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宋四家中谁的书法最好?

鹏友程


这个就看个人爱好啦。学草书可选黄庭坚,学行书可选米芾,学行楷可选苏东坡,学楷书可选蔡襄。





老冉书法


蔡京书法最好!











写字爱好者李振贤


“宋四家”是“尚意书风”的象征,是一个整体:蔡襄是其铺垫者,苏轼、黄庭坚是其倡导者与中坚力量,米芾是其创新派。

四个人各有所长,共同推动“尚意书风”的形成与发展。

一、论才气,苏轼居首

出身于文人家庭的苏轼,注定是聪颖、清高而又散漫的人,写字不过是他吟诗作对的一种手段,在书法上下的工夫,肯定不如诗文。

但人家聪明,他的书法作品,多是自己的诗人,他强调个性与创新,他崇尚艺术的自然,他更重视书法之外的学问滋养。

所以他的书法充满才情,平淡之中见天真,无奇之中现浪漫,自然之中生绚丽。

二、论气势,黄庭坚居首

宋四家中,精于大草、狂草者,非黄庭坚莫属,其狂放的气势,力压其他三家。

“尚意书风”以行书为主。唐之后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书法的传承中断,行书的自由可掩饰楷书技法的不足,这大约是宋代以行书为主的原因之一。

黄庭坚的草书,长枪大戟,大开大合,自由奔放,其成就直追张旭、怀素。

三、论技法,米芾居首

宋四家中,米老怪可算是纯粹的书法家,也是古代唯一一个“书法博士”。

米芾在笔法的精致细微上,在书法领域的执着探索与勇于实践上,所下的功夫与取得的成就,是其他三家所不能比拟的。

米芾以集古字起家,却能融百家于一体,在书法专业上,他走得更远更深。

四、论传统,蔡襄居首

宋四家中,蔡襄殿后,甚至有蔡当蔡京之说。但观其书法,晋唐神韵之足,非其他三家所能及。

蔡襄宗法晋唐,他恰到好处地处理理性与秩序感,精致的用笔技巧,以及作品中透露出的气息与神采,让人仿佛回到了晋唐,书卷气与高雅气扑面而来。

总之,“苏黄米蔡”各擅其长,共同开创了书法史的一个新局面。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宋四家”一般是指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一说“蔡”本为奸相蔡京,后人易为蔡襄)。四家之中,我认为,苏轼书法当排第一。可以说,这也是书法史上的主流看法。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在艺术领域中,后人拿几个大师级人物来比试高低,固然有趣,其实很难获得满意的答案。不过,对于苏轼位居宋四家之首的结论,大部分书法史专家都能予以认可。其原因在于:这是一个理性、综合考量的结论。当然,这也就意味着,从古至今,一直都还存着其他不同的看法。试就这两个方面略作说明。

苏轼像

(一)苏轼位居宋四家之首的道理何在?

单就书法艺术的成就而言,苏轼《黄州寒食帖》帖有“天下第三行书”之誉(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分别号称天下第一、第二行书)。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公认这是一篇旷世神品,“天下第三”基本上可视为定论。其余三家虽都有自己的代表作,但都没有获得《寒食帖》这么高的认同度,也没有产生《寒食帖》这样的影响力。仅此一点,苏轼即已独占鳌头。

其次,中国书法的评价,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笔墨问题。古人论书,非常注重作者品行、学养。所谓“苟非其人,虽工不贵”。苏轼作为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声名、功业、成就及社会贡献远远超出其余三家。即使就生活态度、人格魅力而言,黄、米、蔡三家也略显逊色。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称“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样一位人物,其书艺的感染力,自然就非同寻常了。古人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苏轼就是“书如其人”的代表,

当然,深刻领略苏轼书法的独特魅力,对欣赏者自身的审美能力也有较高要求。这是因为,苏轼书法不屑于炫耀技巧,面貌“平谈”。但是,应当知道,这是绚烂以后的“平谈”,是更高一级的审美境界。(唐)孙过庭《书谱》“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苏轼《黄州寒食帖》

