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是不是对孩子正常社交的一种干预?

育航KIDS


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是对孩子正常社交的一种干预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无权去要求将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不管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分享是孩子自发性行为,自主行为,而不是我们要求和强制下父母主观行为。而且由家长主导的孩子“分享”行为是对孩子自我成长的一种伤害行为。

为什么说由家长主导的孩子“分享”行为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伤害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分享这个美德行为。

我们为什么会提倡分享,希望孩子懂得分享?

一是因为这个是我们传统的美德,我们希望孩子继承,相对于自私的行为分享的行为更加值得提倡。二是因为分享所带来的利益价值,我们分享快乐能够收获多一份快乐,我们分享自己拥有的物品可以换取我们所缺的物品,增加我们物品拥有量,当然在某种场合下,我们分享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实现共赢,所以我们会提倡分享行为,因为分享这个行为是有利益收获的。所以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学会分享学会交换,获取更多的快乐和学会双赢与合作。

为什么不提倡教育孩子分享行为?

分享的行为是美好的,但是我们在提倡分享的时候,我们过多的注重分享的结果,忽视分享的过程。如果我们将分享这个行为做个过程分解,你会发现,所有分享的第一步骤,最重要的步骤是“尊重”,所有不建立在“尊重”前提下的分享,都是他人自私的索取,作为孩子为什么要求满足他人的索取而忽视自己的需求呢?所以不要去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如果我们希望她们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首先要经过她们的允许,如果她们不同意,我们也没有必要强制孩子去做分享。

我们太过尊重孩子的意愿会不会让孩子太过自我,养成自私的行为?

孩子天生是无私的,在育儿成长路上,我们需要教导孩子不是一味的无私,而是要学会自私,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从认识自己需求的过程里去感知他人的需求,才会做到更好的分享。而且尊重孩子在分享行为上的主导权力,是帮助她们发展好自我意识的重要支持。

什么叫做分享?就是将自己的东西分与他人共享。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是自己的东西呢?在我们孩子发育阶段有个物权意识阶段,在自我意识发育同时,她们也同步进行自我物权意识的发育,她们需要建立对自己物品有使用和控制的权力,而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出来干涉,强制要求孩子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的话,她们内心会很焦虑,她们会有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自己的东西做不了主,为什么你们要帮我做主,那这个零食和玩具是我的吗?为什么我没有使用的权力?这个疑惑会让他们对自己物权意识的建立产生紊乱,对自己产生怀疑,不自信,如果过多的干涉,会让孩子觉得没有什么是自己的东西,所以会产生一切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后期甚至会出现乱拿他人物品的行为,因为她们无法判断什么是自己物品,什么是他人物品。所以我们家长对于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不要多加干涉,要充分尊重孩子自主权,让她们建立好自己的物权意识,学会辨识自己的物品和他人的物品。

但是分享是一种美好的社交行为,我们该怎样引导孩子分享呢?

(1)尊重孩子个人意愿,做个观察者

属于孩子的物品,我们在引导孩子分享的时候,首先尊重孩子意愿,如果孩子还没有完全感受到自己玩具和零食的快乐,没有达到自己的满足感,我们先不要去引导孩子,在旁边做个默默的观察者,当孩子对自己的玩具和零食感受到足够的满足感的时候,她们会很激动也很愿意来跟你分享的,这个时候我们再站出来辅助孩子,告诉她我们感受到的快乐可以邀请其他人来跟我们一起享受,在这个时候我们再跟孩子一起去分享零食和玩具,对孩子来说不仅学会一种社交技巧,同时也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分享行为后的价值,会对自己更加认可。

(2)允许分享失败

我们有的时候分享是不被接纳的,可能别人不喜欢我们的零食或者玩具,这个也是我们需要去引导孩子学习的。并不是所有的分享都会被接纳,但是被拒绝不代表我们分享的行为没有意义,我们是要去引导孩子肯定自己行为的价值和接受分享的所有结果。

结语

在我们引导孩子学会分享时,一定要在尊重孩子的物品自主权下进行,这才是我们正确的分享教导方式,在分享孩子零食和玩具的行为里,孩子才是主导者,而不是我们父母。

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分享的鹅 | 90后育儿小宝藏,专注于早期教育,深耕母婴行业。做专业的育儿知识输出,让父母更懂孩子,与父母共同成长。

免责申明:本文分享内容纯属个人论点,仅作参考,如果我分享的内容有误,请留言于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热爱生活热爱分享的鹅


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是正确的社交干预,但是一定要有个度,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物权,不能一味的分享.

