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里的有些职工越来越沉默了?

裂缝中望星


越来越沉默,是因为越来越失望了,觉得说了没有用,倒不如省点口水。


为什么企业里有些职工越来越沉默?

1.对公司失望

对公司失望,有可能是对公司的制度、公司的福利待遇、公司给出的薪资失望了,也许职工曾经争取过,发现没有用,那么就不想再说了,不是有句话说,沉默是最无情的反抗。职工用沉默表示自己的失望,表达自己的情绪。


2.对老板失望

有的老板、领导处事不公平,让职工觉得失望,或许曾经职工对公司的发展有很多意见,干活也很卖力,但发现领导只喜欢那些溜须拍马的,久而久之,不想提意见了,不想思考了,不想说话了,是对老板的极度不满。


3.对同事失望

同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许曾经无话不谈,办公室的氛围很热烈,但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说的话被老板知道了,突然发现原来背后大家对自己的看法是如此的不近人情……慢慢地就失望了,不想参与虚假的热闹,就越来越沉默。


沉默除了性格关系,一般就是对失望的条件反射,不能进行正面攻击,就用沉默来昭示自己的不满。


有一个朋友,曾经在公司总是叽叽喳喳,当她有一天发现,自己勤恳做事却被告了小状,遇到难题,同事们都躲得远远的之后,她就开始沉默,不和同事们说笑,不和老板争论,做好本职工作,不多做,不少做,就这样沉默的工作。


所以,别让你的职工沉默,沉默在职场并不是好事。


职否


我刚上班那年简直跟打了鸡血一样,加班不要加班费,每件事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忙到走路都得小跑,特别有成就感,特别开心。呵呵,过了一年,种种原因吧,也看透了,也没什么心劲儿了,做事还是尽力做,但以前是尽120分力,现在也就八九十分力了。只能说,工作让你累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中的人,关系,办公室政治……


嗷嗷跑的小蜗牛


沉默!

我也是某大国企的职工说实话迫于无奈啊,我也曾今年轻气盛过得罪过领导,那小鞋穿的你都觉得“真就这么合适?”吃过亏才长记性,单位里面种种不合理不是三言俩语能讲清楚的。知道衙门里面养了群老爷皇亲国戚,明知道他们占用了绝大多数普通职工的利益。不合理的分配不公道待遇,心里满腹苦水无处吐槽最终还是被自己脑子里三个字堵住“不能说”。为了生活为了工作沉默被设定成了自己最终背负的一个不敢解开的包袱!有牢骚跟几个志同道合同事吐吐就好,私底下找三俩好友推杯换盏才能畅所欲言骂他们“祖宗十八代”😅,心里才有几分畅快淋漓!哎希望寄希望一切往好的发展一切都能合理。不要欺负那群默默无闻老实巴交工人。不是我们软弱可欺负而是我们更愿意安于现状不为生活所辜负。


爷我就是爱矫情


我来谈谈个人的看法:我们公司投产前夕,有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公司的员工无论是新来的还是老员工都很积极,那时候有很多重体力工作,可员工工作积极性都很高,夏天,接近37度的高温,稍一活动就一身的汗,可员工在满是灰尘的环境扛着40公斤的粉料上下飞奔,加班加点干到晚上十一二点,可没人叫苦叫累。直到投产后一段时间大家的积极性还很高,一两年过去了,却再也找不到往日的工作劲头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投产前,大家都盼着有一个好的结果,或是工资高,或是一官半职,投产后没达到预期目标,心里落差大。二是投产后领导画得大饼没有得到兑现,员工对公司失望。三是随着生产的日益正常,原来一起打拼的或许成为领导,官威越来越大,失去了创业时同甘共苦的氛围。四是日益平淡而又充满挫折的生活磨平了棱角,锐气不再。五是付出得不到回报,不愿再尽心尽力为公司卖命,做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不愿再多出一份力等等就像很多时候人辞职原因无非两个:不是人伤心了就是钱伤心了。以上仅为一家之言


江湖散仙


真的忍不住分享一下我的亲身感受和发现。

目前我进入职场5年,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直接说出自己很多的想法或意见了。


想当初,我有什么想法大都会说出来,包括部门征集什么意见,不管是对于产品还是用户。

但后来我发现,说出来之后产品也并没多少改进,即便是其他人的好建议也并没有真正落实下来。

而且领导用一些轻松的语气来问时,你把心里话都说了,再带点小情绪,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在你看来,自己只是偶尔吐槽一句,领导对你的看法已经生成了。

某一天,一个入职不久的同事突然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们的工作微信是一直被监控的,天哪,太可怕了。”

我说,我知道啊,这很正常。


她一位95后,还对工作环境带有粉红泡泡,末了提醒我“哦,那以后我们就不要在公司微信上说工作以外的事情了,和XX(我们直属领导)也不能说太多。”

