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感到長大之後就不再快樂了?

YLY瑛貴人


  • 很高興回答。“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聽的歌。我們長大了就成了父母或長輩的角色,慢慢地隨著角色的轉變,我們遇到的事也就多了,沒有像小時候那樣開心了。

  • 小時候,是最純真,最開心的時候,因為我們有爸爸媽媽,吃穿住行都有他們解決,可以無憂無慮的玩耍,不用考慮擔心這些生活問題,我們吃的最好,穿的最好,用的最舒心,連感冒發燒都有人替我們操心,該吃藥了,該打針了,吃飯吃少了,爺爺奶奶都會追著我們喂,因為我們有最堅實的後盾,所以我們可以什麼都不用想。

  • 去上學了,我們每天上下學都有父母長輩照顧接送,作業也有他們輔導,或者找家教給我們,我們真是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我們一起玩的小朋友都是我們最喜歡的,先跟誰玩就跟誰玩,隨心所欲,可以在學校裡跟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在家裡看自己喜歡的電視,週末和假期爸爸媽媽會帶我們去郊遊,或者去旅遊城市遊玩,我們是開心的,因為從不需要考慮錢的問題,和不用考慮一路上的各種問題。

  • 慢慢的我們長大了,父母都年紀大了,我們結婚生子,角色轉變成為他們當年的角色,會照顧小孩,照顧父母,同時還要工作,為了子女的教育,飲食,起居,以及老人們的養老問題,看病問題等等。工作壓力很大,買房子的壓力很大,孩子上學的教育問題也很擔心,各種壓力接二連三。默默的把愛和溫暖都給了父母和孩子,卻無暇自己的心情,因為不管多難也要保持堅強,咬牙堅持。這是作為父母應該有的堅韌和責任。所以慢慢的就覺得不開心了,或者說沒有時間考慮自己開心的事,無暇顧及自己了。

  • 最重要的我們要學會自己調節心情,多微笑,讓自己的不開心都埋在心底,因為我們是家庭的頂樑柱。不容許我們倒下!

西門吹大官人


長大了,不快樂了。老百姓講話:成事了,知道好賴了。

最近,鬧牙疼。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了命。最後,沒招了,拔了。讓我悲痛地想到小時候,小時候,不懂事,傻呵呵地快樂著。

家裡孩子多,父母工作忙,沒工夫管我們。什麼洗臉、刷牙、洗下身,都不管我們,就像自然放養的雞鴨牛羊。印象最深的是,每天張著一口小黑牙,嘻嘻哈哈地玩耍。

結果,長大了,痛苦來了,牙開始報復了,無限的煩惱也來了。煩惱的是,要命的牙疼,更是磕慘的一口裡出外挑、黃呼呼的一口糟牙。

小時候,不懂洗頭髮,整天油膩膩、亂糟糟、味呼呼的。整天傻乎乎地就知道玩,根本不懂別人怎麼嫌棄。長大了,報復來了,頭髮呼呼掉,禿頂了。搶救來不及了,真是煩惱至極。煩惱的是,同學聚會,人家一頭年輕的頭髮,我光禿禿的,老人家好幾歲。

長大了,回憶起小時候,無盡的煩惱蜂擁而至。沒辦法,信命吧,誰讓咱媽生了個傻兒子。





0大木瓜0


記得初中的時候聽S.H.E的一首歌:《不想長大》,當時還小,不知道長大意味著什麼。就是覺得小了才不好,不自由,還天天上課,考試還有同學成績排名……覺得和同學起爭執吵個嘴都是天大的事!如今長大成人,已接近而立之年。而立而知天命!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上有老下有小!所有的開銷都得自己來承擔。每天從早忙到晚工作怕疏忽被領導批了,孩子怕照顧不周導致頭疼腦熱了,老人怕伺候不到病情加重了……當所有的擔子都在自己肩上時只能感慨:我每天早上醒來時不敢繼續睡,因為身旁躺著都是依靠自己的人,唯獨沒有自己可以依靠的人!如此久而久之,心裡裝太多責任,人也會變得沉重起來!褪去了年少輕狂和任性妄為,多了一份沉穩和淡定從容。年少時心裡充滿陽光,是因為有父母的寵愛和呵護,所以可以暢想所有春天!長大成人後,是父母已然老去,無力再給我們避風,擋雨,所以我們才進入到父母的角色,知道有春夏秋冬,知道有人情冷暖!所以,不是越長大越不開心,只是不再如年少輕狂時肆無忌憚地笑與哭,而是喜怒不形於色,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的從容。


但是,人,不管在什麼年紀,少年時的那份陽光依舊存在。就如老舍的《我的母親》裡所寫到的:人即使活到了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


八分半的小五姐姐


不是不再快樂了,是不容易快樂了!

