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我不是想隐藏什么,只是不想被人看见。

2018年导演安德鲁·尼科尔奉献了一部惊悚科幻片《匿名者》,故事设定在2030年的未来世界,所有隐私都曝光于天下。人们的私人记忆也被记录下来。在SAL(克里夫饰)调查一宗谋杀案时,一个不知身份的神秘女子(阿曼达饰)让他陷入危机。 ​​​​

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这部电影是标准的好莱坞作品,故事中规中矩,但是影片展现的未来世界却让许多人感觉到有实现的可能,毕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追求的就是科技会带来更好的生活,然而如同人类发明的枪炮一样,在不同的人手中功能却不一样,即可以保卫也可以用来屠杀。

当《匿名者》这部电影聚焦于科技与人的关系时,在影片中隐喻的提出:科技真的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乌托邦的美妙社会吗?科技与真实之间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共生?

已故的物理大师霍金警告我们,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灭亡。而我们人类却在追求科技发展和人工智能的路上不断创新,这是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呢?

除了科学家对于科技探索的思考之外,作为电影导演来说,在艺术方面进行如此思考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而导演安德鲁·尼科尔却是喜欢这类思考的人之一。

导演安德鲁·尼科尔的科技人文探索

安德鲁·尼科尔,新西兰编剧、导演、制片人。如同媒体评论他的,安德鲁·尼科尔以想象力著称,虚拟、科技与真实之间的关系是安德鲁·尼科尔一贯关注的问题。他担当《楚门的世界》的编剧,探讨的是真实与虚拟的人生到底哪个更重要,面对虚拟和真实的人生人应该如何选择。

2011年执导的《时间规划局》则更深入的探讨科技对于人类的影响及共生关系。2013年的《宿主》则是探讨外星生命体与人类共生关系。

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这些电影无论从题材还是反映的主旨上都有类似之处,探讨的是一种宏大的人类未来命题,从哲学意味上来说,则是我们要到哪里去?前方有没有一个完美的乌托邦的美好社会等着我们呢?

2018年他执导的这部《匿名者》同样属于一脉相承的探索,这一次则是当科技完全和人类融合在一起时,当生活中已经没有完全的隐私时,当我们的记忆以影像的方式完全存储在云端时,给人类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阿道斯·赫胥黎在《美妙新世界》里不无担忧的说道:

乌托邦要比我们过去所想象的更容易实现。事实上我们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更痛苦的问题:怎样去避免它终于实现?……乌托邦是会实现的,生活正向乌托邦前进。

科技与真实融合的乌托邦

故事设定在2030年,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植入某种芯片,它连接以太网,名为"心灵之眼"。

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从此以后每个人都是移动的监测器,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社会(还有小米的广告,估计小米赞助了这部电影),不但是人就是每一件物品,只要你看到了就能显示其中的关键数据,从此以后你不必担心记不住他人的姓名,因为所有信息(姓名、职业、标签属性等)一览无余,个人就是一个移动的百科全书,同时你所看到的一切都被上传至云端,也不需要刻意回忆了,因为个人可以随时调用历史图像。

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所有信息存储在云端之后,普通人只可以浏览自己的信息,但是执法部门如侦探们拥有一定的权限就可以查看他人的信息,包括历史记忆等等,所以若是一个人犯罪了,那就非常简单了,通过查看这个人上传云端的过往纪录和旁观者的记录,警察破案起来相对容易了,毕竟这些都是证据,当然一不小心看到了某些艳丽的场景,比如夫妻、情人之间的那点私事,也属于正常状态。

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总之一句话,除非你闭上眼睛睡觉,否则一切都不是隐私,比当下的明星还明星。执法部门非常喜欢这个系统,因为它很透明,所以可以更好的管理整体民众。

当然也有一定的好处,如互相打电话甚至发信息都是通过心灵之眼来操作的,从此手机、电脑都成了多余的东西,所有的常规工作都可以通过心灵之眼来操作,电影中一个场景就是一群人看上去呆坐在办公桌前,除了桌上有水杯之外,别无他物,所有人看上去一动不动,其实都在通过心灵之眼处理相关事务,这是一个完全万物互联的社会。看上去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乌托邦社会。

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曾经有部美国电影《鹰眼》讲述的则是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在人工智能的控制下可以为所欲为,在互联的摄像头之处任何人都可能被左右行为,让人看完寒意袭来,因为在这部电影里,人工智能想要的是消灭人类,科技变成了双刃剑,但是人类还是有能力去改变的,毕竟摄像头下你无法控制人体。

而这部电影中,心灵之眼虽然控制不了人体,却可以控制你所看见的一切,当有黑客可以黑进你的心灵之眼后,你看到的到底是事实还是虚幻呢?