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是发生在我同事身上的,她有两个宝宝,老大是哥哥,从小妈妈就教育他要学会分享,自己的东西要舍得拿出来给其他宝宝玩,就这样日积月累的引导,哥哥长大了,现在的性格中就缺少了那种自己的东西一定要争回来的个性,很多事情表现得无所谓的态度,不争不抢,这样真的不太好吧!

现在这个同事二胎生了个女儿,她意识到了教育的欠缺,在分享方面做了调整,在女儿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会引导女儿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可以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如果女儿不愿意,她也不会强求,而且会告诉女儿,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作主,可以和小朋友互相交换玩具一起玩,回家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玩具带回来,自己的东西要保护好.

我觉得这样做没有错,我也很认可她的引导方式,可以分享可以互相交换,但要知道自己的东西要保护好.





健康宝贝儿们


大宝2岁左右,下班回家常听母亲念叨,“大宝越来越自私了,让她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一会,她立刻把玩具藏在了身后。”

母亲很想让大宝拥有“分享”这种美德,我却坚持让大宝做自己。

每次母亲带大宝出门,她都会主动把大宝的零食分给其它小伙伴,让大宝学会分享。

有一次朋友带她的儿子来我家玩,母亲又一次当着大宝的面把大宝最爱的棒棒糖拿给了朋友的儿子。大宝的情绪终于崩溃了,在我怀中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一直对我说“那是我的,我的”。



孩子为什么不分享呢?

绝大多数2-3岁的孩子,表现出的“自私”,其实正是自我意识的强化表现。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2-3岁时,主要应以“自私”为主,这是建立自主意识、存在感、掌握各种生存技能的重要基础。要让孩子分清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也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



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每次带大宝出门玩耍时,我都会让她带上她自己最喜欢一个的玩具。遇到她想玩其它小朋友的玩具时,我会让她试着交换。

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我会告诉她,玩具是她自己的,她有权决定给不给其它小朋友玩耍。她不同意,我尊重她的意愿。她同意,我会告诉她这是分享的快乐。

当她想要玩小朋友的玩具时,小朋友拒绝给她玩。我会告诉她,当别人不愿意分享玩具给她玩,说明那个玩具对别人很重要,我们不能私自去动,更不能生气。当别人愿意给你玩具玩,这就是被分享的快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的引导,孩子会越来越积极的分享自己的东西。


蜀部九爷


不懂得分享的孩子家长担心孩长大以后会变得自私自利很自我

一味地分享没有自己维护权利的意识家长又担心孩子受欺负没主见

所以需要平衡

我女儿小时候出门从来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每次都会大哭大闹,一开始我总是觉得孩子太不懂事,总是逼她,后来我发现,她不愿意你再怎么强烈要求她都不接受,很委屈很无助。所以以后每次在外边,她不愿意我也不会强求,但是回家以后我都会跟他说,小盆友喜欢你才会想借你玩具玩一下,如果你分享给他,他会很开心,你会得到一个好朋友,以后你们可以交换玩具,你可以试着借给他玩一会,如果你不想给他玩了,可以主动要回来,好好说话就可以。现在我女儿表现还是挺好的,所以不要太苛刻对小孩子,理解方式不同,慢慢来


