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茶叶第一乡 文


1

大凡一个地方有名或出众,不外乎人杰地灵,抑或物华天宝,所谓天、地、人、物。我独以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称的“四美”,即开篇总挈全文的“物华天宝”与“人杰地灵”。此后盛唐诗中的江南,兼具“四美”,一直影响到今天。

信阳号称“北国江南”或“江南北国”,自然离不开物华天宝与人杰地灵。信阳的天宝、地灵、人杰尚不去议论,此文单论物华。信阳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又位于东西之中心,是动植物理想的生长与栖息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自古北方的植物迁往南方,或南方的植物迁向北方,若不能适应气候,大多需要先在信阳栽培一段时间,此之为过渡。据统计,信阳境内有动物今有2031种,高等植物有2200多种,光鸡公山就有植物1700多种。在动植物之中,称得上土特产的,有茶叶、白果、板栗、猕猴桃、淮南麻鸭、固始鸡鹅、新县黑猪、潢川甲鱼、光山青虾、南湾鱼,此外还有息县香米和潢川贡面。

尤其是所产绿茶,已由“豫毛峰”改称“信阳毛尖”,成为信阳名片中最醒目的头衔。此一改称更彰显信阳特色,体现了群众的智慧,而“豫毛峰”则是官方命名。

其实,信阳茶是信阳境内最早成为贡品的土特产,据推测始于东周时代的申国、弦国等国。东周迁都洛阳,巴蜀贡献路断,茶叶的进贡转由江汉及淮南诸国。到了唐朝,陆羽将全国分为八大产茶区,淮南茶区包括6个州郡。《茶经》曰:“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

唐朝时淮南茶作为贡茶,仍然采用云南、四川等地传入中原的古老制茶方法,压成饼状,俗称“大模茶”。北宋时科技发展,制茶技艺也有了提高,淮南茶始为散叶茶,对茶叶的品质及采摘时间也有了更多探索,如贡茶名称分类有“龙溪”“雨前”雨后“等。北宋的工业农业科技经济全面发展,带动北宋的人口达到空前绝后从秦汉直到明朝的峰值,茶叶却成为普通百姓人家必备品,不再是贵族士大夫阶层专用。信阳茶业也随之进入历史最繁荣时期,其产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明代闭关锁国,加之横征暴敛,茶业凋零,信阳茶农自此几近绝迹,茶叶转入自给自足阶段。直到晚清信阳州出现八大茶社。

中原茶叶第一乡   文/余长城


2

上节所言均并非我所亲历亲见,所以写作时便显得特别困乏,行文中需加以斟酌,乃至考证。但所写内容并未触及主题,权且当个引子。

文章之所以不能开门见山,乃欲其阔大,如同厅堂设置屏障。是故引子越长,正文当需更长。我一直很疑惑,一首《縢王阁诗》,竟用了那么长的引子,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但倘若我将此文写得过于阔大,则不合于标题狭隘的命名,脱离了茶叶去写一些陈年旧事,于我虽很轻易,于读者则不见得欢喜。

首先我要介绍这个乡是中原哪一个乡,因为标题中并没有注明,但中原茶乡无疑都在信阳。河南省地方史志办主办的《中州今古》杂志,曾在1999年第6期以“中原茶叶第一乡——八里畈乡”为题写过一篇文章。放在1999年,那篇文章的标题毫无争议,省史志办是个严谨的单位,所写的都是对历史负责的;但倘若今天仍用这个标题,势必引起董家河乡、浉河港乡等众多茶乡的争议。标题所用的引号,表示它是某个人说过的话或题过的字,这个人就是李德生将军。

我确定见过这七个字,它并不显眼,既未高悬在半空中,也未被描成朱红,不经意是很难注意到的。或许是八里畈乡政府的低调,七个字简简单单地刻在一块水泥预制板上,立在南信叶公路经过八里畈乡的路口。除了八里畈人,谁会注意到这几个字呢?