這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長大學校畢業以後就面臨著結婚生子,本來是被照顧的孩子,結婚後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難,真的難以快樂起來!我就特別理解這個感受,我記事的時候就一直是灰色的,覺得被歧視!河南人特別的重男輕女……16歲就隻身一人去瀋陽打工,所有的苦難我都嚐盡了,婚前覺得就很累,婚後更是累上加累困難重重,真的樂不起來,感覺自己就像上了弦的發條,根本就無法停止下來……看不到未來,整天看不到笑容,時間長了就被我們一起賣衣服的高居士發展了,他就開導我:開心是一天,苦惱也是一天,何不樂樂呵呵地度過每一天呢……如果你愁,你苦惱能把問題解決了也行!問題是苦惱不開心沮喪都不能解決問題嘛!我們要先接受現實的存在,然後再考慮如何解決,才是正確的!同時還要學會感恩一切所發生的事情都是為最美好而準備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他講了很多……我只記著了這些,回到家裡我就反思自己並做出改變,慢慢地就能享受生活中的各種磨難了!累並快樂著……


徐芬-109191


小孩子忘性大,而且經歷的事情也少,孩子的圈子能有多大啊?所以不高興的事情也比較少。不開心有兩種,一種是因為某件事不開心,另一種是不開心的狀態。

因為事情的不開心的話,很正常,平白無故一件壞事或者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沒人高興的起來,有的心寬點的不放在心上,務實點的先想辦法解決,有的就是一直生氣,雖然不同個性的人有不同的應對,但是遇見這種事,肯定不會開心。

但是也有那種特別的人遇上特別的事,我記得有個故事:一個倉庫著火了,滅完之後就剩十幾箱香蕉了,但是被燎得有不少黑點,很難看,最後給了一個人賣,這個人看見這香蕉肯定高興不起來,但是嚐了一下,竟然味道很不錯,於是這個人就有歪點子了,叫賣說這是進口的特殊品種的香蕉,吃了就各種各種好,然後一堆人來買,新鮮感和所謂的“特殊品種”包裝出來的高端感,再加上味道真的還不錯,所以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所以說人生在世,雖然有很多煩人的事,但是多動腦子、想辦法,未必不會收之桑榆。

有不開心的狀態,其實也是有一定起因的,比如工作壓力,或者有什麼煩心事,甚至是國家大事,但是跟上面不同,上面是對於這些原因不開心,這裡是由於這些原因,而改變了整個人的狀態,就是不開心,對別的很多事情也高興不起來(除非很好笑),這也是很正常的,要化解這種狀態,除了有個好性格之外,還要善於找樂子,在這個全民網絡沙雕化的時代,想找到能讓自己笑的東西是很簡單的,笑一笑緩解壓力,從不開心的狀態走出來。

治本的方法也有,要靠認知水平、大局觀的提高,什麼叫認知水平?什麼叫大局觀?仔細回頭想想看看,當年全國還沒有幾輛車的時候,國家就開始修建高速公路,當時一群人跳出來說“要完了要完了”這種胡話,帶得很多人都憂心忡忡,自然也高興不起來,然而有遠見的人肯定是樂呵呵的,看看現在高速公路發揮了多麼巨大的作用?這就是大局觀,而那些人的胡話,就是認知水平低下的具體表現。

我在網上看見過一個噴子,說自己十四歲開始打工,工作了十幾年,怎樣怎樣,各種不爽、各種抱怨、怨天怨地、抱怨社會、抱怨國家,說的好像活在地獄一樣,我心說:你要是在地獄,還有這閒工夫吃飽了撐得沒事幹,在網上噴人、咬人、胡亂抹黑、扭曲事實啊。

那些年飯都吃不飽,再往前打仗的時候更苦,吃觀音土、啃樹皮、易子而食,長征拿草根皮帶做飯,子彈打身上是血肉橫飛,現在不僅和平、安全,還能吃飽、穿暖,不管你在哪個山溝溝,只要有人,就不計成本地給你通上電、修好路、搞各種基礎建設(用到壞了也回不了本),基站遍地就為讓人方便用手機,那些所謂的先進國家沒有一個做得到的(私有資本無利不起早),國家為人們做了這麼多,看看一點壓力就把那噴子給嚇的。這種人的認知水平也就是十四歲了。

