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导弹危机令前苏蒙羞?核威慑下从未有过真正的赢家

二战后的世界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前苏整体实力差些,但也有自身优势:在国家计划体制调控下,建立起规模庞大的重工业体系。生产民生用品虽有欠缺,飞机大炮等军工装备倒是游刃有余,这意味着在战争能力上,并不落于下风。

古巴导弹危机令前苏蒙羞?核威慑下从未有过真正的赢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国进入军备竞赛的高潮。这种竞争充斥到各个方面,不仅是常规武器,也包括更具威慑的核武,相比前者,核武器更能体现国家的硬实力。当年仅凭两颗入门级原子弹,就能让喊着“全体玉碎”的日本人屈服。在美苏对抗时期,无论是爆炸当量还是运载技术,已和二战时不可同日而语,双方拥有的核弹头足以毁灭地球生灵数十次。

古巴导弹危机令前苏蒙羞?核威慑下从未有过真正的赢家


作为北约老大,美国将核导弹部署到西欧及接壤前苏的土耳其,以期得到战略主动,此举令前苏十分不爽,谁都不愿自己家门口被摆满导弹发射架。

当时前苏由赫氏执政,他经常在位于黑海的度假胜地遥望对岸的土耳其,虽然隔着数百公里什么都看不到。作为最高决策者,赫氏无法容忍近在咫尺的巨大威胁,时刻琢磨应该用何种方式进行反制。

古巴导弹危机令前苏蒙羞?核威慑下从未有过真正的赢家

居中为赫鲁晓夫

某次度假时,他突然露出神秘笑容,对身边的国防部长小声说到:“如果我们给美国佬的裤裆里丢个刺猬会怎么样”?

赫氏的作风一向火爆且言行无忌,他甚至会在联合国众目睽睽下脱掉皮鞋敲桌子,这次他说的“刺猬”又是什么东东?

位于加勒比海的古巴,北端距离佛罗里达州仅两百余公里,堪称美国后院。1959年,卡斯特罗推翻巴蒂斯塔独裁统治,并跟进了一系列较为激进的改革,这触动了美国公司的利益。

古巴导弹危机令前苏蒙羞?核威慑下从未有过真正的赢家

红色为古巴地理位置

为了给自己的后院换个当家人,美国着手训练古巴流亡分子,并于1961年策动“猪湾事件”,协助雇佣军企图推翻卡氏政权,结果被古巴军民成功挫败。

美国此举可说是得不偿失,不仅没能达到目的,反而促使古巴向前苏伸出橄榄枝,苏联也对此作出热情回应,对古巴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义举全力支持。

古巴导弹危机令前苏蒙羞?核威慑下从未有过真正的赢家


抛开漂亮的场面话不提,前苏自然有自己的打算:既然美国用核导弹围堵我们,我们也应该把导弹部署到山姆大叔的后院去。

当然这种事只能私底下进行,前苏秘密派出船队从黑海出发,将数十枚核导弹包括大批军事顾问运往古巴。每一颗核弹头当量都是广岛的二十倍以上,而且射程都在1500公里到3000公里,足以覆盖美国内地各大城市。在此期间,前苏使出缓兵之计,故意在多个场合宣称古巴没有任何进攻型武器。

古巴导弹危机令前苏蒙羞?核威慑下从未有过真正的赢家

导弹能够覆盖美国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前苏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却在美军一次例行侦查中暴露。1962年10月,美国两架U2由南向北飞越古巴,并拍摄大量照片,随后这些资料都被放到了美军事专家的办公桌上。

得到情报的美总统肯尼迪怒火冲天,不仅是因为古巴被部署了核武器,他被前苏发表的那些烟雾弹给耍了。如果不及时清除这个巨大威胁,以他为首的美国将颜面无存,对于前苏的挑衅必须予以最强势的还击,而且要摆出不惜一战的姿态。

古巴导弹危机令前苏蒙羞?核威慑下从未有过真正的赢家

肯尼迪

说干就干,美国采取了二战时对付日本人的方法,迅速出动大量舰艇把古巴围困得铁桶一般。得到消息的赫氏惊讶于美国的强硬,但并未立即终止计划,他还要再努力一下,并且派出全无武装的船只去试探封锁线,当然在美国家门口,所有试探都显得苍白无力。

与此同时,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武装力量进入战备状态,双方剑拔弩张,似乎核战争已是一触即发。

古巴导弹危机令前苏蒙羞?核威慑下从未有过真正的赢家


美国的强硬姿态令前苏处境尴尬,撤吧不甘心,不撤吧又怕真打起来,于是外交手段成了缓解危机的突破口,一封语重心长的信被送到了白宫。

在信中赫氏承认在古巴放了些东西,但这只是出于很单纯的防御目的,大家都热爱和平,不至于又是封锁又是备战把事情搞得不好收场,这只会逼着苏联采取必要措施。但如果美国能解除封锁,保证古巴安全,那么一切都好说。

古巴导弹危机令前苏蒙羞?核威慑下从未有过真正的赢家


正当美国琢磨怎么回复时,又一封信来到白宫,前苏已经拟定了一个交换方案:美国撤出土耳其的武器,我们就从古巴撤。

在美国舰队的封锁下,前苏什么事都干不成,找一个都能接受的方式,令大家体面地结束这件事,才是当务之急。

肯尼迪的回复相当含蓄,对赫氏提出的利益交换只字未提,但是在回信的末尾说道,希望就两封来信中所提办法迅速取得一致意见。

古巴导弹危机令前苏蒙羞?核威慑下从未有过真正的赢家


政治家的智慧和手段简直太高明了,赫氏马上领会了肯尼迪的暗示,并在当天宣布从古巴撤出导弹。

与此相呼应的是,美国也秘密撤走位于土耳其的核部署,一场危机消弭于无形。从表面上看是前苏服软,美国占据上风。但从实际利益的角度,双方都达到了目的,只是美国保住了颜面,获得了表面上的胜利。

古巴导弹危机令前苏蒙羞?核威慑下从未有过真正的赢家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夫人

此次事件后,前苏决心大力发展核武备,洗刷所遭受的耻辱,并于数年之后赶超美国取得优势,双方攻守逆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