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的日不落帝国(三):东西碰撞


所谓“日不落帝国”,是指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的帝国。




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自己的甥孙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继位英格兰国王,英格兰开启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詹姆斯一世(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也同时成为苏格兰和英格兰共主。

可在英格兰的议会眼里,詹姆一世俨然就是个乡下土鳖,他一嘴苏格兰地方方言(不会标准的绅士伦敦腔),最关键的是不懂英格兰的议会体制,宣扬自己是神的使者,试图掌握绝对权力,摆脱议会的掣肘。但今时不同往日,随着英国海外殖民的扩张,资本积累也越来越多,从而诞生了许多区别与其传统贵族的新阶级——有钱的新贵族,他们的权利与斯图亚特家族强调的绝对专制权产生了冲突,这个矛盾直到他的儿子查理一世,导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陷入内战,最终王党败逃,查理一世被抓,随即被处死,他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被公开处死的国王。


两个女人的日不落帝国(三):东西碰撞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一世被处死

至此英格兰王室算是颜面尽失,传统英国的君主专制开始崩塌。1689年,趁着胜利,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英国王权,确立了以议会为主导的君主立宪制度,从此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议会合一,两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又在1801年1月1日,爱尔兰王国和大不列颠王国联合成立了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至此不列颠群岛完成了统一。

1714年,斯图亚特最后一任君主安妮女王逝世,同样无嗣成年。为了防止天主教信徒继承王位从而引发英国的再次内乱,国会又想办法颁布了《1701王位继承法》,这部法令的内容我们不必要去了解,反正它把当时排在前50位的王位继承人直接全部撸掉了,阴差阳错之间,远在德国顺位排在第52位的乔治一世(他母亲是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成为了英国王国,这个概率堪称中了头等彩票,不得不令人感慨命运的神奇。


两个女人的日不落帝国(三):东西碰撞

来自德国的英王乔治一世

自此,英国王室注入了德国的血脉,进入了汉诺威王朝


两个女人的日不落帝国(三):东西碰撞

都铎-汉诺威世系


登上王位


维多利亚是汉诺威王朝第三位国王乔治三世的孙女,她的父亲爱德华是国王的第四个儿子,不幸的是爱德华王子在女儿出生8个月时就撒手人寰,自幼丧父的维多利亚被母亲用近乎变态的控制欲望“保护着”,童年过得相当忧郁。

乔治三世晚年精神失常,其死后由长子乔治四世继承王位,但乔治四世和其之后的威廉四世都没有后代,王位便轮到了维多利亚的头上。

1837年6月,18岁的维多利亚加冕为英国女王。


两个女人的日不落帝国(三):东西碰撞

维多利亚加冕为英国女王

在成为女王后,维多利亚积极参与朝政,首相墨尔本子爵威廉·兰姆遭遇老年丧女,他便对年轻的维多利亚视如己出,一心栽培她的政治能力。


坎坷恋情


维多利亚在自己20岁的生日舞会上结识了21岁的俄国皇子,也就是后来的亚历山大二世,这便是她的初恋,二人多次幽会,维多利亚也向身边人坦言自己爱上了这位皇子,可他们的亲密却让起英国政界和贵族们的强烈不安,对于当时不断扩张的俄国,欧洲其他各国均对其保持警惕和距离,与俄国的密切联系会让英国陷入政治上的被动,迫于外交的局势,墨尔本子爵明确反对这段感情,要求维多利亚与这位皇子划清关系,在政治压力的权衡后二人最终放弃了这段感情。

不久,母亲和舅舅的安排维多利亚进行了一次相亲,对象是自己的德国表兄阿尔伯特,他是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的小儿子,二人一见倾心,他们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在艺术、哲学等话题都可以畅所欲言,维多利亚很快被阿尔伯特的魅力所吸引,于1840年2月结婚。


