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復工以後,辦公室出現發燒的夥伴,該如何安排處理?

小微企業那些事


馬上隔離。然後做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的話我們這邊第二天就能出結果。畢竟通過科學的手段得到確切的結果肯定有說服力。而且通過檢測之後,大家心裡也能落下一塊石頭。現在這個時候,大家都是驚弓之鳥。


95後畢業小白



蝸牛瘋狂奔跑


人民網北京2月17日電(董兆瑞)今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召開。

隨著企業復產復工,集中辦公後如果單位出現了發熱人員該怎麼辦?對此,北京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表示,一旦發現員工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單位應該做好以下應對措施:

第一,要求有症狀的員工立即戴口罩,並且就地進行隔離,避免與其他同事密切接觸。

第二,要立即將病例情況報告給所在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是社區防控組。“每個單位提前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還要把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防控組的聯繫方式提前預留好,一旦發生情況,能夠馬上拿起電話進行報告。”

第三,將有症狀的人員單人單車送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醫,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若病情比較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120送至到就近的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醫。”

第四,檢查工作人員的口罩佩戴情況,督促員工佩戴口罩。

第五,掌握工作人員在京離京的狀況,實行每日健康監測制度,建立體溫監測登記本。若出現發熱、乾咳的症狀,要求其不得帶病上班,“因為員工有病了,也許可能是聚集性傳染,所以健康監測非常重要。”

第六,要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每天定期通風2至3次,每次至少30分鐘,注意保暖。“特別是出現症狀的員工所在的房間,要延長通風時長。”

第七,在工作和生活場所要設置充足的洗手設施,如洗手液或香皂、肥皂等衛生用品。“防疫期間單位需要求員工加強洗手。”

第八,堅持衛生清潔,室內清潔和環境清潔顯得尤為重要。“對於接觸較多的公共用品,以及接接觸較多物品部位,要進行預防性消毒。”龐星火指出,特別是對出現症狀員工的所在區域要進行認真的消毒。

第九,一旦出現症狀的員工確定為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單位應配合疾控中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和消毒等疫情防控工作。“因為這需要專業部門來進行消毒。”

第十,如果單位中判定為有密切接觸者的人員,應當配合疾控部門接受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不太會玩啦


目前全國各地疫情逐步好轉,企業分分復工。但是企業復工也是要按照各地防疫指揮中心要求做好安全防控,畢竟防患於未然很重要,事關每個人的生命健康。對於復工以後,辦公室出現發熱怎麼辦?我個人建議採取下下措施:

第一:第一時間報備公司,上報有關組織。這是特殊時期一個復工企業要求復工人員每天必須報備的基本要求,也是對同事對公司對社會負責的基本義務。

第二:要求自我隔離、排查。預防很重要,辦公司出現發熱人員,其他每個人都要做好自我防護,讓發燒著自我隔離,排查發燒的真實原因。

第三:積極治療,心態要平和。辦公室出現發燒也未必就是感染新冠肺炎,也有可能是物理發熱,或者一般的感冒症狀,辦公司其他同事也不必恐慌,讓發燒者配合有關部門做檢查治療,在沒有確認結果之前,大家還是彼此多給予關愛和支持,畢竟都是一個辦公室的。

基於以上三點,希望我的回答對復工的企業或者復工後辦公室出現這樣情況的朋友們有幫助!



行者諸葛亮


現在這種敏感時期,出現感冒發燒的同事一定不能小視,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必須立即上報,並做好自我防護,由街道辦帶人去醫院排查,排查陽性立即送定點醫院治療,陰性也應隔離14天,防止假陰性結果。

當然有實力的公司如果能夠確保辦公人員單人單間工作是最好的,防火防盜防同事,切不可掉以輕心,謝謝[祈禱]


