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什么现实意义?

十里春风喜相逢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孟子的一句经典名言。

那么孟子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样说有意义吗?意义又何在呢?要解释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天时?什么是地利?什么又是人和?

所谓天时其意有二:一者天象,即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也;二者天命,即种种非人力所能为的安排。

所谓地利其意亦有二:一者地貌,即山川河流四方八位也。

所谓人和同样其意有二:一者人与人之和谐之关系也;二者人与社会大同之融合也!

天时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非常重要,谁不希望风调雨顺四时和畅呢?但天有不测风云,非人力可以控制和改变。

地利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非常重要,谁不希望土壤肥沃,交通发达,但地理根本上讲亦非人力可以控制!诸如地质灾害等这都不是人类可以决定的!

而人和是我们人之间对待彼此的态度,是我们对待社会的态度!这个我们能做到!

即使拥有天时地利,但如果人心涣散,道德败坏,那我们也不会生活安宁的!

同理,即使没有天时地利,只要人心团结,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其实天下家国都是一理。我们要运用人类智慧努力的利用天时地利来为社会国家服务,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发挥人的能动因素,懂得民心所向,明白“家和万事兴”的淳朴道理。从而使我们能够和谐快乐的生活!

只要我们做到了“人和”,即使遇到天灾或是地质灾害,甚至遭遇外来战争,我们都可以勇敢的面对这世间的一切。

我们拥有“人和”,即使面对死亡,我们也不会恐惧!所以我们要修身,要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要与社会建立和谐关系!团结一致,天下大同,才是致胜世间一切的王道!

一点浅见,或引方家一笑!


万境自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意思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我是地道农村人,16岁白手起家创业,20岁生娃,21岁年收入千万,23岁三辆豪车四套豪宅劳斯莱斯别墅,25岁破产、借高利贷、被背叛,27岁从零开始,28岁年收入二百万,今年快30岁,我会创造更多奇迹!


刘三缺


打个比方,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的出现是天时,孙悟空是齐天大圣,有花果山和一群猴子猴孙,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有筋斗云又有金箍棒,猪八戒以前是天蓬元帅,沙悟净是流沙河的大王都属于地利,即便能耐再大孙悟空还是被压在了五行山下,猪八戒被贬下凡变成了妖怪,沙悟净被孙悟空和猪八戒降伏,人和就是遇到了唐僧,唐僧也遇到了三个徒弟,彼此互相成就,最终成佛!


芝士宝霸


天时一般指气候、时节等,还包括国家政治等方面。

地利主要是说地理位置

人和指内部人员的气氛、人心向背等因素。

三国时代。曹操占天时:皇帝在手,朝纲独断是天时。东吴占地利:长江天险,广袤的江东。刘备占人和:汉室宗亲的名义,又不受曹操辖制,民间人心思汉。

但在战术上就不能套用这句话了。典型的官渡之战:曹操上有皇帝捣乱,袁绍四世三公的名号有极大影响力,天时上曹操落下风;地利上,袁绍兵精粮足,北部四州之力,又没有天险阻隔,曹操还是落下风;人和上,曹操治下,世家大族多与袁绍暗通,同样曹操落下风。但最终还是曹操战胜。这里面就是人谋起了关键作用。

不过“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这话本来就是指战略层面的,如果用战术层面来看,当然有问题。不过问题不在这句话本身,而是应用的地方错了。

现实运用方面,就是一个人想发展好,首先要人和,也就是要让大部分人对你心服口服,要让大部分人在关键时刻能够支持你帮助你。最后才是天时,也就是机会。只要你有人和,天时早晚回来,而且你错过了一个天时(机会)你的人和也会让你又有新的机会。总之有人和就基本上赢了。


历史凌玉龙


在职场上,如果有遇到过岗位竞争,就能更加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看完其他人的评论,会觉得都是哲学家出身,没有体会过老百姓的苦衷。

