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韋小寶原型、原來是下西洋的鄭和,劇情一波三折

那麼武俠小說這個世界裡,最出名的是誰?大家都知道是香港的作家金庸先生,那麼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是什麼呢?

大家都很熟悉的,有人即使沒看過原著,也看過電視劇《鹿鼎記》。

鹿鼎記韋小寶原型、原來是下西洋的鄭和,劇情一波三折

可《鹿鼎記》這個小說,最開始金庸寫出來的時候啊,有很多讀者看完了,就給金庸寫信說:金先生你是不是寫著寫著寫累了,說著書是不是找人代筆的,是別人寫的署你的名,為啥大夥有這個認識呢?是因為這本書,真不太像金庸以前寫的小說。

你看他在《鹿鼎記》之前,寫的兩部小說,是《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武俠小說、武俠小說得有武有俠,無論是蕭峰、段譽、虛竹還是令狐沖,那都是武功很高的人,可是到鹿鼎記這,韋小寶是什麼?

在青樓長大的混子,武功始終沒達到上乘,學了一堆逃跑的本事,像“神行百變”這樣的,還靠著身上的寶衣多次救命,就武俠小說裡的第一主人公,從來沒有這樣的。

你可以武功低微,但那是開始,像郭靖,後來成了一代大俠。後來金庸給大夥解釋了,這書是我寫的,確實跟我以前寫的不一樣,這書非武非俠,非史非奇,就這裡頭沒有多少武功的東西,也不是寫大俠的事,它既不是歷史,還不是傳奇,

所以非史非俠這四個字,擱《鹿鼎記》身上非常恰當。咱得佩服金庸先生的筆力,確實了不得。

鹿鼎記韋小寶原型、原來是下西洋的鄭和,劇情一波三折

金庸先生寫這個非史非奇的《鹿鼎記》和歷史到底有多大關係,那些是史,那些是奇。

咱一說韋小寶,很多人想說這個人武功也不高,小流氓、小混子,在妓院長大,好像也沒什麼道德底線,偶爾講講義氣,可是兩邊都能混得開。後來實在混不下去了,詐死!我假裝死了,逍遙自在,出世隱居,最可氣的是,也最令人羨慕的是,七個老婆啊!各個如花似玉,很多男的看完了都受不了,說這人怎麼運氣這麼好呢?

那麼說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在歷史上有沒有原型,也就是金庸先生提筆寫韋小寶的時候,是不是有一個原型存在,這有很多研究金庸的人,說我是研究金學的,就指金庸的學問,研究來研究去,說韋小寶曆史上真可能有原型,說頭一個原型是誰?

鹿鼎記韋小寶原型、原來是下西洋的鄭和,劇情一波三折

你都想不到,三寶太監“鄭和”,就下西洋的,鄭和。說怎麼原型是他?你看,先說進宮當太監,兩個人都是偶然的原因,被逼無奈進宮的,韋小寶是和茅十八在一塊混,從揚州到北京,趕巧了,這大太監海老公公有事找茅十八問,順道就把韋小寶擄進宮了,就根本韋小寶自己很被動進宮了。可進宮之後,這韋小寶是個鬼精靈,把海老公公眼給毒瞎了,又把他身邊的太監小桂子給殺了,就冒名頂替作為小桂子,他在宮裡紮下根了,說很長時間一開始,大夥都管韋小寶叫小桂子、桂公公。

那我們看三寶太監鄭和,鄭和不姓鄭,他本來姓馬,叫馬三寶,是雲南人,可是趕到元末明初的時候,雲南的這個雲南王領頭這位,非要跟朱元璋較勁,結果朱元璋派部隊,就把雲南王給平了,叫大明平滇。這歷史上有名的事,結果呢?當時的小鄭和,稀裡糊塗的就成了俘虜了,全家都讓人給抓起來了,抓起來之後,當時平滇的將軍一看,這馬三寶長得眉清目秀,為了討好皇帝,就把這馬三寶給閹割了,小孩長的漂亮,小太監給送宮裡去了,

說白了,這躺著也中槍,不是他想進宮當太監的,都是被逼無奈進的宮,那麼進了宮。

鹿鼎記韋小寶原型、原來是下西洋的鄭和,劇情一波三折

以後呢?咱們看這韋小寶,陰差陽錯的跟康熙成了好朋友,開始不知道康熙是皇上,管他叫小玄子,也以為是太監,小玄子、小桂子倆人處的非常好,處的好成了好朋友之後呢?

他給康熙出主意,什麼注意,你像平鰲拜,說咱假裝這些人在一塊練武,玩、讓鰲拜放鬆警惕,最後給鰲拜抓住了,抓住了還拿著玄鐵匕首進了監獄,這一匕首把鰲拜弄死了,解決了康熙一大難題。

當然這是金庸編的,那麼咱們再看,這個三寶太監鄭和,進了宮以後,被燕王朱棣看上了,就是後來的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朱棣把他收到身邊當貼身太監,後來朱棣跟他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爺倆打仗,爭奪大明天下,在現在北京周邊一帶打仗的時候,這個鄭和給他出主意,說這個地方叫鄭村壩,就現在在北京大興一帶。

在這打仗,說咱們怎麼能夠打敗這個朱允炆的軍隊?咱們整一夥人到兩軍陣前罵陣去,然後在打法人在他的旁邊埋伏著,敵人受不了出來跟咱打,咱就跑,他在後邊追,咱再轉過身來左右中間堵他,就可以把他拿下,出了這麼個好主意,結果這一戰,當時把建文帝朱允炆的主力,就給打的丟盔卸甲,這一戰是有決定性的意義。

鹿鼎記韋小寶原型、原來是下西洋的鄭和,劇情一波三折

所以後來為了賞賜他,就像康熙賞賜韋小寶恢復身份,說他是六品的首領太監一樣,朱棣登基坐殿以後說這事我得賞你,你這主意出的好,由於是在鄭村壩這打得仗,我賜你姓鄭,所以三寶太監改名叫鄭和,他原來叫馬和馬三寶,這次叫鄭和,完了封他為四品的太監。

所以你看倆人這個挺類似的,在韋小寶最後,兩邊平衡不了了,你這頭擠兌我,非讓我殺皇上,那頭非讓我再收拾天地會,我咋辦,我詐死隱姓埋名。

這跟鄭和經歷挺像,鄭和是回民,伊斯蘭教徒,我們都知道伊斯蘭教聖地是哪,麥加,鄭和七下西洋就想,我找著麥加在哪?朝聖去,到最後第七次下西洋也沒找著,鄭和一琢磨,我回去可能這歲數再出不來了,得了,我裝死吧,就說半道死了,然後我就留在中亞一帶找這麥加,在中東一帶找,所以這個跟韋小寶詐死又很像,所以就分析三寶太監鄭和,就是韋小寶的原型

鹿鼎記韋小寶原型、原來是下西洋的鄭和,劇情一波三折

這後來有人問金庸,是不是呢?金庸樂了,這反正我開始寫韋小寶是受一個海外華人的啟發。我也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