奔向陽光的小黑


據突發新聞,復工後已有多家公司發生聚集性感染,全部被隔離!
·01·
2月10日,巴南區攀鋼重慶鈦業公司“由於復工後未嚴格按照市疫情管控要求進行管理,發生一起聚集性疫情嚴重事件,該公司2例確診,1例無症狀陽性感染者,造成131人密切接觸”。目前這家企業已經封鎖隔離,停止生產。
·02·
2月10日,一張群聊天記錄截圖在網上和朋友圈被轉發:“最新消息,蘇州有一家公司提前開工,已經確認感染了……有200多員工,統統隔離……”引起市民諸多恐慌。
2月10日傍晚,記者第一時間趕到事發企業獨家採訪獲悉,該企業因生產需要今年春節未停工,發燒員工無疫區活動經歷,且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雖然不是被感染,但仍產生了一定影響。
·03·
2月8日,來自婁底漣源海螺水泥廠員工秦某某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山西某電廠發現一例新型冠狀病感染肺炎疑似病例。
這些復工的企業中,接連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感染患者,給企業管理者敲響了警鐘: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舊嚴峻!復工期間,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成為大家首要關心的話題。
阿喵根據國家應急管理部發布的機關內部防控肺炎參考指南,並結合國內企業的實際情況,整理了幾點做好疫情防控的建議,供企業及個人參考。
企業如何防護?
01.制定疫情防控機制
復工前,企業要明確疫情防控的內部責任機制,建立疫情防控管理體系,明確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制定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和工作措施。
02.員工排查到位
·企業要對每一名員工的籍貫和近期去向進行排查。
·對來自或者去過疫情重點地區的員工建立重點監控類清單,並規勸留在當地暫不返司復工;
·對外地人員,嚴格按當地規定落實企業內部醫學觀察、自行隔離等措施,確保其隔離觀察14天並經體溫測量正常後才可上崗。
03.設施物資到位
企業要準備必需的防控物資,購置紅外體溫探測儀、消毒水、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資。
04.內部管理到位
·每日安排專人對全體上班人員進行入司前體溫檢測,並按規定上報復產復工人員情況、重點監控類人員情況、員工健康狀況等。
·每日做好場地的通風、消毒和衛生管理。
個人如何防護?
01.上下班途中
·正確佩戴醫用口罩。
·儘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班。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儘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02.進入辦公大樓、乘電梯
·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可入樓工作。
·乘電梯時,儘量不要用手指觸碰電梯按鈕,可用指關節去按上下開關按鈕和樓層按鈕,或戴上手套。
·如果遇到熟人也不要言語交談,示意打招呼即可;出電梯後要洗手。
03.辦公室及公共區域
·每日對門廳、樓道、會議室、電梯、樓梯、衛生間等公共部位進行消毒,儘量使用噴霧消毒。
·每日通風3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
·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多人辦公時佩戴口罩。
04.開會
·減少多人開會,如必須開會人人戴口罩,進入會議室前洗手消毒。
·減少集中開會,控制會議時間,會議時間過長時,開窗通風1次。
·會議結束後場地、傢俱須進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議開水浸泡消毒。
05.用餐
·餐廳或辦公室用餐,避免人員密集。
·餐廳用餐,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後進行消毒。
06.下班回家
·摘掉口罩後先洗手消毒
·手機和鑰匙使用消毒溼巾或75%酒精擦拭。
疫情期間,企業復工一定要把員工健康放在首位,避免發生聚集性感染,否則得不償失!而每一位員工也需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防護。
阿喵相信全民攜手,一定能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相信春暖花開的日子,即將到來!
目前,賦企貓發起“共同戰‘疫’ 百萬大補貼”活動,與中小企業共克時艱,共渡難關。疫情期間,凡在賦企貓平臺辦理企服業務的用戶均可參加此活動,最高可享免單。活動詳情可登陸賦企貓網站、客戶端APP查看,也可撥打400-6869-777諮詢。
足不出戶,即可全國下單
事事招標,件件低價
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
企業服務,就上賦企貓招個標!
商標、專利、註冊公司,上賦企貓招個標;
資質、許可、貫標認證,上賦企貓招個標;
全國百萬平臺認證服務者,隨時隨地提供專業服務!

樊晨遊戲解說


首先,不要自作主張,不要激動的慌忙去報警,也不要不以為然,漠不關心.

參考杭州的例子,上班每日除了出示健康碼之外,還有兩次的檢測體溫.如果體溫高於37.3,或者出現發燒等症狀. 如果,你不負責防疫事務,就上報此事給負責人就行了. 比如,我上班如果反饋類似問題,我們有釘釘群,微信群,裡面有專門負責防疫的人員,有類似情況@一下就可以了,或者通知保安都是可以的. 參考我們這裡的做法,防疫人員會先確認,然後通知社區. 昨天附近一棟大樓檢查體溫有個39度,已經通知社區隔離了.


不澤


應該馬上到附近的定點醫院檢查,如果結果是正常得感冒,大家就正常上班就好。

如果確認了是病情,那麼就馬上入院治療,所有接觸者自行隔離14天看有沒有症狀,有症狀就醫治療,無症狀再繼續上班。



慕洛


疫情期間出現發熱怎麼辦?出現身體不適,如發熱等等,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不能過度逃避,發熱是新型冠狀病毒的一個顯著特徵!

受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居民身體發熱、咳嗽也可能是染上了流感,稍不注意不僅會加重病情,還可能傳染給家人、同事。

如果體溫超過37.3℃、出現發熱等症狀,可千萬別耽誤,該就醫的還是要到這些正規的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醫,不能因為害怕而錯過最佳診治時間。到發熱門診就診時應戴好口罩,主動告訴醫務人員近期是否去過有流感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地區,有無與發熱、咳嗽等症狀的患者近距離接觸史,便於醫務人員準確確定病情,採取及時適宜的治療。

在專科醫療機構就診時,請理解和遵守醫院發熱患者診療流程和規範,接受醫院工作人員的引導。到醫院探視病人時,注意加強個人防護,戴好口罩,離開醫院後及時洗手。


野豬林朱


作為公司管理者,面對這樣問題應沉著果斷處置,建議將該員工與其他同事隔離起來,每天做好體溫檢測,暫時減少外出和一切接觸,如果一直持續數日,立刻送醫院做核酸檢測。

作為公司員工,發現該情況立即上報公司領導或物業,重視和採取行動,避免可能帶來的傳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