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复工复产“免疫针”

近日,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包括湖南省在内的多个省(区、直辖市)实现住院病例“清零”。在疫情防控下抓好春耕生产、打好复工复产“免疫针”,事关百姓群众基本生计生活,事关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事关脱贫攻坚如期全面收官。

然而,为社会生活按下“暂停键”不容易,为复工复产提供“加速度”也面临困难挑战。有的地方复工返工材料众多、审批复杂、效率低下;一些工厂遇到防疫物资短缺、劳力不足、配件不够、物流不畅、资金“断流”等问题;尤其在广大农村偏远地区,扶贫产业项目的暂缓推进、微小型工地工厂的延期开工、务工贫困户的跨省出行受阻,直接影响到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效果,影响到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群众的生存。如何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部署:“采取差异化策略,适时启动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的复工复产”。通过慎终如始、有力有效的防控手段,契合实际、因势而动的政策措施,目标不变、靶心不散的态度作风,来答好复工复产的“考卷”,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打好复工复产“免疫针”,要简审批、优流程,破除复工返工“行路难”。基层单位组织要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党中央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规定要求,精准有序稳妥推动复工复产,及时纠正偏颇、极端做法,不搞简单化“一关了之”“一停了之”;要结合当地经济结构和风险等级,拿出具体可行方案,规范流程、精简资料、提高效率,释放积极信号。与此同时,建立应急预案和风险规避机制,营造敢作为、能作为的氛围,帮助基层干部克服“复工有疫情就追责”的畏惧心理,鼓励他们多担当、多负责。另外,还要加大对“健康证明”的支持力度,倡导就近就简办理;摸清工人返工和企业用工需求,做细返程工人专车包车“点对点”运送服务,加强对接联络,确保目的地安全高效接收。

打好复工复产“免疫针”,要补物资、保供销,畅通造血循环“大动脉”。复工复产关乎国计民生,防疫物资是前提和保障。防疫物资的缺乏是当前制约大小企业、工厂、扶贫车间开工的“绊脚石”“悬头剑”。想要慎始如终护好疫情防控这条“安全线”,就要求相关部门及时获取第一手数据,想法子、找路子筹措、采购、协调好防疫物资,保障供应上的持续性;还要加强监管,根据企业员工数量和场所等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医学观察点,规范管理消杀及体温检测等工作。同时,要多方接洽沟通、努力实现产供销有机衔接。协助企业补齐产业上下游供需“短板”,开辟保供“绿色通道”,疏通物流“堵点”,实现快速核查、快速检验、快速放行;打通线上渠道,发挥“微”媒体优势做好宣传推广,确保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

打好复工复产“免疫针”,要抓落实、扩就业,勇当生产消费“服务员”。政府这只“有形之手”要做足“绣花功夫”、下好“精准棋”,坚持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领导干部要成为“参与者”,深入企业工厂、扶贫车间,主动服务指导,帮助消除复工复产的障碍、困难,填补政策措施的缺陷、不足;主管单位应尽快尽早落实国务院“减费降税”举措,积极联系金融机构开发复工复产小额信贷服务,堵住微小企业资金断流“缺口”,并持续完善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提振企业风险抵御能力;还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地域优势和重大工程工程项目,吸引投资招工,扩大就业面,激发用工潜力。同时,要逐步逐类“松绑”辖区服务快消业,加快释放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使实体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复工复产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关乎国计民生,贵在实效。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如履薄冰的责任感、泰山压顶的紧迫感、号角催征的光荣感,面对面击打疫情防控“痛处”、实打实命中复工复产“靶心”、硬碰硬啃牢脱贫攻坚“骨头”,全面夺取“双线战役”的伟大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