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站着好位置、被阳光充分眷顾的玉兰们开得早,也凋谢得快,短短几日,饱满的花瓣便褪了颜色,从枝头逐一掉落;像片片红的、白的云雾飘在枝上的樱花,也经不起几场风吹雨打,每见到它们,地下就多一层香雪,枝头上的花朵渐被冒出的新叶挤占,想起杜甫那句“一片飞花减却春”,就让人无端沮丧起来。

我混迹于周末戴着口罩出游的人群间,看大家拿着手机、端着相机、骑着自行车、推着婴儿车,在各类花前树下争相留影,心里有些着急:这春天难道就要错过了么?回家再翻看下丰子恺的漫画,便又不急了。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游人不管春将暮,来往亭前踏落花——丰子恺《游春图》之一

在我的印象中,丰先生的画作中“春”的内容,似乎远多过他对其他几个季节的描绘。每年春天到来,定是丰先生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他要回答小孩子树木为什么会变绿,他要与他们一起去郊游,一起去看燕子新筑的巢;他可能也会带上些酒,在春风中喝醉了,然后头上插满花儿回来;他要在春雨中听箫,也要在春日中午睡。

翻看丰子恺这些有关春天的画作,心中便觉淡定。虽然已经错过一些春日,但那黄灿灿的油菜花不是才开吗?柳树枝不是刚刚吐出鹅黄色的幼芽吗?还有那桃、李、梨、杏,都还要再开放好一段时间呢。

即使春天过去了,可它明年还会再来。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游春人在画中行》

壹 丰子恺漫画中的诗意

丰先生这些有关春天的漫画,并不像别的那些具有讽刺、挖苦,甚至控诉、怒骂一类的漫画,可是它们为什么能够打动人呢,我想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其一是在于画中的诗意;其二是他用旁观者的视角记录自己的普通生活;其三是他有一颗童心,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

同时是散文家、翻译家的丰子恺,对于文字的表现力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很清楚,漫画的表现力不及诗,因此若是漫画形象的表现力不足时,他会借助诗歌作为他的画题,或者在画中借用古人诗意写上一段题画诗,来增强画中具象形象的表现力。由此,将抽象而自由的诗意与形象而具象的画面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象。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如此一来,当我们欣赏丰先生画作时,便有了更广阔的想像空间。将诗与画的结合中,丰先生做得恰到好处,诗拓展了画的意境,并非只是简单的插图说明文字,欣赏其图画时,自然地联想到了诗中意境,绝不牵强,也绝不喧宾夺主。

就拿他有关“春天”这一题材的画作来看,我搜集了一些罗列如下,单就他为这些漫画所取的题目,就足够令人无限遐想:

“艳不求名陌上花”、“游春人在画中行”、“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春在卖花声里”、“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放绿”、“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巢”、“游人不管春将暮,来往亭前踏落花”、“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看花携酒去,酒醉插花归”等等......

如以下这幅《儿童不知春》中,新绿的柳树下飞来一对燕子。两位孩童站在前景的青草地上,穿红衣的姐姐,领着一位弟弟,小弟弟正张口问站立前边的大人:“草为什么都变绿了呢?”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 《儿童不知春》

丰子恺在自题中认为,这穿着蓝布长衫双手抄在身后的大人,恐怕是难以回答这熊孩子的问题。他对引用的诗句做了说明:“此袁子才诗句,予爱其含义深远,译为图画,料画中成人对此问不能作答,永远默默而已,又记。”

袁子才,即是指乾隆时期代表诗人袁枚(公元1716——1798年),他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该图为设色纸本、立轴。尺寸为75×28厘米,约1.9平尺。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在图上方诗堂中题道:

先父一向关注儿童之题材,喜其天真无邪。例如青草何故绿,此自然现象,绝不会使成人产生疑问,而儿童却提出了此问题,先父爱读袁子才诗,此袁诗全文为: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丰一吟敬题。

袁枚的这首绝句,让人联想到两年前,因为一群山区孩子和乡村老师在电视上演唱了那首《苔》,而突然再度被传唱的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它同样描绘了春天,但是从另一个更卑微生命的小视角,一朵在角落中默默等待春天的苔花,它虽不起眼,但当春日到来,也会像牡丹那样绽放自己的生命。

想起袁枚的《苔》,也让人联想起丰先生在缘缘堂画笺中的另一幅漫画《艳不求名陌上花》,两位身穿民国服饰的“无脸男”,走在春日的路上,道路两边鲜花盛开,一对蝴蝶上下翻飞,只有一人扭头去注视着那双蝴蝶。而路边默默盛开的花朵,却并没有吸引他们的目光。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艳不求名陌上花》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他们只会关注牡丹,有谁会去注意苔花呢?而“苔”和路边这些无名之花一样,默默盛开,也并不需要别人的关注。