其时作为国家退休领导人之一的李德生将军,他说过的话和题过的字都是有份量的,也不可能在当时引起争议。但是,若我今天重讲这句话,而不注明年代的话,则争议是显然一定会发生的,甚至会招来骂声。古往今来,不管在哪个地方争哪个第一,第一只能局限于当时的一小段时间,所以“淮南(茶)以光州上”这话放在现在就毫无意义了,就像新乡早已不是新乡,新县还是新县。

为什么八里畈会成为新县种茶最多的乡?这与八里畈的地貌有关。新县约三分之二为深山区,另三分之一为浅山区,八里畈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浅山区。“畈,田畈,平畴也。”(《古今韵会》)。平原不适合种茶,深山区也不适合种茶,唯有浅山区最适合种茶。八里畈的地形地貌,与董家河乡、浉河港乡差不多。古之光州,北为平原,南为山区,产茶区集中在今天的新县、商城县及固始县和光山县一小部分。

中原茶叶第一乡   文/余长城


3

我出生在一个地貌大变化时代,主要是因为兴修水利。我出生那年,新县香山湖水库与光山县泼陂河水库建成,此外还有八里畈乡的长洲河水库建成。但于我看不到这些变化,或者说我没有经历过这些变化。当我稍懂事并认识世界时,这一切已经定型了。

我的爷爷经历过这一切,他出生于光山县,后划入新县。但是他的二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仍嫁到光山老家附近。因为泼陂河水库拆迁,爷爷的两个姐姐迁到很远,远到我永远不想去给两位姑奶奶拜年。

我二姑奶家的大儿子后来又偷偷地跑上来(返回原村)。其时已经分田到户,生产队撤了,所有的农民仿佛一下子都少了约束。他把分到的土地交给弟弟种,一家人回到原村,在山岗上简简单单地盖了三间土坯房。做什么工作呢?没有土地,当然被看作不务正业。表婶除了生孩子外的唯一工作,我听到的只有摘茶,表叔“靠水吃水”(非正常捕鱼),并打些短工。

在土地分包到户之前,我们生产队是没有茶园的,但是大队有一个很大的茶场,是和林场合在一起的。茶场的面积明显多过林场的面积,所以名为燕窝茶场。二者面积很好比较,因为杉树林间都套种有茶叶,而专门的茶园则没有任何树木。据我所知,全乡几乎每个大队都有茶场,但不一定都有林场。

茶场很富有,特别是在八十年代,茶场给村部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以至每个村干部都率先盖起了红砖瓦房,也是农村最早吃王八的和被人骂作王八羔子的。茶厂不仅有茶园和杉树林,还有大片的梨园、西瓜园,还有养殖业,还有全村最大的水库。

土地承包以后,茶场出现用工短缺,因此每个采茶季节都要请全村人采茶,无论老少男女,论斤付酬。在春茶刚开园的时候,最快的手一天能采一百斤多一点,而我一天最多只能采二十多斤,相当于我奶奶的速度。

而我们自己家的茶园则是“得空儿”采摘。在我们村庄,坡地的面积大约是水田面积的三倍,在人均不足一亩田的情况下,人均有近三亩坡地,这还不包括山林(山林仍归集体)。贫瘠的山地最先被改成茶园,后来连肥沃的坡地也改成茶园了。到八十年代中期,再没有人种小麦了,坡地除了各留一块种花生、红薯、黄豆、芝麻之外,全种上了茶叶。

最先开劈成茶园的是一块被称为“猪洼”的地方,猪洼原是猪的牧场,奶奶那时给生产队放猪。包田到户后,牛、猪也分了,猪洼就显得多余。因为山多,许多人将山边开成茶园。

中原茶叶第一乡   文/余长城


4

1984年是个分水岭,因为1984年春天八里畈乡用上了电力。那一年,我们通过电视看到了国庆阅兵。

电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包括打米、打面,以及炒茶等作业,甚至包括木匠锯木,可怕的电锯!电灯延长了夜晚工作时间,让勤劳的人更加勤劳,早起晚睡。

我四口之家竟然砌了两口炒茶叶锅灶,十二岁的我也要学习炒茶。炒茶都是在夜晚进行,白天采茶,夜晚炒茶。炒出来的干茶叫“把子茶”,也叫“(豫)毛峰”。“毛峰”是贩子的叫法,一些人成了专业茶叶贩子,是他们将“把子茶”变成了“毛峰”销往外地。

也有人炒制龙井,价格是“毛峰”的五至十倍,我的三舅就是炒龙井的。炒龙井用专门的“龙井锅”,电控温度。因为温度控制在五六十度,以至每小时只能炒干四两,一个不眠之夜也只能炒出四斤。