(二)黄、米、蔡三家各具优长

1.米芾:技法精湛,沉着痛快

  米芾书法,后人有“沉着痛快”之评。米芾自己也曾对徽宗皇帝说过:“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书刷字。”——这个“刷”,正是“沉着痛快”的绝佳阐释。同时,这个“刷”,也意味着“八面出锋”,它是澎湃的情激挥洒,也是精熟的技法演绎。观米芾代表作《蜀素帖》《苕溪诗》,其笔法之丰富,技巧之精湛,真有鬼神莫测之妙。因此,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苏轼之上。”他甚至将米芾与王羲之并列,称其为“右军后一人”。

米芾《苕溪诗帖》

2.黄庭坚:行书恣肆,狂草独绝

黄庭坚行书长枪大戟,磅礴恣肆,风貌独特,可与苏轼、米芾三足鼎立。其代表作《松风阁诗帖》《经伏波神祠》等均堪称书中神品。但黄庭坚在中国书法史上更大的贡献,在于其狂草的推陈出新。黄氏狂草,可以与张旭、怀素媲美。张旭、怀素狂草,得“快”字诀,黄氏狂草则快中求“涩”,故能别开生面。对此,黄庭坚曾有一段自白:“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于僰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显然,“师造化”乃是黄氏草书创新的关键。黄氏狂草代表作《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风云激荡,诡怪奇幻,劲健老辣,神完气足,迄今仍无人超越。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

黄庭坚《松风阁诗》

3.蔡襄:温文尔雅,宽博端庄

宋四家中,蔡襄(1012年生)最年长,其次为苏轼(1037年生),其次为黄庭坚(1045年生),其次为米芾(1051年生)。古者长幼有序,苏轼、黄庭坚对蔡襄书法均赞赏有加。苏轼《东坡题跋》称:“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黄庭坚也说过“苏子美、蔡君谟皆翰墨之豪杰”(见《山谷文集》)。

宋仁宗特别喜爱蔡襄书法,故《宋史·蔡襄传》推举蔡氏“为当世第一”。显然,上述这些评价都含有时代及人伦因素,多有溢美。

  从蔡襄书法代表作《蒙惠帖》《万安桥记》《谢赐御书诗表》《杜牧诗句》等碑帖来看,蔡襄一生宗法颜真卿,功夫极深,其楷书、行书均能得颜氏精髓。宽博雄浑、端庄典雅是蔡书之长,但毕竟未能超越颜氏,创立自家面目。

蔡襄《蒙惠帖》


王焕林书法


题主言及的宋四家,实则是北宋时期四位被尊为书法四大名宿的四个人。计有苏东坡,黄庭坚,米海岳,蔡君谟。也就是我们素常所说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

按照排名,依次是苏黄米蔡,也就是说,在后世的认定中,苏东坡被推到了四大家中第一的位置,成为了宋四家的领军人物。

依我看,这样的排名确属客观公正,也充分体现了四个人的书法成就以及他们各自的誉望品级。

在很多人的眼里,苏子的字是最不遭人待见的,粗看起来扁厚而润,丰腴有余而骨力不足,确如黄鲁直形容的石压蛤蟆,被质疑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息过。

我个人却不这样认为,虽然我也只是一个稍窥门径的门外汉,书写水平更是惨不忍睹,但我个人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还是满自信的。我认为将苏轼排在第一位实至名归,不遑多让,其他人也没他这番全才,全须全尾全垒打。苏轼的字经得起仔细端详认真琢磨,越看越耐看,越看越有味儿,也不光是由于他的文学成就巨大而沾光,更是由于其自身的书写功力达到了相应的层次和级别。别的不说,单是那幅被推举公认的天下第三的《黄州寒食帖》尤其飞拔雄浑,灵秀天成,足以震撼眼界,波及心灵,使人一望便会对千古文豪油然而生一种无限的崇敬与仰慕,这也是宋四家当中被推举到最高位置的书法作品。也还有他醉后自书的《赤壁怀古》,更是势韵凌空,天下独绝。