工作就是工作,领导主要看结果。

你不要觉得领导或者同事对你嘻哈笑了一下,你就可以把心里的想法全部说出来,不管是意见,还是对于工作的个人看法,尤其是负面的吐槽。

客观叙述事情可以,但不要带情绪。


总之,说出自己的看法,也并没有什么促进作用,还有可能招来一些是非,让自己很心累,那干脆就不要说了。

这是大部分公司和它的员工面对的现状:彼此都背过去。

于是大家越爱越不爱说话了。

不过如果你的领导值得信任,比较开明,还是可以多一些交流,这样的领导有不少优秀的品质。


and夏小麦: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职场5年,分享真实干货!

and夏小麦


沉默是活 多嘴是死

以前企业的叫工人(工人当家做主) 现在叫员工 工人与员工是两回事 我在单位上班三十多年 已懂事了 上班时就是个傻子 老板(就是大大小小的官)怎么指挥我就怎么做 下班后恢复在正常人


水中欢


在企业里或者体制里真的待时间长了就会深刻体会沉默是金这4个字,就过年放假前一天因为这个新冠我在群里说了句大家出门记得带口罩提醒了下大家,结果领导打电话叫我在群里不要说跟工作相关的事情,哎不说就不说吧,以后也懒的说了


万事平常心啊


企业里有些职工越来越沉默了,想想还真是,现在很多同事,领导让提意见很少提了,在工作群里话也少了,现在群很多但都不怎么活跃,为什么呢?分析了下,大体有以下原因:

一、曾经爱提点想法,曾经不沉默,但没什么用,现在只好沉默了。

以前公司还提倡给公司、给部门提意见,做提案改善,后来还真有不少职工提了意见,收集回来几拾上百条意见,后来交到办公会讨论,被各部门领导各种推托,提案不了了之,后面再喊提意见,职工也懒得说话了。

二、混久了,没激情了。

人在一个地方混久了,也上年纪了,很多人也没有了当年的激情,也被环境同化了,懒得去争,懒得去提,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就好,沉默成了这些人的当然选择。

三、被打压,不敢提了。

一些新员工,刚进公司时,还是很的激情的,也看到了公司的很多问题,也积极提意见。也有一些年轻员工,原来比较有个性,发现问题也敢说,但当他们提出问题后,被当成告黑状、被当成不了解情况乱发杂音等等打压下去,后面只好沉默了。

四、公司一言堂的氛围深厚。

一些公司的老板或一些部门领导很强势,听不进建议,听不得不同声音,一言不合就开骂,整个公司或部门一言堂氛围深厚,工作氛围压抑,职工不敢提不同意见,也不敢评论工作对错,集体沉默了。

总结,一个企业出现员工越来越沉默的现象,老板应引起高度重视了,这将对企业的活力、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作为老板和企业高层,首先要检讨的是问题是不是就出在领导干部身上,要从领导干部自身先做出改变,领导干部要带头作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要带头鼓励员工发言提意见,而且对员工的意见或建议有反馈有落实,企业整体氛围才可能逐步好转。

以上供参考!


淡而不定


1. 很多时候领导问你意见,只是想从你口中听到你赞同他的想法,根本不在乎你想的是什么。

2. 开会的时候提出异议,这是你被自己部门、其他部门排挤的开始。

3. 有了问题开会讨论时,谁有建议有想法,谁就去执行,办成了是领导知人善任。办砸了你就自己背锅。

4. 你的想法比领导多、比领导好,那你就离被裁员不远了。


TNMET


选择沉默有很多情况:

第一种,自己本事小,文凭低,不自信,也提不出什么建议来,即使提出来也没啥分量,选择沉默,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小心为好,保住自己的工作要紧。

第二种,自己所处的办公环境或者圈子氛围不好,一开始提了很多建议没得到上司的赏识,即使被采纳了也不给奖励升职加薪,有时候反而被很多人误解,批斗,抢风头,那就干脆选择沉默,该上班就上班,该下班就下班,实在干不下去了,就另谋高就。

第三种,是在国企、事业单位上班的铁饭碗,好好混到退休吧,多说无益,干这份工资谈不上兴趣爱好,混口饭吃呗,对工作这块就这么干呗,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不叫我干的我坚决不干,选择沉默是最安全的,到时间准时发工资,退休了按时领工资。这种人得过且过,混日子,对现状很满意了,不想升官发财了。

反过来说,有少数职工不沉默是哪些人?

有本事的人,有欲望,有追求,想升官发财的人,沉默对他们来是不利的,他们不怕做错事情,积极面对,敢说敢做,在企业里面他们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上班不仅是为拿工资,而是更多的是锻炼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等时机成熟他们学好本领,另起炉灶成立公司当老板。在官场的这种,也是需要积极的出风头,通过各种资源关系整合,把政绩搞上去,就有机会升官发财,站在更高的岗位,能更多的为人民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