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3大难题:安全性问题、恐怖谷和威胁论

机器人的3大难题:安全性问题、恐怖谷和威胁论

科学家瓦妮萨·艾夫斯曾这样描述我们这个时代的机器人:它们为我们打扫居所,为我们驾驶车辆、拆除炸弹,还为我们安装假肢、辅助外科手术、制造供我们消遣的产品、教我们东西、给我们惊喜。就像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使人们之间的联系超出我们想象一样,机器人也开始具备物理能力和人工智能,其认知本领超乎我们的想象。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器诞生以来,关于机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不绝于耳,而随着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各种社会问题的累积引发了人类社会更为深层次的隐忧。本文通过对机器人的安全性、恐怖谷理论和威胁论三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介绍,为如何正确看待机器人的发展、正确理解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提供一些思路。

机器人的3大难题:安全性问题、恐怖谷和威胁论


安全性问题

机器人作为一个设备为人类工作服务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安全。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经有了相对完善、成熟的安全标准体系,而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各国都缺乏相应的安全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于 2014年 2 月正式发布了 ISO13482 安全标准,这是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第一个国际安全标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ISO 13482 安全标准包含移动仆从机器人、载人机器人、身体辅助机器人三大类服务机器人的基本安全要求。

服务机器人的安全不仅包括传统的硬件安全(如电气安全等),还包括软件安全,机器人的软件安全与人们熟悉的计算机软件安全不同,虽然计算机软件失控或遭受攻击后也会导致严重的损失,但它仅存在于虚拟空间,不会直接对物理世界产生作用。但机器人系统的软件安全则不同,机器人的软件系统可以控制其硬件系统做出各种动作,会对真实物理空间产生直接影响,一旦自身失控或遭受攻击被人控制,可能就会对使用者造成直接的人身伤害。目前,针对机器人软件安全的研究还比较少,也没有机器人专用的安全防护软件或方案,这可能会导致极大的安全隐患,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恐怖谷理论

1970 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正弘( Masahiro Mori)提出机器人领域一个著名的理论—恐怖谷理论( the uncanny valley),“恐怖谷”一词最早由恩斯特· 詹池( Ernst Jentsch)于 1906 年在其论文《恐怖谷心理学》中提出,后又于 1919 年被弗洛伊德在论文《恐怖谷》中阐述,成为心理学领域一个著名的理论。

机器人的3大难题:安全性问题、恐怖谷和威胁论

恐怖谷理论

森正弘的恐怖谷理论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感觉的假设。森正弘的假设指出,随着机器人在外表、动作上与人类越来越像,人类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但若到了某一特定程度,人类对机器人的反应会变得极为负面。哪怕仅仅是很小的一点差别,都会使人觉得非常刺眼,甚至使整个机器人显得非常僵硬恐怖,使人有面对行尸走肉的感觉。但是,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时,直至达到普通人之间的相似度时,人类对机器人的情感反应会再度回到正面。“恐怖谷”一词用以形容人类对与他们相似到特定程度的机器人的排斥反应。而“谷”就是指在“好感度对相似度”的关系图中,在相似度临近 100% 时,好感度突然坠至反感水平,回升至好感前的那段范围。

机器人威胁论

“机器人威胁论”伴随着机器人发展的始终,其历史甚至比现代机器人还要长。早在 1921 年,卡雷尔· 恰佩克(Karel Capek)提出“机器人”( robot)一词的那部剧本的结局就是机器人反抗并消灭了人类。后来,“机器人威胁论”更成为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永恒的题材之一。

机器人的3大难题:安全性问题、恐怖谷和威胁论

电影《杀戮指令》

最近几年,科技领域的很多领军人物纷纷警告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将会带来的威胁,著名企业家艾隆· 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的危险性甚至大于核武器。物理学家霍金则警告说,人工智能可能会招致人类末日。就连鼎鼎大名的比尔· 盖茨也建议要小心管理数码形态的“超级智能”。但现实是,目前的机器人技术距离真正的“智慧”还差得很远,已有的所谓“智能机器人”几乎都是表面性的,主要还是以科研或娱乐为主。

目前大规模产业化的基本只有工厂里的机械臂和家里爬行的吸尘器。如果把机器人智能水平分成四个等级:功能、智能、智力、智慧,那么,目前的机器人大部分都处在功能阶段,有少部分实验室产品可能达到智能层次。终结者们还只不过是好莱坞电影里面的角色而已。

现在,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中,科幻世界还是我们所在的物理世界,机器人都越来越聪明了,越来越有“人性”了,在一些方面逐渐接近人类,在另一些方面则逐渐超越人类。于是,人们越来越担心科幻电影中的世界有一天会变成事实,但抛去所有的幻想与浮躁,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纵观历史,每次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与反对,但我们不是每次都安然度过并开始享受这些技术带来的便利了吗?从远古的刀、箭到现在的汽车、飞机、核能,这些都是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善恶属性,真正能决定其用途或善恶的,是背后的使用者。一项新的技术,如果对人们的帮助远大于危害,那我们就应该正面、积极地对待它,防范可能的不当使用,然后继续向前进。


本文编辑、改写自刘伟《追问人工智能:从剑桥到北京》一书的部分章节,学术讨论请以原书为准。配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还请联系删除。

机器人的3大难题:安全性问题、恐怖谷和威胁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