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困皇陵》唱红了南阳名角牛长鑫

受父亲熏陶9岁进入曲剧团,在从艺的60多年里,饰演剧目上百部,塑造百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河南曲剧界的须生行当,开创了“南牛北马”的格局,影响深远;如今76岁高龄,薪火相传,是南阳唯一的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剧项目传承人。他就是国家一级演员牛长鑫。

曲剧《困皇陵》唱红了南阳名角牛长鑫

1942年出生于方城的牛长鑫,父亲是一个曲剧演员,受父亲的影响,自小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1年,牛长欣9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方城县曲剧团,开始了戏曲之路。直到现在,6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牛长欣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曲剧的发展变化。谈及这些,牛长欣感触颇深:“我是在戏剧大发展的开始阶段,走上了从艺之路。”

曲剧《困皇陵》唱红了南阳名角牛长鑫

解放前,河南曲剧还是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壮大。当年草台社班、松散社班,演员多是农闲唱戏,农忙种地,演戏还不能成为职业、专业,专业团体还为数极少,演出条件很是艰苦。上世纪50年代,由党和政府对旧的戏社进行改造,特别是政府出面主持建立起来新型剧团,南阳戏曲工作团(现南阳市曲剧团)就是当时的典型,自此戏剧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政治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18岁的牛长鑫,在1960年被调入南阳曲剧团,亲历了解放后戏曲的发展之路。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带领下,在师长同事的关怀下,怀揣着对戏剧满腔热爱的牛长鑫,活跃在曲剧表演的舞台上,还被推选为南阳建市功臣而受到嘉奖。

曲剧《困皇陵》唱红了南阳名角牛长鑫

1979年改革开放,在早期改革的大潮下,剧团出现生存的危机,演职员人心涣散,不少下海经商另寻生路。在得知牛长鑫有离去的想法时,剧团一位老师说:“南阳曲剧团靠你们支撑,你们都走啦,剧团怎么办?”听完此话,牛长鑫羞愧难当。“我18岁调入南阳曲剧团,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能够在舞台上独当一面。现在应该是回报剧团的时候,怎能够离开?”牛长鑫下定决心,报答师恩为剧团尽力。

曲剧《困皇陵》唱红了南阳名角牛长鑫

1991年,牛长鑫临危受命担任南阳曲剧团团长职务。接任团长七天,才知道剧团账上竟然没有一分钱。剧团男演员青黄不接,行当不全,全团只剩四个老少女演员,演出《困皇陵》既无女兵也没有丫鬟,八姐九妹也上不全,面对这种局面,只能求人告己。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团的同志们奋发图强,接连以《红薯夫妻》等剧目,斩获河南省历届戏剧大赛大奖,两次进京汇报演出。代表河南参加全国艺术节,为河南争得荣誉。《困皇陵》宋王剧照《惊盐》一举夺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和精品剧目奖。

曲剧《困皇陵》唱红了南阳名角牛长鑫

二十一世纪初临近退休的牛长鑫,看着剧团同志们住房短缺破烂不堪,排练厅露着天,此时离职于心不安,决心改变剧团生活生产条件。多方求助社会支援,将剧团破旧的平房建为楼房,新建了排练厅,并为剧团留置了100多万的资金。退休后,牛长鑫还奋战在排练和演出第一线,为剧团的发展不遗余力。“人虽退休了,但戏照演,工资不必添,不再多要剧团一分钱。”

曲剧《困皇陵》唱红了南阳名角牛长鑫

“从十岁登台演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训练基本功。”回忆起最初学戏的历程,牛长鑫表示,之前曲剧没有武戏,演员多是业余草台班社组建剧团,基本功很少接触。他参加剧团后,剧团正好聘请了一位京剧花脸演员,当武功教练。老师自幼在军队剧团接受旧式科班的训练,信奉的是“严师出高徒,棍头下面出演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一天三场功,戏还得照常演。天不亮起床喊嗓子,头场功,在吃早饭前练。即便现在已退出舞台,天天练功成了牛长鑫生活的一部分。

曲剧《困皇陵》唱红了南阳名角牛长鑫

在几十年的演戏生涯中,牛长鑫扮演过上百个角色,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官场小吏平民百姓。他善于思考,对剧本、人物、情景,均有独到见解,塑造出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上世纪80年代时,接到饰演《李白戏奸》中的李白这一角色,他特意买了好几本唐诗和李白的诗集,搜集一些李白的故事,发掘诗人的日常人生。“我所扮演的各种人物,绝不能千人一面。”这是牛长鑫对待曲剧艺术的不懈追求。如今,牛长鑫一得空,便会重新梳理剧本中的唱词、念白等,并时刻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曲剧心得。

曲剧《困皇陵》唱红了南阳名角牛长鑫

在演唱方面,由于自小受父亲的教导,受南阳大调曲的熏陶,牛长鑫领会了大调曲的吐字行腔和演唱方法,并在后来的艺术实践中,接受并运用大调曲演唱方法和韵味来处理演唱。在演出中,创新运用真假声的结合方法,打破了曲剧以往音韵低沉、缺乏阳刚之气的特点,使曲剧的唱腔显得大气磅礴,雄壮有力。真假声结合的唱法,使河南曲剧得以有了“南牛北马”之称谓,曲剧须生行当有了派别之分,地方小剧种走向全国,学唱南阳曲剧、“牛派”唱法的爱好者遍布大江南北。

曲剧《困皇陵》唱红了南阳名角牛长鑫

作为南阳唯一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剧项目传承人,牛长鑫退而不休,惦记着戏曲的发展,不遗余力培养曲剧后生。为了宣传好南阳曲剧,牛长鑫选择了有代表地域性的几十名学生,不断发扬光大南阳曲剧。“薪火往下传,这也是我一个曲剧人的痴梦。”牛长鑫表示,国家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继承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