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是一種心安理得,並非炫耀之由

善是一種心安理得,並非炫耀之由

大家好,我是《社交電商副業賺錢》的講師,歡迎大家做客天耀東方,一起探討成長和分享人生。

晚飯過後,收拾碗筷,發現鍋裡還有一些剩飯,就想倒掉,腦海裡忽然想起餵了二十天的一隻小野貓晚上還要來“光顧”,就停止了要倒掉的動作,心裡卻不自然的又產生出一個疑問:這就是善嗎?你在的時候,可以庇護它的飢餓,可你不在的時候,它又有誰來善待呢?在你二十天前對它沒有任何憐憫的時候,它還是一樣努力的生活,生存的慾望才讓它更加頑強更加無所畏懼。如果這是一種善舉,那麼你於心不忍的行為,也許正是害了它。你看似有所謂的舉動且煞有溫暖的施捨,卻讓它的依賴在逐步放大,導致它的生存能力在減弱和退化。如果這不是一種善舉,當你看到需要幫助的人或者事物正在無意識間的尋求一種關愛,而你卻退避三舍,心裡又會產生怎樣的一種自責......於是,在這個選擇題面前,最後還是倒掉了剩飯。如果想讓它成長,就讓它在現實困境中繼續磨礪。就像每一個人一樣,如果沒有厚重的家庭和社會背景,必要的坎坷,都要自己去體驗。這樣的人生,才可以叫作逾越。即便這一輩子碌碌無為,甘於人下,也都是咎由自取。


善是一種心安理得,並非炫耀之由

這也讓我想起一種司空見慣的場景,在邂逅的很多人中很多時候習慣於把“善”掛在嘴邊,更多的是言苦喻善,一味體現和代表著自己的人性光環是多麼的善良和偉大,儼然是再生於世且普惠眾生的活菩薩。人們大多習慣了這種咀嚼自我的方式,而對外界的認可與否,不屑一顧。太自我的善和太做作的善,以及有心無心卻是傷害到人和事物的善,其實都是一種自私。


善是一種心安理得,並非炫耀之由

與自私對照,善更應該是一種心安理得,沒有愧疚,沒有自責,沒有傷害,沒有自欺欺人,更沒有虛偽和做作。它應該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心理反射,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又基於客觀辨別之下順從內心的召喚而自發生成的一種平常的行為,而不是因為執念於此且主觀臆斷的行為去刻意佐證和演飾自己的善與否,而向外界加以彰顯和表明。與人為善,與社會為善,與自然為善,本來就是人類自身的自然屬性,在這個層面講,遵從內心,自然行善,而不破壞善,不偽裝善,才是真正的善。


善是一種心安理得,並非炫耀之由

我們每個人也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你對他人用心良苦的好,常常自認為是一種善意和善行,但是在過程當中或者最終的結果,卻往往不是按照你的意志和意願所進行。因為每個人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和處事方式受認知深淺的影響,而決定了他自身的行為方式。在沒有共同的認知層次水平上也就自然會出現矛盾:你認為他不理解和尊重你的善意而使他成長,他也不認為你是處於善意而幫助他進步。所以,善更應該是一種心安理得,不必過多計較,不必過分在意,更不必耿耿於懷。善意過後,自然而然,因為每一個人都會由於自己的無知,而繼續人生的跌宕,這本身就是他的宿命。你做了,問心無愧就好。


善是一種心安理得,並非炫耀之由

那麼善是什麼呢?在善是一種心安理得的基礎上,我又粗淺的認為:

善,是一寸陽光,即便外物遮擋,也心中透亮;善,是一滴雨露,即便無足輕重,卻無比清爽;善,是一種本分,即便不被理解,也要安分守己;善,是一種原則,縱有萬般誘惑,卻堅守自我;善,是一種能力,即便遭遇困境,亦能屈伸得當;善,是一種智慧,即便是非之中,依然灑脫自若;善,還是一種敬畏,即便認知淺薄,也深知和諧之道。


善是一種心安理得,並非炫耀之由

善,是一種心安理得,你只須把自己成長為一束陽光就好,去照耀,而非炫耀,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懂得了與人為善的真諦,從而不困擾,又不被世俗驚擾。



註明:

2、本文所用圖片均由今日頭條提供;

3、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成長和分享人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