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爱与包容是人生归宿

“深河包容他们,依旧流淌。

人河之间,人河之间的悲哀,我也在其中。”

有一次我在图书馆听到一场关于宗教的讲座,其中一位读者说到,当今中国的社会风气之所以不尽如人意,都是因为缺少了宗教信仰,只有恢复宗教信仰传统中国的国民素质才会提高。

他说完纷纷有人表示赞同,无论什么时期,似乎人们都对宗教抱有信任和依赖,这让我想到之前读的一本书——《深河》。

《深河》是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代表作,他出生于1923年,病逝于1996年,去世后亲人遵照他的遗嘱将《深河》《沉默》两本书放入了他的灵柩。

《深河》——爱与包容是人生归宿


林永福曾评价到:以震撼力而言《深河》不如《沉默》;以文学技巧而言,《深河》不如《武士》圆熟,然而它却是远藤周作文学集大成者。


《深河》在文中指的是印度圣河——恒河,川流不息,历经岁月的恒河无限制的包容着一切,无数朝圣者奔赴这方圣地。

《深河》——爱与包容是人生归宿


书中围绕着矶边、成濑美津子、木口、沼田等人展开,几位素不相识的人士一同参加了去往印度的旅游团。本书充满着对宗教、对人生的思考,作者用他的笔触给我们写出了他的答案。

寻找之旅


矶边先生的妻子在临终时对他说:“我一定会有转世,一定要找到我呀。”

矶边先生与其妻子生前过着最平淡的日本家庭生活,矶边是典型的日本男人,认为对于一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工作和事业,所以他常常忽略妻子的感情,他曾对别人说:“对男人来说,妻子像空气一般存在就行了。”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妻子竟然对他抱有极大的热忱,真心实意的爱着他,出于对妻子的愧疚和思念,矶边决定去寻找妻子的转世。

但是“转世”这件事对于他而言实在是太过震惊,他并无任何宗教信仰,认为死亡即是一切的消灭,半信半疑下了解到了世界上有人在研究转世的事情,于是一封来自美国的信让他决定去印度寻找妻子的转世。


成濑美津子是一位拥有绝佳身材和美貌的女士,她有过放浪形骸的少女时代,也体验过一段平静安稳的主妇生活,但是美津子对这一切都感到百无聊赖,所有的东西都不能满足她内心真正的渴望。

她说,她做一切事都是在模仿,模仿被他人爱也模仿怎么去爱别人,但是无论怎样模仿她就是体会不到什么是“爱”。

每当有这些困扰时她总是时不时想起她的那个又土又古板的高中同学大津,一位笃定的天主教徒,她听说大津在印度。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单调重复的生活已经快让人停止思考。突然有一天,生活轨迹的改变不得不趋势人们重新寻找。

《深河》——爱与包容是人生归宿


赎罪之旅


木口和沼田带着仪式感前往印度,木口是在缅甸热带雨林打过仗的老兵,

那条横尸遍野的“死亡之路”经常会浮现在他的眼前。

他有时会情绪失控,有时会打骂孩子,没有人能理解他的痛苦,也没有人能消除他为了生存吃掉死人腐肉是噩梦。

他知道印度是宗教大国,所以他要在恒河替死去的士兵超度。沼田是一位童话作家,他来印度目的是为了放生一只鹩哥,沼田之前患过严重的肺病,曾一度在手术台上停止了心跳,但是他不仅恢复了心跳并且手术极为成功。

术后,妻子告诉他家里养的那只鹩哥死了。沼田心里隐隐感觉,那只鹩哥是代他而死,所以他要到恒河放生一只还愿。

《深河》——爱与包容是人生归宿


答案在人心里


四位主人公都面临着人生的难题,他们并没有宗教信仰但在此刻却选择通过宗教的力量获得答案,获得救赎。

几位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到了宗教大国寻找信仰,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震撼呢?