你看到的就是事实吗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所有的事亲眼看见了那就证明是真的了,包括警察办案不也有现场的目击证人嘛,不过在这部电影中,若是你看到是就是事实可能会有问题了。

如何眼见为实?影片一开始克里夫开始办案时,就是调用当事人及各种现场目击证人实时上传到云端的数据,比如自杀的人在自然前看到的是什么,可以证明是自杀的。

丢失手镯调用各人的视频信息等等,这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场景,那就是住在宾馆的女人丢失的手镯确实是被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偷走的,然后克里夫却只给失主看了一部分内容,很轻松的掩盖了事实。

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手下人说,你没有给对方看清洁工一分钟之前的视频(证明服务生偷走了手镯),克里夫回答的则是你没有看到4小时之后清洁工卖掉手镯付房租的视频。

言外之意,人家犯案情有可原,就此结案不追究得了。

这里面就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了,这时克里夫是抱着善良之意来歪曲案件的,从法律上来说,偷就是偷,而很少去谈人情的,克里夫谈人情了,这只是无伤大雅的歪曲,若是有特权的人都这样歪曲时,这个系统还能真正保持透明和正义吗?

有特权的人可以看到一切,没有特权的人,看到的是对方想让你看到的,然而你却并不知道事实。

但是这只是很小的一种简单掩盖,若是你看到的不是你看到的应该如何?

这部电影就是围绕数件命案而展开,其实原理是一样的,有人能够在系统中隐身不被他人看见,同时能随意操纵对方的视网信息系统,完全让你看到的全部是虚拟的东西,应该如何呢?

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这时候什么是事实,看到的东西是被窜改过的视频,如同我们正在看电影一样,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导演精心编辑过的片段。

而在这片段背后则是什么呢,可能巨大的龙头只是一个拖把样的东西而已,导演并不是存心要欺骗,因为他在讲故事,要讲述一个美妙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叫《冰与火之歌》,也可以叫别的名字,一切都在导演的编织之下呈现出不一样的画面。

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匿名者》这部电影中,当所有人的信息实在存储在云端并联网时,看上去一切都是公开透明的,然而遇到黑客应该怎么办?相信它的人都会说这不可能,我们有强大的防火墙来规避风险,只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所以影片中呈现出来的科技发达之下的阴影,当人类完全依赖科技时,每个人看上去如此安全却又如此危险。

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安全的是,如此透明之下,查案看上去变得如此简单易行,而危险的,你不知道你看到的到底是不是真相,黑客们可以通过算法隐藏自己并且随窜改他人的存储视频,甚至连实时的都可以更改,一个正常的人随时可能变成一个盲人。

其中一个场景克里夫一直被女黑客入侵了心灵之眼,大街上看上去空无一人,其实是车水马龙,差点让自己死于车祸。

你看到,其实并不是事实,而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只是不想被人看到

《匿名者》电影中展现的信息透明只是对于当下现状的艺术放大,这也是电影中表达出来的反思,当我们以为能够在科技的帮助下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时,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同样要承担。

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如今生活中,大数据是个热词,在大数据中,每个人可能就变成数据的一份子,外卖送到家,随时打出租,社交网络的晒,无处不在的监控,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完全甚至乐趣,但是你也变成了一个透明人。

Facebook 隐私和公共政策部门总监Matt Scutari 在多年前曾经说过一段有意思的话:

对于使用绝大部分互联网服务的用户来说,都需要至少清楚这一点:当你使用这些服务来分享信息的时候,同时也在和提供服务的公司分享这些信息……对于那些真的对隐私非常关注的用户来说,我建议他们干脆不要使用这些平台来分享信息。

克里夫侦察到最后,却只是发现一个简单的诉求引发的一系列惨案:我不是想隐瞒什么,只是不想被人看见。

从电影《匿名者》,浅析人类对于科技的矛盾期盼与背离

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生活在透明的生活里,连夫妻之间的那点床闱之事也没有了隐私,那生活还有什么样的意义所在呢?

女黑客只是想匿名而已,却被别有用心的其他黑客利用,也许正是想通过她展现的算法为自己谋取福利罢了。

科技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是很多人信奉的口号,然而在这美好的背后,可能则是许多东西的消失,如隐私、偶尔的放纵等等都变得不可能,科技对于某些人来说是良药,对于有些人来说是砒霜,那么科技让明天更美好是一个真理吗?这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追求,这也是这本电影虽然故事性不强,然而却充满了的科技的喻意和深刻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