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手機的到來,讓我們有幸看到了“神仙打架”一幕。
先是傳出臺積電產能供不應求、需求旺盛、訂單超飽滿,隨後臺積電業績大漲並大手筆擴產;接著有媒體爆出,蘋果包了臺積電2/3的5nm產能,剩下被華為搶佔;而最新消息是,臺積電5nm產能已被“搶空”,超大客戶高通只能等明年了,至於聯發科、英偉達、賽靈思、比特大陸等重要客戶也只能在後面排隊了。
下半年最重磅的新機都將使用5nm製程:蘋果iPhone 12搭載的A14 處理器和華為Mate40的5G芯片。而高通新一代芯片也將採用5nm,將在明年上線,這意味著與高通合作的中國二線手機品牌,將在製程先進度落後於蘋果與華為,更意味著手機性能的落後。
從7nm開始,先進製程之戰愈演愈烈,在這背後,是手機廠商和芯片廠商對手機性能的迫切升級需求,在5G升級帶來的手機技術變革中,上游晶圓代工廠的地位和競爭凸顯,對代工廠、芯片廠和手機廠來說,都意義重大。
臺積電(TSM.N,2330.TW),這家擁有100萬片/月產能的全球知名芯片代工商,成立於1987年,由臺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創立,將是5G+5nm浪潮中最大的贏家之一。
5G與5nm互相助推,或將帶來“十年一遇”的科技浪潮,而所謂的“5nm”,到底意味著什麼?
5nm/7nm代表什麼?
智能手機依然是最先進製程最激進的嚐鮮者。
2月28日,高通正式向全球發佈第三代5G調制解調器到天線的一整套解決方案——驍龍X60 5G,這是第一款 5nm 基帶芯片,能夠提供高達 7.5Gbps 的下載速度以及 3Gbps 的上傳速度。
高通稱,從7nm降低到5nm,將減小芯片整體尺寸,在智能手機中佔用更少的空間,手機廠商便可用騰出的空間來添加更多資源容量、添加新功能。
高通還聲稱,驍龍x60是世界上第一個支持跨所有關鍵5G頻段和組合的5G調制解調器,這意味著它將能同時支持sub-6GHz帶寬以及毫米波。對多頻段的支持也要求芯片更強勁的算力,這也是5nm工藝的特點。
此外,據業內人士爆料稱,海思麒麟下一旗艦芯片代號為“巴爾的摩”,也將採用5nm工藝製程,傳聞其或直接跳過A77升級為A78構架,CPU和GPU的性能提升超過40%。得益於5nm工藝,這款芯片每平方毫米晶體管數量將達到1.713億。
同時,據DigiTimes 報道,臺積電將於今年 4 月開始量產蘋果 iPhone 12 使用的A14 5nm 製程芯片,每個芯片預計將包含150億個晶體管。
日前,有媒體曝光了一組疑似蘋果A14的跑分:Geekbench 5單核1658分,多核4612分,比上一代A13提升了20-30%。
上述“5nm”,是指芯片內部的晶體管的柵長,通俗講就是芯片內部的最小線寬,線寬越短精細度越高,在一顆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的數量越多,芯片性能越高。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從 1 個晶體管到 100 億,關鍵尺寸從1988年的1um,減小到2020年的5nm,減少了 99.5%。
目前,能夠量產的最先進工藝是臺積電的5nm,國內半導體代工廠最新先進的是中芯國際的 14nm。
一位分析師對投中網表示,在5G時代,7nm/5nm EUV 是重要的製程節點,5G頻段較高且需兼容2G、3G、4G,給芯片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5G時代要求手機內置天線數量增加,手機芯片尺寸的縮小也將為手機尺寸留下空間;另一方面,5nm也適應於人工智能和5G驅動的計算能力的增長。
其表示,5nm芯片比7nm芯片體積更小、更節能,這使得采用5nm的芯片不僅可用於手機,還適用於空間、耗電要耗高的可穿戴設備,比如AR眼鏡和無線耳機等等,這是更先進製程很大的優勢。
據臺積電官方,5nm 邏輯密度將是之前 7nm 的 1.8 倍,SRAM 密度是 7nm 的 1.35 倍,可以帶來 15%的性能提升,以及 30%的功耗降低。
