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新款28nm FPGA上市,為何沒有掌聲雷動?

深圳市紫光同創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同創)官微 3 月 17 日的發佈消息是關於 Logos-2 系列FPGA首發上市的。略顯低調,還不如 FPGA 能夠用於額溫槍製造和口罩製造的聲勢大。

紫光新款28nm FPGA上市,为何没有掌声雷动?

細究原因,這款芯片確實沒有里程碑意義,不是國內首款 28nm FPGA 芯片,也不是國內首個千萬門級高性能 FPGA。這兩個方面,高雲半導體2017 年就發佈了 GW3AT-100,國內首款 28nm 中高密度的 FPGA,後面還有智多晶微電子的 Seal 5000 系列 FPGA。而第一個千萬門級高性能 FPGA 是紫光同創自家的 Titan 系列。

意義何在?

這麼說 Logos-2 系列 FPGA 就一無是處了?並不是。Logos-2 系列 FPGA 第一款產品 PG2L100H 在官宣的上市時間上是領先高雲半導體 GW3AT-100 的。目前,高雲半導體官網主推的晨熙家族依然還是 GW2A 系列 FPGA,未見 GW3AT-100 的身影。

另外,Logos-2 系列 FPGA 的性能升級做的還算是成功。通過採用 28nm CMOS 工藝製程,相對於 40nm 工藝 Logos-1 系列 FPGA,性能提升 50%,總功耗降低 40%,能夠滿足 5G 通信、視頻圖像處理、工業自動化、消費電子等市場的應用需求。

當然,全套自主軟件和 IP 方案也是一個亮點,很多國產 FPGA 上市後軟件還在持續優化中,Logos-2 系列 FPGA 擁有全套的。

國內主要 FPGA 玩家

在國內,看好 FPGA 前景的公司不少,但是稍微成規模就那麼幾家:京微雅格、高雲半導體、安路科技、紫光同創、復旦微電子、智多晶微電子和遨格芯(AGM)。簡單瞭解一下幾家公司:

京微雅格最早的歷史追溯到 2005 年王海力加入的雅格羅技,後來 2010 年在北京市政府相關引導資金支持下,該公司更名為“京微雅格”,算是國內 FPGA 的先驅。產品大致分為自研和收購 CSwitch 的產品線。在 FPGA 領域,該公司申請專利 200 多項,已授權專利 90 項。目前,除了京微雅格本身還有王海力出資 200 萬元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的“京微齊力(齊力科技)”,算是一次脫胎換骨。

高雲半導體於 2014 年成立,以國產 FPGA 研發與產業化為核心,旨在推出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 FPGA 芯片,提供集設計軟件、IP 核、參照設計、開發板、定製服務等一體化完整解決方案。該公司的 IC 設計能力被業界認可,有“增長最快的 FPGA 公司”的說法,但軟件配套還需要進一步增強。

安路科技成立於 2011 年,專注於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 FPGA、可編程系統級芯片、定製化嵌入式 eFPGA IP、及相關軟件設計工具和創新系統解決方案。該公司在 2011 年到 2015 年很低調,低頭搞研發,2015 年之後開始攻產品銷售,目前營收過億,3 個產品系列下有十幾款產品。

紫光同創成立於 2013 年,背靠紫光集團,專業從事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CPLD 等)研發與生產銷售,擁有專利近 200 項,發明及軟著專利佔比約 85%。目前公司旗下有 Titan 系列、Logos 系列和 Compact 系列產品,從中高端到低成本佈局較完整。

1998 年,復旦微電子由復旦大學“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商業投資公司和一批夢想創建中國最好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芯片設計)的創業者聯合發起創建,FPGA 是其產品系列之一。

智多晶微電子成立於 2012 年,創始團隊擁有三十多年豐富的 FPGA 設計製造經驗,核心團隊來自於國內各知名院校和優秀的 FPGA 研發團隊。擁有 Sealion 1000 系列 CPLD、Sealion 2000 系列 FPGA 和 Sealion 5000 系列 FPGA。

遨格芯成立於 2015 年,FPGA 是旗下產品之一,擁有 AG1K、AG3KLP、AG6K 和 AG16K 等多款 FPGA 產品。

美好憧憬

瀏覽幾家主要國產 FPGA 廠商的網站,你會發現主流產品依然還是 55nm。

比如安路科技 EAGLE 系列中的 EG4,是安路科技推出的“獵鷹”系列產品,製作工藝是 55nm 低功耗工藝。

紫光新款28nm FPGA上市,为何没有掌声雷动?

比如高雲半導體 GW2A 系列 FPGA 產品,晨熙家族第一代產品,同樣是 55nm 系列。

紫光新款28nm FPGA上市,为何没有掌声雷动?

國產規模商用的 FPGA 中,比較領先的是京微雅格 CME-C1 系列 FPGA 和紫光同創 Titan 系列& Logos 系列,採用了 40nm 工藝。

紫光新款28nm FPGA上市,为何没有掌声雷动?

京微雅格 CME-C1 系列 FPGA

Logos-2 系列 FPGA 發佈之後,我們希望國產 FPGA 能夠在 28nm 迅速起量,讓國產品牌在下圖中擁有名字。

紫光新款28nm FPGA上市,为何没有掌声雷动?

正視差距

無疑,國產 FPGA 和國際一線品牌的差距是明顯的,我們需要正視這中間的落差,包括銷量的,也包括技術工藝的。

賽靈思是 FPGA 的首創者,銷量也是全球 FPGA 企業中最多的,其產品線已經涵蓋 45/28/20/16nm 四個系列的 FPGA 以及 Zynq SoC。

在國產新興的 28nm FPGA 領域,英特爾收購的 Altera 和賽靈思早已捉對廝殺良久。從發佈時間看,國產 28nm FPGA 和國際廠商的 28nm FPGA 至少有 7 年的差距。

並且,FPGA 的核心技術只掌握在及其少數的公司手上。根據統計,目前 Xilinx 和 Altera 擁有超過 6000 項專利,對該行業的後進入者形成了難以跨越的技術壁壘。

同時,FPGA 領域也表現出強者恆強的特性。目前,賽靈思除單純的 FPGA 外,已經有采用臺積電 7nm 工藝的自適應計算加速平臺 ACAP(Adaptive Compute Acceleration Platform),在 FPGA 領域意義重大,且已經演變成為加速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應用的 Versal 與 Alveo 兩大芯片產品系列,這讓後進者在財力上有被拉大差距的風險。

後記

FPGA 是一個“燒錢”的產業,賽靈思等國際企業用“以戰養戰”的方式給國產 FPGA 廠商的成長增加了更多難度,短期內國產廠商註定將在統計數據中統稱為其他。過往,我們有一個新品就喜歡標榜“國內首款”等詞彙去大肆宣傳,但是現在國內 FPGA 廠商已經開始嘗試去吃國際大廠的“蛋糕”,便無需為了一點點進步敲鑼打鼓,這些氣力留待“榜上有名”時也不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