两个女人的日不落帝国(三):东西碰撞

1840年,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结婚,婚后的他们可谓十分幸福


鸦片战争


欧洲眼中的东方(中国),神秘而富饶,传说那里无比繁荣,而且在道德和礼貌上比欧洲更加文明,这令无数西方人对东方充满向往。




18世纪末期,欧洲的殖民扩张如火如荼,他们的贸易遍布世界,但面对于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他们束手无策,这个完全自给自足的国家令西方很困惑,清朝只允许广州一个通商口,东方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在欧洲属于奢侈品,在中上流社会流通广泛,大量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被用来换取这些商品,可清王朝对西方的任何东西似乎都不感兴趣,而且高额的关税和限制让西方的商品没办法向中国出售,这种只卖不买的贸易方式让当时最大的企业东印度公司很头疼,于是请求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也是维多利亚的祖父)向清政府交涉通商事务,让清政府取消在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和禁令,开拓东方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1793年,英政府派遣了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一方面进行交涉,一方面摸清清王朝的虚实。由于文化和语言不通,交涉和谈判上充满了问题,所以这次访华结果不尽如人意,双方在外交礼节上也是冲突不断。(乾隆皇帝视英国人为洋夷,始终自称天朝上国,认为这是一次纳贡,要求英使团行三跪九叩之礼,马戛尔尼认为这是两国平等交往,最多愿意单膝下跪,在这点上双方纠缠了很久,甚至触怒了乾隆。)


两个女人的日不落帝国(三):东西碰撞

英使乔治·马戛尔尼


谈判虽然失败,但马戛尔尼却将真实的清朝情报带回了英国,他评价清政府说道:“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三体》


清政府落后的武器和自大保守的态度颠覆了西方对于东方的认知。面对这样一个庞大保守的帝国,想要在贸易上撬开一个豁口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也就是在这时,民间兴起的鸦片贸易引起了东印度公司的注意。

在当时,人类尚未意识到鸦片危害,鸦片贸易在英国竟然是合法的。18至19世纪,欧洲各国都有吸食鸦片的习惯,不止贵族和平民阶层吸食,就连国王乔治三世和乔治四世本人也吸食,到了维多利亚时期,吸食这种毒品的人反而越来越多(柯南道尔小说中的福尔摩斯也吸食)。直到1868年(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20年),西方意识到这种东西的危害,开始限制鸦片的贸易,至1914年,鸦片作为毒品才被英国当局明令禁止。

鸦片很快引起了清廷的注意,其实早在雍正年间,鸦片对人的毒害就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中央数次颁布过禁止鸦片的禁令,但是收效甚微

,由于清政府禁止鸦片,东印度公司也不能直接对鸦片进行倾销,而是转手倒卖给其他商贩散户,由他们通过贿赂清政府沿海地方官员进行走私。

到了道光年间,鸦片泛滥成灾,大量的白银流出国外,国内消费萎缩、税收锐减,国库连年吃紧,国人在吸食鸦片后精神萎靡,日渐消弱,也让许多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道光帝也认为不能对鸦片荼毒坐视不管,应该彻底严禁,同样支持彻底严禁的还有当时的林则徐。

林则徐肩负着禁止鸦片的使命前往了广州,他铁腕查封了销售鸦片的商行,收缴并销毁鸦片多达2376254斤,在场之人无不称快,这也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两个女人的日不落帝国(三):东西碰撞

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的刚毅果断不仅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倾销扩张政策,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最重要的是他让许多民众认识到鸦片的危害,也让他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

两个女人的日不落帝国(三):东西碰撞

林则徐“虎门销烟”


尽管清政府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鸦片走私依然没有断绝。

1840年,清政府宣布和英国断绝贸易关系。与此同时在英国国会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方认为不应该用军队去保护这帮走私贩子,因此还会得罪清政府;另一方则认为清政府执法过程不公正,侵犯了英国人的主权,此时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上发表了演说,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清政府发动战争。不得不承认,双方不同文化和体制的矛盾让局势不可避免的走向战争;辩论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了军事行动 。

两个女人的日不落帝国(三):东西碰撞

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此爆发,战争的结果诸位已然知晓,战败的晚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南京条约》,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的历史,从众多的反对票也能看出英国对清王朝发动战争时心里其实也没有底,但是清军的节节败退让整个西方意识到这个庞大的帝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铁律也让晚清帝国也就此走向无法挽回的崩塌和灭亡。

(待续)




如果对其他内容也感兴趣,你也可以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