根據臺積電的規劃,6nm 預計在 2020年一季度進行風險試產,預計 2020 年年底量產;5nm 進入爬坡提升良率階段,預計2020年上半年開始量產。
摩爾定律引領半導體產業,產業持續升級需要貫穿整條產業鏈,5G手機與5nm等先進製程的互相推動,才真正帶來了產業升級。
一方面,5G拉動先進製程需求,臺積電預計2020年5nm製程收入佔比達10%,從臺積電歷年新制程量產的情況看,7nm製程於2018年量產,2018年收入佔比為9%;10nm製程於2017年量產,當年收入佔比為10%。臺積電5nm製程的需求顯示,2020年5G手機需求旺盛。
從目前 5nm 製程的需求看,2020 年預計以 5G 智能手機相關產品為主。手機廠商和芯片廠商的競爭以及急迫需求,助推5nm製程的需求。
以市面上的5G芯片為例,各大芯片廠商推出的產品均為先進製程:海思、高通、聯發科、三星LSI等相繼發佈各家產品,基本採用7nm工藝,紫光展銳使用6nm工藝。此外Counterpoint預計,2020年海思將在上半年推出麒麟820(7nmEUV);蘋果、海思、高通將在下半年分別推出A14(5nm)、麒麟1000(5nm)、SDM600系列。
這導致,從去年三季度開始,臺積電7nm產能全線爆滿,2020年上半年都將是產能供不應求的局面。聯發科、高通、三星電子及海思等 5G 芯片供應商,都不斷要求上、下游協力廠大舉擴充產能,以提高自身的備貨量。
在2020年,5G手機滲透率的提高,將提高晶圓代工廠的產能利用率並加快技術突破速度。海通證券預計2020年5G手機的滲透率為14%。根據IDC預測,2020年全球5G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9億部,佔所有手機出貨量的14%。
另一方面,上游代工廠技術節點的突破,也帶來了整個行業的景氣度上升。
從全球主要晶圓代工廠臺積電、中芯國際、聯電以及華虹半導體2019年以來各季度的收入情況看 ,從 2019年一季度以來,晶圓代工環節的增收規模逐季增長,各季度的同比增速逐季改善。主要晶圓廠的營收改善,顯示行業景氣度回升。
芯片製程決定了芯片性能,意味著未來手機廠商的爭奪高下之爭已經初步見了分曉,蘋果、華為三星領先,小米等其他廠商只能望塵莫及。
臺積電的狂歡
由於產能有限,據報道蘋果和華為已經包下了臺積電5nm的產能,從下圖也可看出,蘋果與華為的芯片備貨量最高,而高通或許只能等到明年了。
對代工廠來說,這或將是“十年一遇”的機會,而率先突破的臺積電將是此次5G和5nm時代最大的贏家之一。
目前,先進製程的供給端只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臺積電為先進製程的核心晶圓代工廠,目前 10nm 工藝客戶已經超過 10 家,7nm EUV 客戶至少 5 家(蘋果、海思、高通、三星、 AMD),6nm 客戶除了 7nm EUV 的 5 家還多了博通、聯發科。
因為上述下游需求爆發,臺積電業績大幅超預期:公司在2019年四季度實現收入104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均增長10.6%;毛利率高達50.2%,遠超同行業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機旗艦機、高性能計算機及相關應用的需求增長,帶動 7nm 製程訂單大幅增長。
分製程來看,公司晶圓收入中7nm 佔比達到 35%,10nm 佔比 1%,16nm 佔比 20%,先進製程收入佔比合計達到 56%,大幅提升。
2020 年 1 月,臺積電實現營收1036.8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41億元),同比增長 33%,創下公司 1 月份營收歷史新高。目前公司 7nm 製程產能緊張,5nm 製程也已接受預定,受益於智能手機及物聯網產品出貨量表現強勁,上半年訂單飽和度較高。
臺積電於1987年由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成立, 是全球最大的專職晶圓加工製造的企業,總部位於中國臺灣新竹。
