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湘”堂」茶陵县秩堂镇传统美食掠影(一)

春节以来,餐饮业因疫情受到很大冲击,无论老字号还是新招牌,都在逆境中寻求突破。3月13日晚,株洲市领导带头到餐饮单位消费,协调解决餐饮行业发展难题,支持推动餐饮单位安全有序复工复业。

春暖花开,疫情缓解。被家常菜暖了两个月的胃,向往何方美食呢?株洲新闻网推出《食“湘”堂》系列报道,推介株洲特色美食,助力餐饮业回暖。

今天推介的是茶陵县秩堂镇传统美食,文图均为谭穆喜先生创作。

谭穆喜先生是土生土长秩堂人,工作之余及退休之后,笔耕不辍,赋诗作联,写作撰文,曾著述和主编《穆斋茶余录》《世家鼎新》《三大学士故里》《秩堂镇志》《茶陵谭氏通志》《毗塘谭氏惇伦堂九修族谱》和《茶陵诗联》等文学作品、历史文化丛书、地方史志和族谱家乘,共计33卷、1500余万字,在省、市、县媒体发表研讨论文和诗词楹联及文艺作品300余篇(首、副)。首任茶陵诗词楹联协会主席十年,创成了茶陵“中华诗词之乡”,是省市诗词协会、楹联家协会的多届理亊,是中国楹联家学会会员,其楹联作品在多年的《对联中国》中获奖,被评为“湖南对联文化传承人”。2016年被授予“茶陵县第四届李东阳文艺奖一一特别贡献奖”。2019年11月在湖南株洲“中国动力谷杯”中华诗词全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现任茶陵诗联协会名誉主席。

美食津津,乡愁悠悠一一毓秀秩堂传统美食掠影

谭穆喜

千年古镇秩堂镇,史称“茶乡”,也谓“上三都”,现辖12个村,2.9万人口,总面积165平方公里,位于茶陵县城东四十四公里的偏隅之地,与江西一山之隔,地处“吴头楚尾”。这里,山川形胜,毓秀钟灵;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明清两朝,曾因迭出明代首辅大学士、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明代会元、文渊阁大学士张治,清代协办内阁大学士彭维新,被荣冠“三大学士故里”盛名,享誉古今。

秩堂虽处偏远山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长期来,由于江西古庐陵文化的传入影响,以及与湖湘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鲜明特色的地域历史文化、学士名人文化、祠堂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自然景观和风景名胜文化等系列文化。其中饮食文化,享誉盛名,颇具影响。因地处吴楚之界,四面环山,自然镶嵌长天垅、田湖垅和小田垅三大盆地。境内山俊美,地丰膄,水充沛,又山冈起伏,丘陵绵绵;沟渠纵横,流水潺潺;道路阡陌,田畴连连;屋舍群落,炊烟袅袅;林木葱茏,花团簇簇;气候适宜,水旱无忧。由于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农耕条件十分优越,天道酬勤,物产丰饶,自古是湘东富庶之地。一直来,这里山水自然齐荣,人物和谐共生,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极大的满足自给自足的生活需求,五谷自产自收,茶叶自制自品,茶油自种自榨,六畜自养自食,冬酒自酿自饮,菜肴自作自尝。当地生活条件的宽裕,必然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的餐饮美食上,经年累月,发掘探索,创造了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厨艺,保持了原汁原味原生态,美酒美食美风情,从而使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传承至今。

秩堂的传统美食,是历代秩堂人技艺才智的创举,是勤劳智慧的结晶,是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地方浓郁独特民俗文化的体现,更是历史传统文化的丰富积淀,值得发掘研究、传承弘扬。古往今来,在秩堂系列传统美食中,尤以如下十二大美食,最具特色和品质,声名享誉湘赣。

★腊 肉

秩堂的腊肉,是当地具有悠久历史的“非遗”食物,是最具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美食。每年冬至节,依时遵俗,各家各户杀猪腊肉,一般一户一头,多的二至三头。改革开放后,专业集中饲养水平高,农户很少饲养,腊肉材料基本向市场购买。制作程序和方法是:

一、选肉买肉。尽量选择带皮的猪腰排肉,不肥不瘦最好。

二、抺盐腌制。把猪肉切成四至五斤的条块形,双面抺盐(每斤肉十至十五克的盐,咸淡适中),放入器皿中腌渍。

三、凉放火熏。肉腌渍五至七天后,用50度左右热水冲洗一下,去白色涎液,逐块用铁絲扎孔串上,悬挂凉放一天,滴渍水,除腥味,最后悬挂灶台上,离地面高二米左右,由柴火自然熏烤,连续几年保持不会变质。现在柴火灶少了,大多釆用联户集中搭蓬熏制。期间,可烧桔皮、桂皮、油茶壳、花生壳等芳香物,禁用松柴和煤炭炉,两者积炭涩味,影响成色品质。这样,连续熏烤半月即可。

四、烹饪食用。腊肉的烹饪技艺,很有地方特色。一是清蒸腊肉块。根据宴客需求,把一块腊肉切下来,放在柴火上把猪皮烧焦烧软,然后洗干净,整块直接入锅清蒸。待猪皮软烂后,起锅上砧板切成块片,只见肥肉晶莹透明,瘦肉鲜红香艳,不放任何调料上桌,清香纯真,风味原始天然。二是腊肉炒黄豆。取肥腊肉片若干,先放热锅爆炒出油,然后放入黄豆煎炒至熟,香味扑鼻,又脆又香,是下酒的首选。三是蔬菜炒腊肉。根据时令季节,主要由冬笋、春笋、大蒜(叶、苔)、萝卜干等,分别与腊肉伴炒,虽是家常菜,但风味地道,各有千秋。

五、品质特色:不咸不淡,干燥有型,成色腊黄,通体烟香,风味纯正,馨韵悠长。

「食“湘”堂」茶陵县秩堂镇传统美食掠影(一)

诗赞曰:

曾历寒冬柴火熏,

方成烟色溢芳芬。

清蒸爆炒皆随客,

美味名声远近闻。

★ 红 烧 肉

红烧肉,俗称“坨子肉”,是秩堂人待客摆宴的主打菜和招牌菜,厨艺制作很讲究。一般用于大型酒宴,一、二百斤猪肉,用大铁锅炒作焖熟,每桌酒席上盛一大脸盆(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改善,为减少油脂油腻,改为小盆或斗碗),放置酒席正当中,四围配置十至十二碗菜肴,席名"鸡婆带崽宴″,雅称“众星捧月宴”,体面大气,别有风情。

一、材料:釆用带皮剔骨猪肉,五花肉更佳。

二、厨具:主要是 铁锅、木铲(一杆类似划船的桨,不用铁铲,因铁铲容易把熟透的红烧肉块弄碎,损坏棱角形象)、柴火灶三大要件。

三、制作:先把猪肉用热烙铁烙毛、松皮,清洗后放滾水里焯一下,去腥去味去油,待冷却缩硬成块形后,切成四角或三角形的肉坨。接着倒入大铁锅中,用茶油翻炒(一般按一百斤猪肉,配茶油、冬酒各三斤),待六成熟淋冬酒,放食盐和酱油翻炒,尽量不用水,温柴火直至焖熟起锅。

四、特色:棱角分明,色泽金黄,肉香扑鼻,肥而不腻,回味无穷。

「食“湘”堂」茶陵县秩堂镇传统美食掠影(一)

诗赞曰:

棱状分明四角方,

盈盆秀色灿金黄。

油光亮泽无肥腻,

酥糯融和满口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