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上无知有多难受?

Panny-小婧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终身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身导师。家庭教育上的无知足以毁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现在很多的留守儿童,家长只知道赚钱养家,而不知道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将是一生的遗憾。

一个人最大的无知是对于教育孩子的无知。

我们对于教育孩子的经验很多来源于我们的父母,因此,如果你对自己的孩子教育失误,那么孩子的未来,等他为人父母的时候,也将是沿袭我们教育的方式。

父母教育失误,受伤害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有可能孩子的孩子甚至几辈人都会遭受灾难。

有人说,娶个好媳妇幸福三代人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多学习一下育儿知识吧。





玉儿万水千山


看到这个问题我忍不住进来回答。今年12月,我回国探望亲人,见到我一个23岁考研的侄女,算是认识到什么是家庭教育上的缺失,给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看了真让人难受。

侄女的妈妈和奶奶,对孩子从小娇惯,但不是因为她家多么条件好,只能算小康,不能算有钱大户人家。所以侄女成了穷人家的大小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即使上了大学,也没能锻炼出来独立性。虽然读书不错,但因为大学懒散,追韩剧,保送自己学校的研究是没戏了,应届考也没考上。家里出钱养她,又学了大半年,今年作为往届生继续考,目前还不知道结果。

最让我惊讶的是年前回去见她,因为她20多岁了,也没男朋友,看她邋遢不注意形象,作为阿姨,好心和她说,稍微注意一下形象和仪态,不要驼背着,那样看起来不好看。结果人家一句我就这样了。我瞬间无语。她母亲和我说起自己如何辛苦不容易,孩子却不懂得珍惜钱,花钱大手大脚,也不知道给家里帮忙干点活,或者假期出去打工之类。

我当时问她为什么你让自己这样辛苦,娇惯孩子,从小不让做家务,学会珍惜钱,学会独立生存,现在养成这样,大人还不能说。真是悔当初。

虽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如果能通过努力解决的,还好。像孩子教育这样事情,时间过了,真的很难挽回,特别让人难受。

不知道您如何看待此事,或者有什么好建议,我能提供给姐姐的,拜托您在评论区留言给我,我转告姐姐。非常感谢!

我持续分享极简生活的文章,包括健康饮食,极简穿衣搭配和节约生活等,如您有兴趣,欢迎您关注,每日更新。谢谢您:)



伊甸山梧桐雨


我说说我和我姑家表妹孩子的故事,今年我们两家孩子都上高一,当时去北京表妹家孩子才两岁,当时为了个玩具因为家里来客人没让她玩,小孩子就一直哭了一上午,很任性,但表妹夫很有耐心,当孩子终于不哭了才慢慢教育她。现高一回老家考了一中最重点高中在班上也是前十名成绩,学习认真一坐一两个小时不待多动的。我们家男孩却相反,小时候就多动,一有做不正确的事我基本上要打,说已经不听了,学习坐不住,虽然也考上了实验高中,亏他妈抓的紧。表妹家孩子没上过辅导班,我们的一直辅导。所以说孩子小时候任性不算什么,千万别打骂之类。教育方式很关键。


在水方174824369


看见这个问题,心中咯噔一下,沉重了许多。因为一件事,也因为一些家长的观念。

很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了学校,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想起来以前朋友告诉我的一个事情,他表弟比他小十五岁,从小他表弟就爱跟他玩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用朋友的话说他眼睛里都闪耀着好奇心的光芒。同时,朋友也很敬重表弟的爸爸,也就是他的舅舅。

突然有一天,11岁的弟弟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开了一堆的药,回到家除了网络游戏别无其它。当他再看见弟弟时,弟弟两眼无神,空洞洞的,眼下有深厚的黑眼圈。一个20多的男生瞬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掉了下来。他不敢承认眼前这个孩子是他从小带着玩儿的弟弟。

后来才知道,舅舅和舅妈双双出轨,等他们准备离婚的时候,发现原来品学兼优的孩子开始染上了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也逐渐下滑。这个时候一家人开始着急了,开始想要去改变孩子的网瘾、让孩子重新开始学习。