1994年上市至今,臺積電的營收增長55倍,淨利增長39倍,近十年複合增速為11%與9%,遠超同期半導體行業整體複合增速。
臺積電目前在美臺兩地同時上市,其市值從一開始的28.6 億美元上漲至最新交易日的2780億美元(3月16日,下同),市值成長近百倍,成長為臺灣證券交易所市值最大的公司。臺積電近年來各項利潤率指標均保持穩定,公司毛利率、營業利潤率、淨利率在晶圓行業內一枝獨秀。
截止2019年底,公司擁有五座12寸晶圓 廠(Fab 12,14,15,16,18)、七座8寸晶圓廠、一座 6 寸晶圓廠(Fab2)。整體月產能約100萬片,近十年產能利用率高達 95%。不論是產能還是營收規模,都佔據了全球晶圓代工行業的半壁江山。
根據臺積電的規劃,7nm 工藝在2020年營收佔比將提升到 30%,由於5nm5萬片/月產能被預定,臺積電將5nm產能上調至7-8萬片/月。此外,3nm產能將於2020年開工,2021年完成設備安裝,預計2022年底到2023年初量產,2nm工藝研發也已啟動。
基於未來5G和HPC持續對先進製程產生強烈需求的判斷,2020 年,公司計劃資本開支區間在 150-160 億美元區間,創近年來新高,其中,80%的開支會用於先進產能擴增,包括 7nm、5nm 及 3nm。
國盛證券稱,資本開支是創新週期的先行指標,覆盤臺積電二十年成長,每一輪資本開支大幅上調後均有 2-3 年的顯著高增長。歷史上臺積電基本每十年出現一次資本開支躍升,以 2009-2011 年為例,資本開支從 2009 年 27 億美元躍升至 60-90 億美元,此後保持於高位,相應在2011 年率先推出 28nm 製程引領行業實現連續高增長。
憑藉出色的工藝製程,臺積電在過去很多年與蘋果、高通等其核心客戶相伴成長。因此,5G手機未到來,上游代工廠便已受益,也是現階段受益最快、最大的環節。最新交易日,臺積電總市值2709億美元。
先進製程的競爭
對於蘋果、華為、高通等全球重點客戶的爭奪,也導致了晶圓代工廠的排名變動。對於代工廠而言,誰的製程最先進、良率最高、成本最低,誰就能拿下最多的訂單。
根據最新第四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排名,臺積電名列第一,三星和格羅方德分別名列第二和第三,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00981.SH)排名第五。
在先進製程賽道,由於資金、技術壁壘不斷提高,行業格局逐漸出清,不僅十多年來沒出現新的競爭玩家,而且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從先進製程中“出局”。
格羅方德在2018年宣佈放棄 7nm 研發,聯電在2018 年宣佈放棄 12nm 以下(即 7nm 及以下)的先進製程投資,因此先進製程的玩家僅剩行業龍頭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以及處於技術追趕中的中芯國際。
根據拓璞產業研究,2019 年臺積電先進製程市場份額為52%,英特爾約 25%,三星約23%。
一方面,製程提高的成本越來越高,但邊際效應遞減。在14nm 之前,每 18 個月進步一代的製程,性價有 50%的提升,14nm之後邊際效果遞減。據興業證券估算,5nm 的 12寸晶圓每千片月產能需要 3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每片約產出 600-800 顆手機處理器)。這使得先進製程向龍頭集中。
此外,工藝尺寸的升級需要光刻系統配合,7nm 後光刻系統從 DUV 升級至EUV,投資成本急劇增加,例如三星升級7nm 產線Hwaseong 的晶圓廠,單單設備就需要超百億資金:需要8臺 EUV,每套15 億人民幣。
另一方面,先進製程的IC設計費用也越來越高,例如 7nm 芯片設計成本超過 3 億美元,使用7nm製程的華為 mate20 麒麟 980 芯片,由超過 1000 名半導體工程師組成的團隊歷時 3 年時間、經歷超過 5000 次的工程驗證才成功應用。從芯片設計經濟效益看,7nm 是長期存在節點,5nm/3nm 的功耗性能面積成本難達到平衡點,除非有超額的出貨量來均攤成本。