在职场中,刚好有一个领导岗位空缺,小黑和小白是两位潜在的继承者。由于小黑在当地生活的更久,积累的客户资源、人际关系更多,并且工作经验和能力上也比小白强。所以,同事们都认为小黑最大概率能得选。

而结果呢?会写这个例子,显然是小白获得了那个岗位。为什么呢?因为决定岗位给予哪位员工的领导是小白的隐形亲戚,或者他是小白之前的“师傅”,等等因素。

反正小白得选了,因为他的人际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当然,并不是说明这个社会多么黑暗,而是就事论事。职场人士,除了会做事,必要的人际关系也是在所难免的。最关键的是,要学会追随领导。


书中夜问


兵法有云:兵败如山倒。淝水之战,号称百万之众的前秦为什么会败给东晋八万多人?说到底就是将士离心所致,前秦有很多鲜卑人和羌族人从内心底根本不服符坚,因而才导致淝水之战的失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文章从兵家的角度来说明对于一场战争来说拥有好的天道和时机,不如利用地理优势来抗击敌军有胜算优势。而利用地理优势来取得战争的胜利则不如有一群同心同德的虎狼之师有优势。

此文的巧妙就是孟子从军事角度来通俗的说明在一场战争中的取胜因素,然后再由一场战争来引出一个国家战略问题。再从国家战略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然后以此为推论来劝说统治者实行仁政。

虽然,孟子的目的在于推行仁政,但他的这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光说出了兵家必胜的因素,还说出来国家兴盛的根源。






梦归秋尘


孟子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时”又次之,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实际 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 国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闭关锁国是没有出 路的。要改革,要开放,要提高自己的国力,让老百姓安居炙业。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极点,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会顺从归服。那就必然会出现孔子所说的那种情况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各国人士 都来申请留学,申请经商,甚至携带妻子儿女前来申请移民定居 哪里还用得着“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赶也赶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这样成了名言,以至于我们为 现在还常常用它来评价国际关系,谴责霸权主义者。 当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样是名言,而且, 还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商业竞争、体育比赛尤其是足球比赛的狂热 之中。这充分说明它所蕴含的哲理是丰富、深刻而具广阔的延展 性的。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谁说“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财呢?


长春翟国军


古人曰“一命二运三风水”,意思是说,命来至于何等家庭里是改变不了的,但自己的“命运”通过努力调整可以改变的,在这里的“风水”代表的是个人修行,言行及魅力。

命不如努力,努力不如命运,命运不如自己的修行好。有孝心,心胸开阔,为人做事心存善念,乐于助人自然会受到人人尊敬和敬仰,自然自己就会有自己大的格局,自己的魅力自然会强大起来。人生自然就会有色彩,有意义。你说呢???


三木易和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三 者到底谁最重要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如我们在注释中所引, 荀子曾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论述过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但 他并没有区分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 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时”又次之。这是与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贯思想分 军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实际 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 国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闭关锁国是没有出 路的。要改革,要开放,要提高自己的国力,让老百姓安居炙业。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极点,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会顺从归服。那就必然会出现孔子所说的那种情况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各国人士 都来申请留学,申请经商,甚至携带妻子儿女前来申请移民定居 哪里还用得着“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赶也赶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这样成了名言,以至于我们为 现在还常常用它来评价国际关系,谴责霸权主义者。 当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样是名言,而且, 还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商业竞争、体育比赛尤其是足球比赛的狂热 之中。这充分说明它所蕴含的哲理是丰富、深刻而具广阔的延展 性的。


潮州特产凤凰茶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见《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天气的阴晴寒暑。地利:指高城深池,山川险阻。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这两句大意是:(在作战中)有良好的天气,不如占据有利的地理形势;有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深得人心,同仇敌忾。

〜两句知名度高,它不仅说明在战争中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就是做别的事情,也应争取群众支持,深得民心,才能把事情办好。 作者用层层递进的方法,突出地强调了“人和”即得民心的重要性。

欲得民心,就必须行仁政,行仁政就能无敌于天下;反之,不行仁政,失掉民心,就必然失败。这是孟子的本意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