然社會怎麼發展,那個有能力的人都願意讓自己的能力施展到最佳狀態。

5、在國家單位有能力的人不僅得到了官位的進爵,而且也會私下另謀營生增大自己能力施展的平臺。

總結:一種是被社會淘汰,一種是被社會認可。我是第二種,希望你也是,加油。

現在社會越來越趨向於公平,能力大舞臺大,能力小舞臺小。



妮妮媽媽214


我的看法分別有2種可能性。首先是什麼樣的公司?要是跨國企業,世界500強等,說真的,沒到頂級管理層的能力沒有什麼太大區別,都是差不多的,因為這些公司文化就是一個人只做好一件事,每個人都是螺絲釘,個人發揮空間並不大。並且考核機制非常完善,kPI維度非常之全面,同一個崗位上只需要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根本體現不出誰的能力強或弱,都是差不多的。

若是國內的私人企業,我認為也要看具體情況而定。能力的差的人也就是說不能給公司帶來價值的人,但是這個人的能力指的是什麼呢?價值又指的是什麼呢?私人老闆自己都說不清楚。看的順眼不順眼?氣場合不合?討人喜歡?這些沒法測量的,感覺層面上的東西也算是價值體現的一種。比如,一個員工其實能力很強,自己的本職工作做的也很好,但是他和老闆氣場不和,工種也不是可以直接給公司來帶利益的工種,如銷售類,他的下場一定不會好,即使老闆不幹掉他,老闆手下的人也會給他穿小鞋。這算是能力強還是不強?

反觀給他穿下鞋的人,這些人大多數是公司中層管理者,所以他們有這個機會和能力給被人穿小鞋,那麼他們會一定都是工作能力很強的人嗎?不一定。但是他們是有價值的,至少在大老闆眼裡,他們是有價值的。這個價值又怎麼衡量嗎?或許只是因為忠誠。

以此類推,我認為“在職場中能力最差的和能力最強的員工都會離開公司。”這句話本身是一句不可被推敲的話。


洞見財經一財火煮娛樂


先舉一個例子,德雲社的于謙於大爺,能力並不差吧,但他發展的並不差,有自己的馬場,各種興趣愛好,也不用太過操心事業,算是人生贏家。就這句話,從個人發展的角度看,首先是有一個好的平臺(公司),平臺合適才能發揮自身優勢,其次是找準自己的定位,定位準確,才能在平臺更好的立足,當然如果自身的才華得不到賞識和重用,或者平臺的發展空間有限,一般能力強的人會另覓他處。從平臺(公司)的角度看,追求利益和優勝劣汰是亙古不變的硬道理,能力差的自然會被淘汰。


老菜鳥依然很菜


這句話說的特別有道理:

1、能力最強的員工應該只是自己單方的業務能務強,其它方面相對弱,比如情商。但是這個社會是人和人的社會,你能力太強,一方面容易引起嫉妒,有小人使絆;另一方面各相關部門會認識你能力那麼強,那你自己幹好了,對你的配合和支持會跟不上。這樣你會覺得很操蛋,你會埋怨大家,相之而來,大家就更不支持不配合你,將成為惡性循環。最後的結果是要麼你自己幹不下去,要麼你不願也不屑與這群人為伍。

2、能力最差的人那就不用說了,是要啥沒啥,要得瑟的不行的人,那離開公司自然而然


把他說給你聽


先說答案。有人總結員工離職的共同特點,“錢沒給到位”、“心受委屈了”二者必有其一。在我看來,這兩個其實應該合二為一,員工離職,一定是在他決定要走的那一刻,自我判斷走比留的性價比高。

人是理性的動物,面對需要取捨的事,會綜合所有客觀因素來做決定。沒有百分百正確的決定,人們做出的選擇通常在選擇的那一刻會讓自己“心安”。

其實不是能力最差的和能力最強的員工特別想離開公司,而是他們比別人更多面對“要我走”和“我要走”的選擇情景。有一句老話說,“溺水的人大多會游泳”,離職也是同理。所謂“能力最差的和能力最強的員工都會離開公司”,其實質是“機會多”的員工都會離開公司。

答案之外的話:這個問題本身,其實更有趣。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很想知道,問題裡的“有人說”到底是“誰”。

  • 如果他是老闆,在公開場合問這句話,等同於“該來的沒來,不該走的走了”這個段子,還留在公司的員工心裡一定不是滋味。

  • 如果他是那個離開的人,他的潛臺詞一定在說自己的能力強,他的離開是公司的損失,雙方分手的時候大概率經歷了一番不愉快。

  • 如果他是那些留下的人,表露這樣的意思就很微妙了,他可能是想告訴老闆,“我很優秀還沒有走,你要珍惜”;也可能是要安慰前同事,你是“能力最強的”;不過更可能是想嘲笑前同事,“看,那個能力最差的走了”。

別人的去留,是別人的事,“有人”們還是別說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何必呢。


Miu先生


這句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對於我來說,首先我不否認職場中確實有“能力最差和能力最強的員工離開公司”的這種情況發生,但我不太認同他們離開公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自己能力問題。

跟大家分享職場中遇到的兩個事例:

1、小維,原是行政主管,公司初創時就入職了,近兩年公司業務發展迅速,加上後來所招聘的人員各方面都很優秀,與優秀的人相比,小維的業務能力也就慢慢拉開了差距,剛開始,領導會約談,所傳遞的意思是現在公司已經發展起來,作為伴隨公司度過創業期的你也要跟得上發展的步伐,共同努力,一起成長。期間她也嘗試過去改變現狀,但後來,她發現這樣自己太辛苦了,而且自己是個女孩子,最終是找個好婆家,把生活過好就可以,何必這麼折騰自己呢,最後,她自己也把自己放棄了。

2、小容,職場新人,初來報到,還是跨行發展,她說剛入職時想法很簡單,就是要在公司立足下去。別人下班了,她還在公司覆盤當天工作情況,為提升自己業務能力,遇到不懂的事務還虛心向同事請教,積極與上司溝通,漸漸地,她發現自己可以越來越順暢地開展工作,對之前覺得有難度的事務也能遊刃有餘地處理。

我覺得,能力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關鍵是你對待工作的態度。


職場思考君


有人說職場中,能力最差和能力最強的都會離開公司。個人認為,兩者的離開還是有差異的,能力差的大多是被動離開,比如被辭退,而能力強的大多是主動離開,比如當前環境滿足不了自己時會主動跳槽。所以想要成為握有主動權的人,則需要強大自身,現在食物鏈的頂層才有機會選擇食物。


小鹿說財務


我個人認為能力強的人對自己的職業目標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在一個時間段裡去成長,當公司成長的速度小於個人成長速度後,在公司沒有了發展之後自然會離開;而能力差的員工呆上一段時間之後,老闆不重視,工資不見漲,也許對目前的工作自己不是特別重視或者是不適合自己,對自己有點要求的人都會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