你说什么叫幸福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小孩子应该懂得分享,但是如果他不愿分享也不能强迫,我家孩子是只要有小朋友来我家,不管是吃的玩儿的全都拿出来,老底都拿出来,别的小朋友到我家成晌玩儿都不会打架,挣东西,我家的一到别人家就不行了,他去了别的小朋友家,人家这不让玩,那不让碰,每次我都特别生气,有时候我就特别想教我儿子说如果别的小朋友不让你玩他的玩具,下次他来咱家了你也别让他玩你的,但是我又不能这样教。


小蝌蚪吖


一、我不认为这种行为它是一个干预,如果它是一个干预教育的所有方法都不再适用。为什么我们要提到教育?因为教育是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行为方式的引导。孩子处于幼儿期很多行为方式需要我们家长的引导和辅助。这种引导和辅助称作教育。


二、孩子需要和其他的小朋友交流,这是正常的交往活动。其中就牵涉到分享的问题。其中分享就涉及了一个正面管教的儿童物权敏感期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会对自己的东西有一个清晰的界限。“我的就是我的,他的就是他的,都有自己的秩序敏感期和万事有其规律的观念。


三、《正面管教》强调学会分享是一种很难掌握的技能,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技能训练、大量的练习和大人的极大耐心。


三、尊重孩子的行为规范,适当的引导孩子分享

首先,了解幼儿的感受,尊重幼儿的选择。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就不必强求,小心适得其反。长期强迫孩子去迁就别人去讨好他人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个性和想法。所以孩子有自己的意识开始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分配。



其次,不要乱给孩子贴上小气和吝啬标签,因为如果有余才会懂得分享,如果孩子自己都不能对拥有的东西有满足感就不愿意分享。这不是吝啬的问题而是物权意识的觉醒。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你越说孩子小气那他潜移默化就会越来越小气。


再次,交换物品,公平公正。如果孩子愿意可以跟孩子做交换的游戏。分享纵然是好事但是交换就更有意义。这是得到的过程,孩子会身份的开心。


再来,和孩子讲关于分享的故事和绘本提升孩子的”共情力“。让孩子潜移默化的直到分享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有意识的让孩子和懂得分享的孩子交往。孩子就会越来越有意识去分享。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最后,父母是最好的榜样,在家做分享的小游戏。分享糖果,喂食法,交换游戏等。


更多育儿方法,请关注,小鱼儿与小王子。一起做成长型父母!!!


小鱼儿与小王子


让孩子去分享......这当然是一种干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孩子被迫去分享,会觉得自己的东西自己做不了主,分享是不快乐的。

分享是一种美德,但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分享。

如果有人硬抢孩子的玩具,抢不过,还大哭,难道也要劝孩子去分享吗?当然不能。如果这时候你劝孩子去分享,你的孩子以后也会抢别人的玩具,因为他觉得抢可以玩到别人的玩具。

引导孩子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让孩子知道,是否分享主动权在自己手里,不想分享没有错。

有一次,我带孩子在外面玩,一个小弟弟走过来,很有礼貌地问:哥哥,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最后,两个人很开心地玩了起来,还成为了好朋友。他妈妈走过来跟我说:她跟孩子说,你自己去问哥哥。哥哥给你玩,你要谢谢哥哥;如果不给你,不要不高兴,因为玩具是哥哥的。

这个妈妈做得很好,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东西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分享。还让孩子体会到了分享后 带来的快乐。

尊重孩子的物权,不去干预,由孩子自主选择是否分享,才能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孩子才能收获分享的喜悦!


小咘妈妈


“宝宝,把你的小火车给弟弟玩一下,一会弟弟就还给你了。”

“妈妈,我不要。”

“为什么不给,小孩子要懂得分享。”

“妈妈,不要。”

“这孩子怎么这么小气,你不给弟弟小火车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妈妈,我不要。”

我们经常在外面听到妈妈和孩子这样的对话,妈妈是让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可是这样的分享最好不要,这就是对孩子正常社交的干预。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



1、孩子在两岁以后,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这时候的孩子会出现占有的意识,玩具是我的,零食也是我的,在我们大人看来一般的东西,在孩子的眼里却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孩子不愿意分享。

2、孩子的权利得不到尊重,大人常常强迫孩子分享,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命令时的要求孩子分享。

3、太小的孩子更本就无法理解什么是分享,但是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基本到七八岁以后就会变得大方,乐意分享自己的东西。

4、大人对孩子错误的引导导致孩子不能理解分享的意义,觉得分享就是“再也拿不回来”、“坏了”、“没有了”等等。

可以适当引导孩子分享?