黄山谷则以草书见长,写起来磅礴浩瀚,长枪大戟剑拔弩张,有一种睥睨纵横的气概。但我更愿意相信苏东坡对他的评价:死蛇挂树。认真推敲黄庭坚的字迹,竟然还真的像一条条死蛇那样呆板凝滞了无生机,说他死蛇挂树也在情理之中。

我个人倒是对于他的行楷书、行草书更为看好,也有和史上著名书家一较高低的本钱。

米芾这个人,我更愿意将他形容为一个疯子,一个对书法痴迷的疯子,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汲汲小人,虽然他的书作辨识度最高,受到的好评最多,但他的字太过飞扬跋扈,有的看起来支离破碎,有的则是欲盖弥彰,更有的暴殄天物,视若诸种文法笔墨框架如同无物,也一直没将千百年来沿袭的书法铁律放在眼里,一味地恣意横行,虽然天姿烂漫,却也荡涤乃至亵渎了书法楷则。

而对于蔡君谟来说,就更冤了。甚至很多人都不把他做为宋四家来评断,就是因为其族兄、足弟蔡京、蔡卞的书法也是当世一绝,各有短长。尤以蔡京为最,抛开那个奸佞的本色,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但是也别忘了,蔡君谟才是皇帝老儿钦定的榜书大字天下第一,也是实打实的真实存在,这一点也毋庸置疑。所以,那些希图蔡京挤掉蔡襄上位的人们,只能说是不怀好意,其目的昭然若揭。

论述到此,可以给出一个切实的结论:苏东坡宋四家第一,不惟史评如此,也是众望所归,不容置疑,更不容置喙。如果哪位有心,不妨找来四大家的作品来一番逐个审视,前提是怀揣了一颗公正无私毫无偏袒之心,而不是窃窃私呶,愤恨不平。


龙吟148119260





海峰9736


在宋代四家中,我认为米芾的书法最好,功夫也最深。米芾天生才华横溢,而又博览群书,见识面广,对于历代书法无不临摹精熟,时人谓之集古字,苏字偏扁,黄字偏长,蔡襄字不如蔡京,以其人品高尚姑且配之。米芾书法肥瘦得中意态潇洒,纵逸狂放,又不离规矩。他的行书蜀素帖,苕溪诗帖,虹县诗帖,砚山铭等帖可与王羲之行书相匹敌。


松茂书画


宋四大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们称为“苏黄米蔡”。为了让学生容易记忆,我重新编为“黄米苏蔡(黄米蔬菜)”。可以说,他们的书法各有千秋: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襄蕴藉,各具仪态都堪称精品。

但在这四人当中,我还是偏向苏轼;这是从各方面来平衡的——我尤其欣赏苏轼的大家胸怀!他集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身。这,在他的诗文当中,在他的书法当中,乃至在作为“旷世奇才”的苏轼的其它各方面,都能体现出来。下面,我将我的《由看苏轼的人生态度》一文,分享给大家。

《由看苏轼的人生态度》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原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苏轼的人生态度,谁人能比?不说别处,只一个“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谁人能够做到?用什么样的词语能够形容东坡的胸怀!但我始终觉得 ,苏轼宽广豪放的背后,也总是藏不住他的凄凉酸楚——东坡也是人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满的人!说他的大度,他的豪放,是装出来,的确有些为过;但他的豪放,他的大度确也掩不住他的凄凉,他的酸楚!不要只看到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还要读出他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不要只会读“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还要会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实,豪放的苏轼也婉约,婉约的东坡只是比别人更豪放些罢了!他的心里有他自己的、不轻易为外人道的凄凉酸楚,有他自己的、外人也无法帮他排遣的苦闷无奈。

        不过,苏轼还真的算得上一个大男人,伟丈夫!只是我们要知道,大男人的背后也藏着脆弱 ,伟丈夫的内心也有着伤感,仅此而已。








木若水


蔡襄第一黄第二米押后。后世同情不得意文人把苏提到第一,苏文诗词名气大,又会画,捧他也在情理之中。蔡官运亨通,书法一哥再拿走,许多文人难免心里不平衡。实际苏米字水平低于蔡黄,输在筋骨和形态格局上。


泰然683


宋书,有徽宗和高宗二帝,“宋四家”何足挂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