以下这幅《柳燕图》,作于1945年(乙酉年),当时抗战已经胜利,而丰先生一家人仍然寓居重庆沙坪坝。这幅画作内容很简洁,两位携手的少年,背对观众。他们所站立的背景,与上面介绍的《儿童不知春》极为类似:柳枝飞舞,燕子飞来。

显然,这幅画作描绘了春日踏青的场景,但丰先生要表现什么样的情绪?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柳燕图》

丰子恺在自题中认为,为这幅画取名为:“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最为贴切。

在题识中,丰子恺抄录了北宋词人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锦缠道·春游》一词【注】,宋祁字子京,小字选郎。是与欧阳修同时期的北宋文人,因为他写有一首《玉楼春》词,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广为流传,而被世人称为“红杏尚书”。

在该幅《柳燕图》的边题中,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在2009年题道:

此描写两小无猜之柳燕图,乃一九四五年父亲画给忘年交夏宗禹之佳作。当时抗战已胜利,而我家尚在重庆沙坪坝未归江南。此画虽小,但书法占据画面一半。父亲在昼静人闲,窗明几净之环境中写他喜爱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词》一首,并指出第三行甚切画意,实为精心之作也。己丑(2009年)霜降,丰一吟题。

一吟女士此处误将该词记作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词》。欧词全文为: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位欧阳修与宋祁曾共同编著《新唐书》,也算交往密切。一吟女士的误记,倒也让人联想到这两位宋初文人之间的一段佳话。在宋仁宗时期组织的《新唐书》写作班子中,欧阳修的名气远远大过宋祁。欧阳修负责“纪”、“志”部分,宋祁负责“列传”,最后编校时由欧阳修统一审阅,但欧阳修认为宋祁是其前辈,对于原文未作修改。在署名时,欧阳修也并不因为自己官高一级而贪功,将自己与宋祁的名字并署,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春在卖花声里》

而上述《柳燕图》,也正是丰子恺送给忘年交夏宗禹的画作。夏宗禹曾历任重庆《商务日报》记者,《新疆画报》主编,《人民日报》记者,编辑过《弘一大师遗墨》、《丰子恺遗作》、《马一浮遗墨》等书。

贰 孩童眼中的世界与年轮

若是让丰子恺自己来谈谈什么是“漫画”,他定是谈不了太多,因他自己也不清楚人们称呼他这些“漫画”所依据的定义是什么。

早在1934年林语堂就这样做过。他曾请过丰子恺谈谈什么是“漫画”,但是丰子恺拖了很久,也发现自己实在谈不了什么。一年后,林语堂改了个题目,请他谈谈“自己的画”,丰先生也没有详尽写出自己漫画创作中的技法、构图、敷色等等,而是记录了一段他在上海生活十年的普通日子。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努力惜春华》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春色满园关不住》

那时的丰家共有三个小孩,丰子恺先生那十年的画作便是记录了这普通人家在上海弄堂中生活的点滴。他描述每当自己走回家的弄堂门口,当孩子们从陌生人中认出自己的父亲时,都会欢呼舞蹈,每当这时,他恍惚变成了两个人:其中一人做着孩子们的父亲、妻子的丈夫,体验着与家人重逢的快乐;

另一人,便远远地站了出来,从旁观者的角度目睹着这普通一家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各种世间相。

其实在这里,丰先生道出了他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扮演一个客观的用绘画记录世界的人。

在他另一篇短文《漫画艺术的欣赏》中,丰子恺在论绘画创作时,借用了胡适的一段话对文学作品的评论文字。胡适的观点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是记录社会、国家、生活的横截面,就像“把大树的树身锯断,懂植物学的人看了树身的横断面,数了树的年轮,便可知道树的年纪......若截在紧要的所在,便可把这个横断面代表这一人,或这一国,或这一个社会。这种可以代表全部分的,便是我所谓最精采的。”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柳下相逢握握手》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一只红杏出墙来》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丰子恺用年轮为其漫画作比,如今翻看其作品,正对应了上述观点,他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大树的横截面,我们可以从这些图像中感知时代的年轮。

在前边我们分析了丰先生的作品为什么感染人,我总结了有两点:1,诗意。2,用旁观者的角度,记录时代年轮。

若是做到这两点,距离感染观众,包括一个世纪后我们这样的观众,依然是不够。

其实丰先生的作品,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便是第3点:带着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游春人在图画中》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游春人在图画中》之二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伤春图》

他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描述自己中年时的人生遗憾:

......我企慕他们(孩子们)的生活天真、艳羡他们的世界广大。觉得孩子们都有大丈夫气,大人比起他们来,各个都虚伪卑怯;又觉得人世间各种伟大的事业,不是那种虚伪卑怯的大人们所能致,都是具有孩子们似的大丈夫气的人所建设的。

——在经历如此凌乱一个春天后,丰先生的这段话读来让人心头一颤。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秋千慵困解羅衣》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春风欲劝座中人》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酒醉插花归》

丰子恺的春天、童心与诗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丰子恺《春雨楼头尺八箫 》

【注】宋祁《锦缠道·春游》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