但其实,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沉迷网络是最不坏的选择,是他的一种防御机制。孩子才11岁呀,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父母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他内心害怕失去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所以选择沉迷在游戏中逃避这种无措的局面,也制造出了他生病的结果,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和爱。

这也许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其实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对家庭结构以及其他成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当孩子心智还未成熟、还在探索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爱就尤其重要。

而对家庭教育的无知,让很多家庭只是在不断的解决孩子呈现出来的表象问题,而并未看见家庭中深层次的矛盾。只希望有更多人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和家庭都良性发展。


小雨的心语世界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基石。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甚至害了孩子。

我一个在大专学校担任辅导员的朋友给我讲过一个真实而特别的悲剧:高考结束后,他接到一个家长的咨询电话,说孩子是个男生,成绩一般想报这个学校(很多大专学校的老师都有招生义务),但犹豫不决是在省内上还是出省上学,因为学生所在的省的学校没有这个省的好,很多学生会选择出省上学,但他们的孩子没有离开过父母,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大学生活。我朋友就给讲了很多例子,打消了家长顾虑。家长征求孩子意见后在成绩公布后报了这个学校并被录取。

孩子上学报到时全家开车送过来,买了一堆衣服和零食,孩子对于新的环境也很好奇,家里人呆了2天后就返回了。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学生上学3个月后就跳楼自杀了,自杀时留的遗书让人吃惊:我离开父母后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不知道和老师、同学怎么说话,上课也没有心思听课,自己不会洗衣服,买的衣服都穿遍了,不敢去澡堂洗澡,自己身上都臭了,女同学躲着我走,别的同学叫我去玩我不敢去,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活着很累。

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高中老师,因为中年得子,对孩子很上心,孩子上小学就在学校隔壁,上中学就在自己任教的学校,孩子除了上课都在父母的呵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担心孩子安全不让孩子和别的孩子接触,上中学的时候同学都知道这是老师的孩子也不敢和孩子多接触。一直到高中毕业,孩子就像长在温室的花朵,没经过任何风雨。这样的家庭教育使孩子没有任何生活技能,与社会完全脱离,进入社会怎么能生存?

家庭教育的无知是很可怕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孩子从出生后就要家长潜移默化地教育和以身作则地引导,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些家庭教育上无知的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对孩子放任不管、动辄打骂、要么对孩子过度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孩子长大后能健康成长的很少,“优秀的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都一样,问题少年的家庭教育各有各的不幸”。


周原散人


我现在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怀疑自己,我觉得我很焦虑,很无助 ,但是我没有办法,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你所说的话,讲了一大堆,无动于衷啊,急!这次疫情,孩子宅在家里,不上学,睡醒就是拿手机,网课一天上5节课,一节课30分钟,刚开始还认真听,现在喜欢的了就听,不喜欢的电脑放着,手机拿着玩,你一说,这个他讲的我们老师讲过,我查资料[流泪]我也没力气打她,怕出事,也不骂,伤害他的自尊,讲道理。真希望她能开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学习重视起来爱。


多宝100


其实,不能说家庭教育无知,试问,哪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哪怕是乞丐,是瞎子,是聋子,所有可以列举的社会底层人物都有美好的愿望,下一代要强于老子的概念,问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生为人必有生存之道才能立于世,有生存強项也有弱项,有盲区也有误区。

生来在劳动人民家庭,父母教育上就是工人阶级或农民阶层的理念,父辈对知识的缺乏就是无知,对于后辈必是难受。

生来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教育上就是文化知识占优势,但对劳动技能的缺乏就昰盲区,对于后辈也是难受。

打个比方,种田家的孩子从小在田里,知道粮食一年产几次,稻子是怎么种怎么收割,家里只能给予这个层面上的生活,小孩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对于父母的无知只能难受。

另一比方,教授家的孩子从小就在书海里,不会知道稻子是怎么出来的,对农田的无知,就如农家的孩子渴望不要种田,能够在房间里读书一样的难受。

所以,不论贫穷,富贵,有知和无知,在家庭教育上都有自己的盲区,没有不难受的人生,只有难受多少,体验不同难受的心境。

环境不同,各自家庭教育上产生的无知,对下一辈各不相同。

没有十全十美好,也没有一败涂地不好,在乎自己怎样挺过这只能依靠家庭学生时光,和不能自力时接受的家庭生活,命运的安排总会在得失中交替。



湘水情怀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却又往往被忽视。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容易酿成悲剧。受疫情的影响,孩子居家学习,很多家长抱怨,辅导孩子学习,比工作都要命,被孩子的顽皮折磨疯了。孩子不听话,家长有反思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参与?

