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孩子做作业时,总是凭感觉拿题目中的数字来凑算式,该怎么办?

谁的大碗面


您好,我是一名大班幼儿园老师,很开心回答您的问题。如何解决孩子凭算式凑数的问题。大班孩子目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数学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幼儿抽象思维。如果孩子只是凭感觉凑数,目前他的思维还没有达到抽象思维阶段,因此要从理解算是含义、实物操作、直接感知来帮助解决。

1.理解加减算式的含义。加就是两个事物合起来,增多了的意思,减法就是从总体中拿掉一部分变少了,在理解的加减法含义的基础上,通过编应用题来理解数的加减。

2.通过分合式推算加减算式中的数。如5减去几等于3.小朋友可以回顾的分合式,5可以分成1和3,2和3合起来就是5.5减去2就是3,所以就填写2.

3.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来解决。如2加3等于几,孩子刚开始不知道,那就用手,数多的话就拿出10个小玩具,不会的时候通过摆弄小玩具得出算数。

4.运用加减法来解决生活的问题。如我给你一块糖再给你5块糖,现在一共几块糖,一共6块,因为1+5=6,最好结合实物或者情境图帮助理解。

5.适当做题,可以从简单地有情境图的题来做算式题。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数学算式能力就出很多题,可是孩子不理解,结果越做越糊涂,所以可以根据孩子孩子理解适当做题,循序渐进。

数学的学习欲速则不达,只有孩子理解了加减算式的含义,能够运用情境图列算式,慢慢的就能直接根据算式算出得数或者完成填空,多用实物、直接感知相信对您的孩子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铭笑妈咪


孩子拿数字来凑算式,说明孩子根本就不理解题意。让幼小衔接的孩子做数学应用题,太早了!孩子不会做,容易扼杀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学习中,理解题意确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但是,上小学前就让孩子做数学应用题,这个跨度有点大,孩子不理解很正常。

孩子上小学后,一年级学加减法,二年级加了乘除法。但是应用题的题意,变化不大。很多四年级的数学应用题,跟二年级的题型都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数字变大了而已。幼小衔接的孩子可以先从看图列算式并计算学起,再让孩子根据题意列式并计算,这样孩子就容易理解些。

幼小衔接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引导他们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这样既能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又有利于孩子学好数学。比如:

1.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时,教孩子认识人民币,让孩子学会看商品的价格。

2.教孩子认识方向,分辨家的东西南北方向。

3.教孩子学会看时间,认识钟表。

不用要求孩子一下子就把这些知识学会,引导孩子慢慢了解就行,等他们上学学到时,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小咘妈妈


答:孩子做作业时,总是凭感觉拿题目中的数字来凑算式,说明他们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算式的要领,从而不能够快速进入到书面问题的情境中去完成思考。主要还是要让佛山市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算术的时候,更深刻的掌握老师讲的内容,而不是表面上知道一些方程式或者是解题思路,这样孩子是不知道如何应用或者通过观察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解题的。这一块,我觉得贝尔安亲老师就挺聪明的,他们利用现在的先进技术,让孩子跟着双师动画老师一起去学习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然后通过这种方式知道抽象的数学原来生活中是存在的,然后解题的时候,就可以散发自己的思维,联想生活情境,这样孩子解题也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执笔画颜卿


那是孩子不理解,他能做出来也仅仅是凭记忆,这些未来要学的东西提前学了好处在哪呢?这如同揠苗助长。幼儿阶段就是准备学习学习的能力,有道无求,术尚可求。在该学道的时候不要过多的学习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