提高認知水平和大局觀是為了讓人明白未來的光明,從而消滅低沉、哀怨的心態,就像戰爭時期的先烈一樣,那麼黑暗的年代,屍身與鮮血鋪滿了華夏大地,先烈們可能一開始是受壓迫而奮起反抗,但是到了後來一定是帶著對光明的嚮往而拼死搏殺。與這相比,現在社會上的那些個小黑點真的不算什麼,它們也在一個個地被掃掉,一個人如果能看清局勢,知道令自己不開心的東西註定被解決掉,肯定就會開朗起來了。



文刀盤青玄


小的時候,我的夢想就是快快長大,這樣我就可以擺脫父母的嘮叨,自由自在。

讀大學時,每天都像一隻脫了韁的野馬,可以隨便去做什麼事而不用經過父母的許可,可以跟同學去K歌唱到很晚再溜回學校。反正爸媽也不知道,多麼暢快的生活啊!

後來工作了,賺錢了,不再向父母伸手要錢花,週末窩在異鄉的出租房裡,睡到自然醒,也沒有人會催促我起床之後收拾房間。

再後來,開始戀愛、結婚、生子,為了事業打拼,一把汗水一把淚的階段雖然已經熬過去了,但是偶爾在寂靜的夜裡,在無數個失眠的夜裡,內心會有一種莫名的悲慟和後悔:我不想長大了,我想回到小時候,哪怕父母的嘮叨能把我煩死,我都願意回去。

後來我漸漸地明白,不是我們長大後就變得不快樂了,而是能夠讓我們快樂的青春年華已逝,我們快樂的源泉已經接近乾涸,我們無法再像年少時那樣肆無忌憚地去做想做的事情,我們無法再像單身時隨便“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們的身上開始揹負這樣那樣的責任,我們的父母已漸漸老去,我們還有幼小的孩子需要養育,這就是一個人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快樂雖然不如從前那樣純粹,但是依然存在於我們的生活裡,而我們的責任感卻讓我們越發成熟、頂天立地!

即使未來要負重前行,那也是我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快樂源於內心的純粹,你越純粹便越簡單,你越簡單便越快樂。



切瑞的漫生活


我的觀點是這樣,越長大越孤單,心靈的孤單,物質的孤單,精神的孤單,所以隨著歲數的增長開心的事越來越少了,也就導致越長大越不開心了。

隨著我們不斷地長大,不斷地成熟,心靈上渴望的雞湯越來越無法滿足了,渴望的理解也越來越少了,大家都好累,怎麼理解呢?即使理解了,可能最後也是慘淡收場,畢竟有時都是利益關係。

隨著年齡的上漲,物質上的需求也在不斷上漲,各種名牌,各種生活所需,越長大越覺得自己的物質需求遠超自己的經濟狀況,關鍵社會關係的維繫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物質來滿足,而且有時遠超自己的承受能力。

隨著年齡的上漲,精神上的需要的愛,也越來越期盼,哪怕短暫都在所不惜,大家已經無力承受那種無力感和壓迫感,壓力讓大家都在崩潰的邊緣,甚至在崩潰中一次又一次的承受刺激,試問如何快樂?

我們長大了,我們曾經期盼過,甚至憧憬無數,但是憧憬的景象與現實偏差太大了,讓我們無法接受,無論精神上的壓力,還是心靈上的創傷,亦或是物質的衝擊,讓我無法在社會上從容的面對,我們最後也只能是越長大越不開心了。


倉儲管理員


長大了,就感覺不再快樂了。這確實是一個問題。為何會這樣?其實吧,所謂快樂不快樂,主要還是心態上的。

為何我們總是強調“長大了”這一點呢?因為,童年的回憶似乎總是快樂的。那時的我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快快長大。由於還處在成長的階段,又有父母的精心呵護,“無憂無慮”便是我們的基本狀態。

不過,準確地講,當我們有了較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童年的煩惱”,也就是“不快樂”還是有的。只不過,這時候的“不快樂”是單純的、簡單的,或者說“功利性”的意願是模糊的,也是純粹的。比如,我們想要吃糖,牛奶糖可以,水果糖也行。

可現在,我們長大了,懂事了,似乎一個早晨,所有的煩惱接踵而至。比如,青春期的萌動,學業負擔壓力。又比如,閨蜜間的爭論,與雙親的交流隔閡。再比如,成家立業的緊迫感,志向受阻的痛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緊張,等等,都會讓我們感到不快樂。

誠然,這些事攤到誰的頭上,都是一件不快樂的事情。人生一輩子,要想日子過得好一點,生活質量高一點,還有榮譽、地位的誘惑諸多方面,確實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

然而,這世上哪有天上掉餡餅的。所以我們需要努力打拼。但問題是,儘管我們努力了,可結果與我們的期望值還有距離,甚至,遠沒有達到。處在這樣的狀況下,如何能快樂起來?