一、盲目攀比

无知父母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你怎么这么笨,你看看人家XX”,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做法,真的是得不偿失。别人家孩子再好,也是别人家的,跟我们没有丝毫关系,不能为了抬高别人家的孩子,贬低自己家的。自己家的孩子自暴自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二、当着孩子面玩游戏

玩游戏是消遣时间的一种方式,但是莫要当着孩子面玩游戏。孩子自控力差,沉迷游戏,不学习,你又束手无策。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怨不得别人。

三、以爱之名打骂孩子

要知道打骂不是目的,靠斥责或者武力威胁,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不问清事情缘由,就想当然的认为孩子做的不对,有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跟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

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不以身作则,用双重标准对待事物,得不到孩子的认可,更容易激起孩子的反叛欲。

五、缺失孩子的成长过程

很多家长为了工作,放弃陪伴孩子的成长。等到想弥补的时候,却发现于孩子的隔阂已经深了,孩子也不再需要陪伴。在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对孩子疏于关心,一旦孩子染上恶习,又一味的指责孩子本身。事后往往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于事无补。

六、一味溺爱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与挫折,我们不能为孩子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磨难,把他们培养成温室的花朵,弱不禁风,禁不住挫折,一不如意,就选择极端化的方式。


黎明前夕


家庭教育我认为一个人善良是天生的!国宝帮的这些畜牲个个都是好学历,他们有明星,有企业家,有作家,有医生,有律师,有教育部门的!他们的父母也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但是现在这些国宝帮的畜牲一直在犯罪诈骗涉黑!难道他们从小是有人生没人教养吗?中国的文博圈子就是毁在了他们手里!呵呵~[呲牙][呲牙][呲牙]


弃疾


家庭是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认知系统并不成熟的儿童,通过模仿进行学习,就如刚出生的小鸭子的印随行为,其模仿对象便是家庭的其他角色——父母或其他长辈。

我们给这些其他角色一个统一的称呼,即是家长。家长对于孩子,就是家庭这所学校里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性格、兴趣以及价值观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家长如果带着孩子过马路的时候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么下次孩子自己再过马路的时候对交通规则也不会在乎;但是如果家长能够以身作则,首先为孩子树立榜样,那么孩子也能够对规则存在敬畏,自发地遵守交规。

家庭这个学校上课的方式,不需要课本,不需要作业,最主要在教师本身。其教学方式主要是言传身教,想要教出什么样的学生,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也就是说,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榜样做一个引导。

这与现实操作就存在很严重的矛盾,尤其我们传统的观念是要求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多数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出发点在教育孩子,甚至有些家长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梦想强加给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为自己实现。

尤其是母亲角色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

对其寄予厚望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只重视结果,对孩子进行施压,忽略了过程的陪伴与帮助,忽略了自己应该为孩子树立的榜样。培养孩子最终只是为了“有面子”、“争口气”,成则理所应当,败则“丢尽颜面”,以家长为首的队伍坚持拥护着唯分数论。

以往的家庭教育更多的聚焦于父母和孩子两代人,关注父母进行如何的家庭教育能够有利于孩子成长。忽略了父母也是作为子女的,他们受到的家庭教育将会影响他们进行的家庭教育。

这就提醒了我们家庭教育关注的重点不应是只有孩子,也要关注家长。

有不少家长因为跟孩子之间的问题来找我咨询,说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如何如何跟自己对着干。我一般会先问家长:“您觉得您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家长一般听完先是一愣,思考一会便可罗列出好几条,这时我会再问家长:“您觉得这些问题在您和您孩子相处的时候也有过吗?”问到这里,多数家长就明白了。

要想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受到的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在关注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想法的同时,也要去听听家长的心声。当家长能够很好地处理与父母的关系,那么自然也能够更好的处理和孩子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