仿佛是电灯给农村人开了眼界,也给农村人带来财富,包括时间。这一年,几乎所有的农村人都开窍了。茶叶贩子之后,出现了文物贩子;理发匠失业,理发店出现;电影放映员失业,电影院出现;学校的破铜玲仍在,电铃出现。每天早上,学校的广播大喇叭响起,我在一公里外的村庄清晰可闻。

茶场也购买了新的炒茶机器,是我最早见到的大工业设备。巨大的旋转的机器,上下翻滚的茶叶,我们把它炒出来的茶叶称“机器茶”,茶场的人偏叫它“精制茶”。不管是“机器茶”还是“精制茶”,总归没有“把子茶”好喝。据说,叶片最老、品质最差的机器茶中会加入茉莉花,加工成“茉莉花茶”。

这一年,新县出了第一批出国务工人员,输出到伊拉克。在电视中,人们经常听到深圳这个名字,但是新华字典中却查不出“圳”这个字。这一年,“严打”后的漏网小鱼最先去了南方。这一年,我初二的一位同学参与拦路抢劫茶叶贩子反被打成重伤,按校长在学校大会上的说法是“大便屙脓,小便屙血”。

和我同年诞生的浒湾大桥是寨檀公路上跨越潢河的一座大型石拱桥,桥北端有两段山洞。在没有电灯的黑暗中,即使在中午也显得阴森可怕,这两段山洞是“剪径”的最佳埋伏地点。但是,新县茶叶贩子们用对付景阳冈老虎的的相同办法,那就是结伙而行。贼人虽多,茶叶贩子更加势多,贼人的凶器是很短的匕首,而茶叶贩子的自卫武器是丈余长的扁担。

中原茶叶第一乡   文/余长城


5

谁见过农村的茶壶、酒壶,以及茶杯、酒杯?农村的茶杯与小酒杯如同斗与升的关系,长相极为相似,大都是白瓷,酒杯容量约为二钱,茶杯容量约为二两。

生产队时期,茶叶极为贵重,仅为招待客人,我家每年的用量不到一斤。自从私人开始种茶后,茶叶就敞开了喝,特别是到了夏天,父亲和我都喜欢对着茶壶嘴牛饮。最初是喝更便宜的买来的机器茶,后来改喝自家炒的把子茶,因为把子茶越来越不值钱了。当龙井茶由一百元一斤跌到二十几元一斤时,再也没有人做龙井茶了;当毛峰茶由一二十元一斤跌到四五元一斤时,农民也失去了采茶的乐趣。

采茶女变成了工厂女工。大约从九十年代起,茶园就慢慢荒废下来,连同稻田和坡地。稻田刚开始“让”给别人种的时候,多少还能返点粮食,后来不返粮食也没有人种了,多数冲田都荒芜起来。茶园也是如此。

于是,日本人到新县来种粮食,日本人到新县来种茶叶。日本人将茶厂选在八里畈乡,取名河南新林茶叶有限公司,中日合资。这是真正的茶厂,而不再是茶场。关于“薮北茶”和“新林玉露”这里就不多说,但是因为李德生上将的参观与题词,于是就有了“中原茶叶第一乡”的美誉。

当此美誉之时,将军并没有看到私人茶园正走向荒芜,正如远去深圳的新县诗人“远洋”所写——“空心村”出现了。同时,一个新的名词被广泛认可——“农民工”。当将军题词之时,他或许知道也或许不知道,八里畈乡已经改为镇了,信阳市(县级)已经改为浉河区了。在新县农民自动放弃茶园的同时,浉河区已经把茶业作为主导产业,列入第一个五年规划,之后又作为优势产业列为第二个五年规划,再之后作为支柱产业列为第三个五年规划。

玻璃代替了瓷器,不管是茶杯还是酒杯,都换成了新的玻璃杯子,这也是一场晚来的工业革命。酒壶消失了,茶壶也消失了,这又是一种什么革命呢?新的茶厂,不过是一种新的光鲜的杯子,而家庭茶园,却是我心中永久的茶壶啊。(图:党智华)

中原茶叶第一乡   文/余长城


余长城,1972年生于新县,少年写诗,后自弃,2008年诗歌归来。诗歌见于各种年选、年鉴,偶写散文、小说,兼研信阳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