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干面感谢绵阳米粉”刷屏!四川绵阳三医院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凯旋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转好,在武汉完成救助任务的各地驰援医疗队将分批离开。根据统一安排,3月17日,四川绵阳市三医院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5名队员,与首批从武汉撤离的303名四川医务人员,胜利凯旋!

手术室护师 王霞

患者们自发在群里为她“云送别”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做的事,却没想到收获了这么多的爱”

“热干面感谢绵阳米粉”刷屏!四川绵阳三医院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凯旋

王霞的微信群中“热干面感谢绵阳米粉”

当王霞看到群里,曾经的患者们列队刷屏那句“热干面感谢绵阳米粉”时,眼泪终于没忍住掉了下来。

“很感动,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却没想到收获了这么多的爱……”王霞笑中带泪。

“热干面感谢绵阳米粉”刷屏!四川绵阳三医院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凯旋

王霞(左)

得知她即将凯旋回川,她在武汉经手的患者们自发在群里为她“云送别”,大家整齐划一地列队,满屏幕都是“热干面感谢绵阳米粉”,他们约定以后会去绵阳看望“小绵阳米粉”,武汉患者们对这位绵阳90后护士妹妹的感谢与敬爱,透过手机屏幕扑面而来。

王霞曾先后在汉阳方舱和武汉红十字医院支援,来武汉的38天里,共管理患者71名。有心理学背景的她,总是悉心抚慰患者的情绪,并在方舱教患者们跳“睡眠操”摆脱失眠。

她说来武汉最有成就的事情,就是看到大部分患者都康复出院了,就连脸上的压伤“都抵挡不住这种喜悦”,她开心地称压痕是“痕爱”。对她来说,真正的挑战是穿着防护服时“姨妈痛”,十多个小时不吃不喝,肚子还痛,N95口罩下面呼吸困难,鼻梁压痛,“哪儿都痛”,但她却仍坚持在方舱教授“睡眠操”。

总结这38天的经历,王霞说最大的收获是把自己所学都用在了刀刃上,帮助了更多人。看了这么悲欢离合,她回四川后最想做的事是抱抱她的父亲,“来武汉我是先斩后奏的,到武汉安顿下来的当晚十点多才告诉他,现在我知道了,我完全没有理解父亲的感受。”

重症医学科护师 姚平

爸爸打败怪兽回来啦!

“这下终于给两个娃娃有法交待了”

“热干面感谢绵阳米粉”刷屏!四川绵阳三医院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凯旋

姚平的荣誉证书

与王霞一样,姚平也曾先后在汉阳方舱和武汉红十字医院支援。38天里,他前后管理过90多位患者,并获得了由武汉市汉阳方舱医院指挥部颁发的“优秀护理之星”的荣誉证书。

在去机场的路上,姚平笑着说:“这下终于给两个娃娃有法交待了!”

姚平出征前,跟家中的稚子、幼女说,他们的爸爸是去打怪兽了,打赢了才能回来,儿子、女儿都为自己有个英雄爸爸骄傲不已。姚平说,这次疫情,全国数不清的爸爸们自觉集结武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在了新冠的跟前,深情守护着后方的亲人们,“现在凯旋了,爸爸们都要回家抱宝贝了!”

凯旋之前的那38天,只有姚平自己知道,战斗在武汉一线的医务人员们的付出。

“在武汉红十字医院,全是重症的老年患者,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父亲母亲,恨不能替他们受病痛折磨。”姚平回忆说,“沉重的装备穿戴上,两层手套戴着,护目镜全是水汽看不清楚,针进血管全靠摸,最多的时候衣服汗湿完又干,来回了4次……”

姚平坦言,这次战斗中,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辛苦了,“但是全国一心守望相助的情谊,将感动我一辈子。”

神经外科副护士长 唐凡

最令她骄傲的是汉阳方舱医务人员0感染

“上岗前我誓要做他们的守护神,我做到了!”

“热干面感谢绵阳米粉”刷屏!四川绵阳三医院第二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凯旋

唐凡

3月17日,临行前,唐凡将自己住了一个月的宾馆细细收拾整理了一遍,连被角都细细拉抻,“很舍不得,舍不得自己战斗了1个多月的地方,有太多记忆……”唐凡眼里依稀有泪光闪烁。

出门前,她将自己昨晚就手写好的两封信与自己的党徽,整整齐齐摆放在房间的写字台上。这两封信是分别写给一起战斗过的武汉战友和宾馆的服务人员的。

“千言万语就是一句感谢,感谢这38天的成长经历,感谢这里收获的一段段革命友谊战斗友情,也感谢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依然为我们精心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人们。”唐凡说,自己在信的末尾并没有留下具体姓名,留下党徽是表明自己的党员身份,“我是代表全体援助湖北的医务人员来感谢他们。”

援助武汉的1个多月,唐凡一直在从事方舱院感防控工作,她自己的工作表述就是一句“把每位医护人员安全地送上班,安全地送下班”,其实还包括方舱消杀等等很多工作内容,每次工作时间至少6个小时不间断,光消杀一项,一次就需要花费1个多小时。最令她骄傲的事情是,汉阳方舱医务人员0感染“上岗前我誓要做他们的守护神,我做到了!”

在武汉38天,唐凡收获了与很多湖北医护人员的友谊,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一位医护人员知道她今天返川,特地录制了视频为她送行。

胸心外科护士 龚娜娜

离开武汉前她特地化了个淡妆

“37天都没化妆了,但今天不一样,一定要用最好的状态跟武汉告别”

95后龚娜娜曾工作在汉阳方舱。别看她年纪小,安慰起患者情绪非常有一套,深得患者们喜欢,收获了很多粉丝。很多患者甚至自发给她当起了志愿者,跟在她身后做保洁、协助沟通、分发盒饭,忙得不亦乐乎,大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龚娜娜亲手送走了一批批患者出仓,有位大姐甚至拉着她的手说:“小龚,跟你这么投缘,我却还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以后即使面对面都认不得你,想想就好遗憾啊!”龚娜娜的护目镜当时就模糊了。

所以,这次离开武汉前,她特地给自己化了个淡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点伤感。37天都没化妆了,但是今天不一样,我一定要用最好的状态,跟武汉告别。”

被问到今天是不是有种英雄凯旋的成就感时,龚娜娜回答,她从没觉得自己是英雄,“身边的志愿者、保洁员、夜班司机……每一个人都为抗疫付出很多,大家都在为武汉努力,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都是疫情中共同经历的普通一员。”

神经内科护师 冯潇潇

踏进“凯旋门”那刻她热泪盈眶

“这一刻我才真切感受到,我们,胜利了!”

当踏进天河机场写有“凯旋门”的专用通道时,冯潇潇克制已久的泪水终于落下了。“38天,亲眼见证了患者与医护人员艰苦卓绝地战斗,这一刻我才真切感受到,我们,胜利了!”

在汉阳方舱战斗的一个多月时间,每天顶着压痛、6个小时以上的窒息感,还有对2岁女儿刻骨铭心的思念,冯潇潇始终以最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患者。

“刚来武汉,得知女儿汤圆(小名)每天要握着我的照片才肯入睡,迅猛的想念差点击退我。”冯潇潇坦言,“但是很快调整了心境,我是代表绵阳和康定来感谢回报武汉的。”

原来,冯潇潇的丈夫是四川康定人,汶川地震时两地深受湖北友情支援,这次在武汉方舱,她特地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上“藏家媳妇”,代表两地来战斗。

王春蓉 张瀚文 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