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太借款要不回,冠县法院口头立案显温情!

3月10日晚8时许,冠县法院门口一七旬老太席地而坐,旁边电动三轮车上载着被褥等生活用品。这一幕引来路人围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冠县法院值班人员再三询问,老人始终不说明来意,只得紧急通知信访负责人蒋佃陶到场。“老姐姐,天怎冷,你咋在这里呢?”蒋佃陶操着地道的冠县话问道。

“俺等里面的人。”老太看到头发斑白的蒋佃陶,有些无助的回答道。天气有些冷,她双手相互抄在衣袖里,说话吐字不清,但勉强能够听懂。

“我就在里面上班,你有啥事儿和我说说。”

七旬老太借款要不回,冠县法院口头立案显温情!

蒋佃陶很快得到了老人的信任,老太说话有些逻辑不清,一会说自己的子女怎么样,一会说老伴瘫痪在家等救命,一会又抱怨请人写诉状要200块钱还不一定赢,还不时的大哭一阵,激动的向路人表达些什么。蒋佃陶了解事情的原委着实花了不少功夫,他一边耐心安慰,一边反复询问,才知道老太准备在这里过夜,等第二天立案庭上班询问立案事宜。

据悉,老人名叫李兰(化名),系冠县贾镇某村人,因将钱借给河北省馆陶县某公司未要回,准备起诉该公司索要钱款。李兰当天下午骑电动三轮车来到冠县县城,听村里人说起诉需要找律师写起诉状,于是直接找到一家律师事务所,但代写诉状需要200元费用,而且律师告诉她有败诉的可能。老人存款本就不多,平时也不舍花钱,得知自己钱要不回来还得花钱打官司,这让她觉得很委屈。李兰没有拿到诉状,便多方打听来到法院,但到达法院门口已是晚上8点多钟,工作人员早已下班休息,于是李兰把三轮车上的被褥拿下,准备在地上休息一晚,想要等到法院第二天上班。有路过的群众看着李兰可怜,给她买了零食和矿泉水。

七旬老太借款要不回,冠县法院口头立案显温情!

“俺就想问问还有没有管事儿的地方。”

得知情况后,蒋佃陶一边平复老人的情绪,一边说道“老姐姐,别着急,我这就给你联系处理。”蒋佃陶立即拿出手机向分管领导汇报情况。老人被蒋佃陶和蔼可亲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折服,一再表示感谢。

接到蒋佃陶反映的情况后,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昆仑当即安排将老人带到服务大厅休息,并通知立案人员到岗为老人办理口头立案手续。由于老人表达不清晰,工作人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询问与解释才完成立案工作。

考虑到天色已晚,老人离家有20多里地的距离,而且没有手机,李昆仑副院长与李兰所在的镇政府取得联系。贾镇党委书记高红平了解情况后也高度重视,立即安排管区人员将李兰安全的送回家中。

“做个好法官要强化司法为民的意识,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更要对弱势群体怀有善良悲悯之心,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何种情况都要尽心尽力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做实。”李昆仑副院长事后表示。

一次不起眼的夜间立案,一次平常的嘘寒问暖,却折射出冠县法院法官无微不至的为民情怀,用实际行动为弱势群体撑起了“保护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