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所謂快樂是相對的。每一個人所處的位置不一樣,那麼,快樂與否的感覺也會不一樣。無房戶有了住房會很快樂,有房戶卻因為住房小了,或簡陋了,而感到不快樂。正如我開頭說到的那樣,這其實就是個“心態”的問題。

不快樂,是因為沒有得到“滿足”,這山望著那山高。快樂,是因為隨遇而安,知足者常樂。我不是提倡不思進取的處世哲學,而是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當我們處在“條件”不具備的時候,我們應當一邊努力,一邊過好當下。過好當下,是我們征服“那山”的基礎和出發點。

你不會去守株待兔吧?你也不會杞人憂天吧?面對現實,雲淡風輕是一種境界,怨天尤人也是一種境界,孰高孰低,不是一目瞭然嗎?



情也48014018


為什麼有些人感到長大之後就不再快樂了?個人覺得是因為我們有記憶。


我們正在慢慢變成空虛的一代,整天的物質生活充斥著我們周圍,遇見的人越多,越能看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越是瞭解就感覺越是苦惱。很多時候腦子裡會經常想老天真的不公平,自己沒有好的家庭背景,也沒有好的氣運,別人隨手買一注彩票也能中大獎,自己天天買也沒中幾塊錢,朋友圈總有那麼一些人不用工作,還天天能在朋友圈曬去哪裡哪裡了,而自己辛苦工作一整年,也沒能出去幾遭。

諸如此類的想法和怨天尤人的思緒往往佔據了內心很大一部分的負面空間。記憶成了我們痛苦的根源,人總是對帶來痛苦的事物和人記憶深刻。記憶越好,那些不好的回憶就如積木一樣,隨著我們的年齡,一件一件,一天一天的堆積起來,越堆越高,所以說忘記反倒是一種幸福。內心的不安,常常是因為失去的和得不到的所引起,而失去的與得不到的往往又是記憶深處最深刻的東西,如此循環往復,更是加劇了不快樂的因素,整天被各種不安圍繞,又如何快樂?

人要快樂,首先就要放鬆自己,精神和肉體都要得到放鬆,那才是真的能讓自己快樂起來。大腦幫我們記住了今天還有多少事情還沒有做,明天還有什麼需要準備,還有哪些地方需要花錢,還有哪些人需要自己去打交道。腦子填充的事情太多,思緒根本無法靜下來,讓自己的大腦休息休息。記憶讓我們經常無法安靜下來,無法做到真正的放鬆,精神上沒有放鬆,肉體上再如何放鬆也不能減輕自己內心的疲憊。

你還記得你最後一次快懷大笑是什麼時候嗎?我最後一次放肆的大笑,確切時間不記得了,但肯定是多年前讀書的時候。讀書的那段時間成了我目前為止最快樂的時光,那時候沒有那麼多的計較,沒有那麼多的壓力,沒有那麼多的攀比,沒有那麼多的責任。那時候陽光燦爛,歡聲笑語不斷,這些都成為了我現在的回憶,但是這種回憶越真實越能體現現在生活中缺少的那一部分,我們以前的快樂只能成為過去。

記憶讓我們有了情感,讓我們變得多愁善感,成為複雜又矛盾的綜合體。

因為記憶,有了王安石“憶昔相逢俱少年,兩情未許誰最先”的愛恨情長。

因為記憶,有了華嶽“嘆如今,憔悴憶前歡,重門隔”的今昔非比。

因為記憶,有了孟浩然“春堤楊柳發,憶與故人期”的故人之情。

因為記憶,有了魯迅“悵然回憶家鄉樂,抱甕何時更養花”的思鄉之情。

記憶促使我們成長,也圈禁了我們,成了我們不快樂的根源,怕是走到人生盡頭,才能忘記。


雜七雜八先生


‘我不想,不想長大’聽著熟悉的音樂聲你是否也感到成長後的煩腦!

人生成長從起點孩堤到年少方華,到青春的激烈闖蕩,到中年苦苦的奮鬥…總是由天真無慮,無憂的情懷慢慢變成了有思想,有顧慮,有複雜的社會觀,人生交往觀,從此打敗了年幼時的無憂無慮。

人們都向往著美好,都想一直有快樂時尚的心境,可歲月的演變,成長後的我們並不能左右得了人生旅途中所遇見的一切坎坷問題。而不想長大則成了人們唯一安慰自己的藉口。

歲月的長河,歷練的人生,我們不是不想長大,而是怕長大後煩腦倍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