本书采用线状结构中的平行小说结构,客观地讲述着每位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而书中的灵魂人物大津的寻教之路会经常穿插其中,使每个故事相互钩连

大津是一位笃定的天主教徒,他信仰神却又不拘泥于特定的神,他认为神是所有爱的集合体,不分东西方,不分教派

,因为他对神特立独行的解释,导致教会将他视为异教徒,排除在教会之外。


故事发展到这里,所有人都会认为只要他们到达印度就好了,印度的宗教总有一款适合他们,然而事实却是否定的。

矶边一直在根据线索寻找转世,每一个搭载他的司机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能找到,但是每次到达不同的地点,看着那些沿街乞讨的女子纷纷说她们是转世,矶边心里清楚那些“转世”不过就是为了他手中的卢布。

美津子感受着印度的神,想从神像里获得启示,结果还是不行,寻找大津也一无所获。

木口在旅程中生了病,沼田知道即使放生了鹩哥他也难以抵抗生活的无力感,来到印度的他们依旧困惑,似乎神也无法让他们解脱。


神是一切爱的集合

读到此处,许多读者不免产生疑惑,这是一本关于宗教的书吗?《深河》他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没有浓浓地传教感,也没有传达出读了宗教书籍就能解开人生困惑的主旨。

作者是想告诉读者,宗教并不是万事万物的救世主,我们要重新理解神是什么,宗教是什么?


正如书里的大津所说,神是一切爱的集合体。大津其实就是作者的化身。

远藤周作出生于一个日本天主教家庭,十岁时受洗,他一直在日本泛神论和天主教之间来回挣扎,他认为纯粹的天主教不适合日本本土,而泛神论让很多日本人没有信仰,他希望有一个适合日本本土的信仰。

《深河》——爱与包容是人生归宿


文中的大津就是如此,在法国学习教义时总被其他成员说他的研究背离了神的意图,但是大津却觉得神是包容万物的,没有那么狭隘,他不管别人的非议,始终践行着自己的理解。

包容易写却最难做到


所以,宗教究竟是什么呢?宗教是一种人看不到的力量,是一种对生命的超越,它无限包容无限博爱,我想这也是作者选择恒河的原因。恒河就在包容人的一切苦厄,包容所有生物的死亡,它平静地接纳一切,不论种族,不论贫富,不论性别。印度繁多的宗教经常会发生流血冲突,但是他们的归宿地仍旧是恒河。


在恒河边矶边独自思念着妻子,他发现原来他对妻子的依赖这么深,那个像空气一样的人是他的整个世界。没有爱即使真的有转世又怎么样呢,即使伟大的神把妻子送还给他,但是妻子忘了对他的爱他又该怎么办呢?他终于明白,

他找寻的不是转世,而是爱。既然他已经明白了双方的爱那还有什么奢求的呢?在恒河,矶边找到了他的答案。


美津子终于在恒河边看到了大津,大津在和印度教徒搬运死在路边的尸体,他们为尸体做仪式将尸体送入恒河。

《深河》——爱与包容是人生归宿


大津的行为激起了所有人的怜悯,美津子终于被感动了,美津子以往在与大津交谈中最讨厌大津说神,她甚至以“洋葱”这个词代替神,她难以理解是什么一直支持着大津从不后悔,此刻她突然想起大津经常为他读的圣经那几句话:“他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她明白大津才是最聪明最有慈悲心的人,大津才是真正懂神的教徒,她深受感动也加入了大津的搬运队伍。

爱与包容才是真正的信仰

木口在超度仪式中意识到,单纯的仪式不能消除他的噩梦,没有慈悲心做再多超度也是枉然。

沼田如愿放生了鹩哥,那只飞走的鹩哥带走了原来的沼田,面对生活,沼田必须奋战下去,

生活的空虚与无力必须靠自己去化解。恒河之行后他们都有宗教信仰了吗?没有,他们依旧是无神论者,但是他们有信仰了吗?是的,他们每一个人对人生,对宗教都有了新的理解,而这些力量将支持他们继续前行。


小说是以大津重伤而结束,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的无限遐想。朝圣者依旧在恒河沐浴,两岸依旧是来往的人群,恒河静静流淌,不会为繁杂的人事打乱步调。

《深河》——爱与包容是人生归宿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问题,拥有宗教信仰就能改变社会风气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不单需要狭义上的宗教,我们更需要爱与包容,需要懂得人性的关怀,我们要在生命的长河中追寻生命的价值,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让灵魂皈依躯体,这样的人生才不孤独。


图源微博,可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