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原創# 野合之歌——《國風 王風 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

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


#野狐原創# 野合之歌——《國風 王風 丘中有麻》


野合之歌

這是一首野合之歌,歌者為女子,或追念數次的野合,或是一次,或是關於野合的性幻想。

土丘是私會的地點,“麻、麥、李”為野合的具體地方。“留”為“劉”,有姓當為貴族,或已經沒落。“子嗟”、“子國”按聞一多的說法是一個人,即“國嗟”,詩中是把名字分開來說的。但也不排除是兩個人,兩個都是當時的美男子,歌者在此用以借代自己心中的男子。

“施施”《毛傳》解作“難進意”;《集傳》解作“喜悅意”;聞一多認為與“天施地化”、“陰陽施化”的“施”意義相同,有施授意。“食”是性的暗喻,這在詩經中很普遍。“佩玖”或為玉,或為石,總之是男女所用信物。

為何一首野合的歌會被保留在《詩經》中?野狐以為,這和古人對野合的態度有關。今人有打野戰一詞,野戰是一種墮落行為,和古人講的野合大不相同。上古時期生殖低下,人口問題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為了種的繁衍,為了氏族的繁盛,任何有助生殖的手段都被認為是合理的。陰陽交合,天生地育,萬物繁茂,古人認為天地有生育之大德,人可以借天地之氣、之力來完成生養,於是野合被看做有效的,甚至神聖的生殖方式。


#野狐原創# 野合之歌——《國風 王風 丘中有麻》


《史記·孔子世家》中說:“ 紇(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記探源》一書也說:“紇與顏氏女禱於尼丘野合而生孔子,於尼丘掃地為祭天之壇而禱之,遂感而生孔子,故曰野合”。

周人的始祖后稷也是野合而生的,《詩經 大雅 生民》中追念了這一過程。“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聞一多先生說:“上雲禋祀,下雲履跡,是履跡乃祭祀儀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種象徵的舞蹈。所謂‘帝’實即代表上帝之神屍。神屍舞於前,姜嫄尾隨其後,踐神屍之跡而舞,其事可樂,故曰‘履帝武敏歆’,猶言與屍伴舞而心甚悅喜也。‘攸介攸止’,介,林義光讀為愒,息也,至確。蓋舞畢而相攜於幽閒之處,因而有孕也。”(《姜嫄履大人跡考》)

有學者認為《周易 履》卦記錄了上古求子的一個儀式,不過神屍是老虎,這可能與動物圖騰有關係,其中也許包含了野合。古人認為野合是一種有效的生殖方式,野合不但不是不光彩的事,甚至以野合而生為榮。如此看來詩經中保留這樣一首詩也就很正常了,我們不能以現代的觀念來理解古人的行為。


#野狐原創# 野合之歌——《國風 王風 丘中有麻》


野狐試譯:

土丘上面有麻田,姑娘我等在田中間。

劉家哥哥叫子嗟,要來約我心中樂。

土丘上面麥子壯,姑娘我坐在麥壟上。

劉家哥哥名子國,要來私會我心似火。

土丘上面有李樹,姑娘我站在李樹前。

劉家哥哥我的愛,送我美玉他真壞。

野狐又譯

土丘上面種麻田,

劉家的哥哥我把他念。

劉家的哥哥我把他念,

快快來到我身邊。

土丘上面大麥黃,

劉家的哥哥我心中想,

劉家的哥哥我心中想,

快快來到我身旁。

土丘上面李子大,

劉家的哥哥我牽掛,

劉家的哥哥我牽掛,

送我玉佩樂開花。


#野狐原創# 野合之歌——《國風 王風 丘中有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