而縱使代價非常高,先進製程提升的腳步也無法停止。根據 ASML 在 2018 年底的預測,先進製程的佔比會迅速提高, 其中部分現有製程的產線通過設備升級成先進製程產線。ASML 預測 2025 年 12 寸晶圓的先進製程佔比會達到 2/3。
在進入先進製程後,三星和英特爾明顯落後於臺積電。
與臺積電相比,三星7nm的產能利用率較低,在量產初期以10K左右的少量量產開始的,初期客戶只有IBM,後來才有了英偉達和高通,三星拿下了高通X60芯片的部分訂單,預計會在明年採用5nm製程生產。
三星的5nm LPE(5nm Low Power Early)工藝原計劃今年上半年投入量產,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量產要等到2021年了。
另一家半導體制造大廠英特爾的 10nm 工藝已經量產,但存在缺貨問題。英特爾預計 2020 年推出 10nm+,2021 年推出 7nm 及 10nm++,2022 年推出 7nm+,2023 年推 出 7nm++。英特爾的晶圓廠主要用於生產自家 CPU,產能不足使得英特爾向臺積電尋求代工的比例越來愈高。
近日,英特爾也承認了自身的落後:英特爾首席財務官喬治·戴維斯坦言,10nm芯片所帶來的利潤收益,將不及22nm,更不及14nm。英特爾稱將在2021年底之前邁入7nm時代。
2007年起,電腦處理器“行業老大”英特爾就定下“Tick-Tock”戰略,嚴格遵循著兩年升級一次處理器芯片架構及製程工藝的計劃。但在10nm製程上,英特爾進度緩慢,不僅市場份額下滑,也影響了英特爾整體的表現。
據Steam硬件調查報告統計的數據,從2018年9月到2020年2月,英特爾電腦處理器的市場份額呈下跌態勢,從83.5%下降到了78.1%。
2019年4月,臺積電市值超過英特爾,位列全球半導體行業第一位。
興業證券表示,2020 年半導體市場進入復甦週期,疊加半導體產業鏈逐步向國內轉移,中國大陸的晶圓代工廠(如中芯國際)行業地位與能力有望持續提升。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4年,是目前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目前14nm產品少量出貨,12nm處於客戶導入階段,7nm處於客戶產品認證期,預計 2020 年第四季可以看到小量產出。也就是說,在技術節點上,中芯國際有希望領先英特爾。
中芯國際於 2015 年開始研究 14nm 製程,良品率已經達到 95%,2020 年 2 月,中芯國際從臺積電手裡搶下了華為海思的 14 nm 訂單,這被視為中芯國際製程開始逐漸追趕主流的信號。
但中芯國際 14nm 的產能非常有限,目前產能在 1000 片晶圓左右,財報顯示,其第一代 FinFET 14nm 只能貢獻 1% 的營收,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 55nm 及以上,量產最先進的 28nm 工藝佔比只有 4.3%。
為了追趕,中芯國際也投入了大量資金購置設備。2月19日,花費6.01億美元向泛林團體購刻蝕設備;3月2日,花費5.43 億美元向東京電子集團購買設備;3月4日,中芯國際從荷蘭進口的大型光刻機進入口岸,中芯國際稱,生產線擴容後全年預計可增加 10% 左右的營收。
中芯國際此次可謂下了“血本”,其財報會議上披露, 2020 年晶圓代工預計資本支出約為 31 億美元,主要用於建造中芯南方 12 英寸晶圓廠的設備和設施,而整個 2019 年中芯的營收為 31.2 億美元。
方正證券指出,半導體終端產品需求受到 5G、AI 及 HPC 拉動,已處於上行週期。國產晶圓代工當前受益於上半年 5G 相關產品備貨,疊加國產轉單影響, 景氣度顯著提升,中芯國際先進製程迭代持續加速,與世界第一梯隊的技術差距不斷縮小, 技術加速突破,打開了估值提升的空間。
最新交易日,中芯國際總市值615億。
閱讀更多 投中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