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由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最近這一兩週,可能除了美國股市崩盤之外,不斷刷新的確診和死亡數字已經成為全球輿論場中唯一的重大公共話題。 在大家都已經對源源不斷接踵而至的壞消息近乎麻木的時候,依然有一個人成功地讓全世界震驚了,他就是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

震驚世界的八分鐘演講


全英確診病例已經達到1140例,而政府已經公開承認英國境內實際新冠感染人數在5000到10000人左右。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約翰遜在電視上做了一個八分鐘的講話,宣佈了英國政府下一步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幾條基本應對方案: 1 停止對輕症患者進行檢測,同時要求輕症患者在家隔離七天再去醫院。 2 宣佈不關閉學校,不禁止足球賽等大型公共活動,不對機場進行強制健康檢查; 3 這條是最重要的:提出了一個被稱為“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概念: 要放緩病毒的傳播,但並不是去完全控制這個病毒,讓人們在今年夏季慢慢地去感染,然後逐漸康復,進而在冬天之前達到“人群免疫”的目標。
用簡單的語言來描述,就是通過讓足夠多的人感染病毒並康復過來,來實現讓人群中大多數人擁有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彭博社的報道)


下面的這個視頻是這個“群體免疫”計劃的主要制定者之一,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向媒體解釋他們的新計劃是怎麼回事:



下面是公眾號“招財大牛貓”對這個計劃總結的要點,我覺得並沒有誇大或者帶節奏。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對這項計劃的科學評價


這個講話一被公佈出來,立即在英國國內及全世界輿論場炸了鍋。 不少生物科學領域的科學家站出來表示質疑: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饒毅教授在自己的公眾號 “饒議科學“上撰文:《英國首相的“群體免疫”謊言》 ,直接將“群體免疫”理論斥為“謊言” 。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的主編Richard Horton,稱英國政府的這項決策是在拿公眾的生命玩“輪盤賭”,是個重大的錯誤。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喜歡理性思考,願意瞭解細節的同學,可以看一下知乎ID為“石頭魚”的這位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的解釋: 網址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9190253 他的結論是: 在各種基礎參數不明的情況下執行群體免疫策略風險極大。 最好的結果是60% 人緩慢被感染,死亡不多經濟代價不大,還省了疫苗錢; 最壞的結果是全民皆病,社會秩序崩潰。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在最樂觀的情況下(醫療系統不擠兌,社會秩序不崩潰,病毒不大幅變異),要達到他們想要的60%人口具有免疫力,需要付出100萬左右英國人死亡的代價,比英國在二戰期間的總死亡人數(40萬)多兩倍還多。 陳大夫聽到約翰遜的這份計劃,第一反應是:他瘋了嗎? 你想讓人類跟病毒長期共存,病毒願意跟你長期共存嗎?
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新冠肺炎病人在治癒後就可以終生免疫。 而且這個計劃完全沒考慮到:感染新冠肺炎會給治癒的病人帶來怎樣的後遺症。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更多醫學上的細節我不懂,但就說一點我們已經知道的: 從理論上推測,新冠感染可能造成睪丸損傷,影響精子生成和雄激素合成。 精子生成受阻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嚴重者可能導致男性不育;雄激素不足會影響男性第二性徵和性功能,降低生活質量。 因此前幾天湖北省政府網站上還刊文建議:所有生育年齡男性患者痊癒後,安排進行生育能力的測試,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儘早處理。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萬一真的全英國大部分人都得了一遍新冠肺炎,得到了“群體免疫力”;
但那些痊癒的男人發現自己生不了孩子了,他們會怎麼反應? 失去了延續後代的能力,一個民族的未來會怎樣?

這起事件的政治影響


在這之前,已經有幾個歐洲、亞洲的發達國家,早就開始悄咪咪地實行這種消極抵抗的策略: 不積極給輕症患者進行檢測,不讓學校停課,不禁止公共活動; 反正不檢測就沒法確診,公佈出來的確診數字也不會迅速增加;
就好像一月20號以前的武漢一樣,大家一起裝作問題並不存在。 但其他幾個這麼幹的,大都顧及國際影響,也害怕本國民眾反彈,沒有敢於光明正大說出來的; 更別說和英國這樣,整成一份完整的計劃,找本國著名科學家為此背書,包裝成一份看似理性的所謂“應對新冠肺炎新策略”的。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類的勁敵,沒有哪個國家能逃過它的侵襲: 面對COVID-19氣勢洶洶呈排山倒海之勢的來襲,中國的表現類似二戰中的蘇聯,雖然前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但從守住斯大林格勒(武漢)開始,逐漸掌握了戰場的主動,全民動員堅決抵抗,現在已經快要把納粹(病毒)反推出國境了。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而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疫情嚴重的歐盟國家的表現,則頗似二戰中蔣委員長帶領的國民政府:

雖然準備不足烏龍不斷,在病毒的瘋狂攻擊下喪師失地,但至少抵抗的態度很堅決。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而英國現在的做法,則無異於淞滬戰役戰場上中央軍、地方軍閥部隊和日本人拼得你死我活,戰局最艱難時; 汪精衛一夥突然甩出一份“和平建國大綱”,宣稱中國可以和日本軍國主義(人類可以和病毒)共存,前線部隊(國家)繼續死拼流血都是無意義的。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與鮑里斯的計劃公佈幾乎同時,瑞典對外宣佈:不再給疑似和輕症患者進行檢測。目前沒有能力控制病毒傳播,也無法追蹤所有被感染的人,基本上算是面對病毒“躺平任錘”了。
法國的教育部長也跳出來,開始散播和鮑里斯的說法殊途同歸的失敗主義言論: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德國也開始給民眾打“預防針”,默克爾親自出來說:最壞的情況下可能有六成以上國民被感染。 鮑里斯發佈這份計劃後,英國多個重要官員也出來唱白臉,稱“群體免疫”並非政策目標,他們也沒打算真的躺平完全不控制,而只是把最壞的可能通知國民。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但問題是:如果這份計劃在政治上被接受,不管它是否被真正的執行了,其他國家目前的殊死抗疫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可以預想,接下來大概率會有多個國家,在明明還有一戰之力的情況下,順勢打起白旗放棄抵抗。
當然,也還有寫文章為這種做法洗地的,比如三聯的這篇《“群體免疫”之前世今生》。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我真的挺佩服這位袁越主筆,能把汪精衛、韓復渠、貝當式的投降主義做法包裝成“更高級的人道主義”,讓人實在歎為觀止。
在這個時間點公佈這樣一份計劃,造成的政治影響遠遠超出英倫三島的範圍。 作為協調世界各國抗疫的主要國際組織,世界衛生組織(WHO)很快發聲,對英國的“群體免疫”計劃表示質疑: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美國也迅速行動:把之前宣佈的針對歐盟申根協定國家的30天旅行禁令延伸到了英國和愛爾蘭全境。

這件事對中國留學生的影響


最近這幾個星期,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可算是糟心透了: 之前疫情還不算那麼誇張的時候,英國政府也開始了未雨綢繆—— 不是花錢新建醫院,而是在海德公園建了一個全世界地段最好的停屍房。 “海德公園頭碰頭”已經成了一個凡是英國留學生都懂的梗,這就已經讓不少同學覺得心慌慌了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最近幾天疫情已經很嚴重了,多所高校接連爆出有學生確診,但英國政府堅持不讓大學停課。 學生們紛紛請願,希望學校改為在線授課;超過24萬英國民眾在政府官網上籤署了請願書,要求關閉學校和學院。 有多所大學自行宣佈:停止線下教學,所有課程轉到網絡上。 這其中就包括了多所很受中國留學青睞的國際名校:UCL,KCL、LSE、帝國理工、愛丁堡大學、利物浦大學等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但也有一大批高校仍然緊跟英國政府指示,堅持不停課: 雷丁大學、金斯頓大學發出郵件通知,強調將響應首相號召不停課,並特別提醒學生一切照常(as normal)。 尤其是牛津大學,校內已經出現了五個確診病例,但到現在仍然照常繼續上課。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現在又看到這份“群體免疫”計劃,中國留學生們的反應普遍是目瞪口呆。 目前還在英國的學生,目前就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是不是要回國避難。
很顯然,歐洲這一波疫情爆發不會是一兩個月能解決的危機,最終的患病人數至少會是中國的幾倍。 繼續在英國待著,可能就會成了鮑里斯嘴裡那“60%需要感染的人”裡面的一員; 而選擇馬上回國,這時候坐飛機不知道風險有多大,而且一下飛機馬上就要強制隔離半個月。


而未來更大的危機是:一旦這份“群體免疫”計劃被付諸執行了,英倫三島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變成類似“人人帶毒”的狀態,即下圖中中間的樣子: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這麼玩就好像是一支部隊不戰而逃,在防線上打開了一個缺口;病毒大軍必然一擁而入,對於全世界其他認真防疫的國家來說都會是沉重的打擊。


首當其衝受害的,肯定又是中國:
14億人口中對新冠病毒有抗體的只有那8萬多感染過的治癒者,在整個人口中的比例低的可以忽略不計。 假以時日,熬過來的英國國民對這個病毒具有了免疫力,而我們卻並沒有,就會變成當年印地安人面對西班牙人的局面,除非疫苗研製成功。 而全球化的現代,我們根本無法長期迴避與他們的國民打交道,我們在他們面前就會忽然變得很脆弱。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前兩天媒體熱議的鄭州毒王,在國外溜了一圈,回來瞞報經歷,到處坐公交下館子,導致一片人被隔離,一座一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前功盡棄重新啟動警報。 這樣的事情如果頻繁發生,中國人民肯定受不了。 中國、韓國,以及其他經歷艱苦努力終於取得抗疫鬥爭勝利的國家,幾乎肯定會對執行投降政策的國家做出激烈的反應: 包括但不限於完全斷航,禁止這些國家國民和在該國居留過的人入境,等等。 只有新冠病毒疫苗研製成功,大規模接種讓大部分中國人也能擁有抵抗力,我們才能放心地重新敞開國門。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一旦那樣的事情發生,在英國的12萬中國留學生就會變成風箱中的老鼠,這邊不願留,那邊不敢要。 甚至其中一些人可能會不得不面對這樣的選擇:是要安全和健康,還是要繼續學業。 時代中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那裡,可能就是一座山。 現在根本沒人能幫這些學生出主意,告訴他們怎樣做風險更小; 每個人只能靠自己,收集更多的信息和資源,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但必須提醒他們的是:如果他們決定回國,一定要如實申報自己的健康和旅行情況,配合國內的檢查和隔離措施。

14億中國人付出了其他國家難以想象的努力、忍耐和犧牲才換來的抗疫戰爭勝利,決不能被一點點的疏忽毀了。
在這場蔓延全球的浩劫當中,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等疫情的陰雲過去,留下的肯定是一個我們難以想象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