1、大人正确认识孩子的这种行为。孩子在有自我意识以后,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就会表现的特别“自私”,所以两个孩子之间因为玩具、零食争抢是很正常的。

2、不要强迫孩子分享。当孩子不愿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孩子玩时,家长会千方百计让孩子拿出玩具,更有过分的会骂孩子,打孩子。孩子根本无法理解这种方式,这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分享。

3、鼓励孩子分享。看到孩子把玩具拿出来时,多表扬孩子,可以告诉孩子“你看,你给弟弟小火车玩,弟弟多开心,你是不是也很开心”,因此让孩子喜欢上分享。

4、尊重孩子的分享权。让孩子分享玩具时征求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不愿意不要强求,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宝宝玩具是你的,但是哥哥特别想玩一会,你可以把玩具给弟弟玩吗?”



如果孩子出现出占有意识,不想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大人要是过渡强调孩子分享,就是对孩子正常社交的干预,大人要了解孩子的“自私”原因,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有自主分享权。


晓晓的心愿


我认为,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并不是对孩子正常社交的干预。

首先,社交的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小朋友们也不例外。而分享,无疑是让孩子快速打开社交的一种好的方式。当两个陌生小朋友相遇,分享零食和玩具可能会让两个小朋友以令人咂舌的速度熟悉起来。

其次,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和零食并不是强迫孩子必须去分享。我们一定要理解小朋友关于玩具和零食归属权和占有欲的这种本性。

零食和玩具之于孩子,可能就像房子或者车子之于成人。如果有人对我们自己说,把你的房子、车子跟我一起分享吧。又有几个成人能够接受了?

孩子们在社交过程中,经常会不愿意接受爸爸妈妈的建议。有的时候,可能我们会碍于面子,或者因为小朋友如果不分享进而担心他长大以后会不会也这样等等,而强迫孩子时。这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地换位思考。

我经常会想象,假如现在我3岁,爸爸妈妈把我最喜欢的零食给了别人,嗯,我一定会嚎啕大哭的。

最后,愿意分享,一定是在爸爸妈妈的长期坚持下,最终显现的成果。记得我儿子2岁左右的时候,也从来不愿意分享。之后,在家里,在拿到任何可以分享的食物,我们都会和他说:你愿意和我们分享吗?又比如当我们拿到一个桔子,剥开之后并不是整个都给他,而是分享给他之后,大部分留给自己。

慢慢地,他明白分享零食、玩具,并不意味着失去,而是意味着有更多不同的零食可以吃,有更多的玩具可以玩儿,也可以交到更多的小朋友。现在的他,拿到一袋新饼干之后,分享已经成为他习惯性动作啦。

希望这个答复对您有帮助,谢谢!


小巷深处幽


是的。孩子在一岁半到三岁时会有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逐步学会区分“我的”和“你的”界限,会和你说“不”。有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进行干预,比如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说,你的玩具让小朋友玩一会,你要学会分享之类的话。有的孩子可能比较听话就会把玩具分享给别的小朋友,当有的孩子不愿意时,他会不给,这个时候家长可能就会觉得尴尬,就会半哄半抢的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这样的话你的孩子可能会哭闹,最后谁都玩不成。因为玩具或者零食本身是孩子的,说明这是孩子的私有物,孩子有权决定到底要不要分享给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吃。

其实我们家长要做的是,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处理好这种事情,这也是我们孩子社会交往的第一步。可能我们的孩子刚开始不会愿意分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会主动将玩具或者食物分享给小朋友呢。有些事情必须孩子自己经历过,他才会知道怎么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