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起生物安全“防火牆”,從容面對生物威脅

觀點 | 築起生物安全“防火牆”,從容面對生物威脅

此次疫情的發生凸顯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據悉,中國將盡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和制度保障體系。生物安全所包含的範疇很廣,其中包括了生物因子。如果生物因子控制不好,就可能引發疫情。隨著生物威脅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物防禦能力也必須不斷提高。

原文 :《有效應對生物安全風險》

作者 |上海政法學院 楊彤丹

圖片 |網絡

观点 | 筑起生物安全“防火墙”,从容面对生物威胁

生物威脅是國際社會面臨的最嚴重的威脅之一。生物威脅不僅包括自然發生的生物威脅,而且包括蓄意製造和意外發生的生物威脅。當前,我國生物安全風險形勢嚴峻,亟需高度重視並有效應對。

我國受傳統生物威脅和非傳統生物威脅兩方面同時夾擊,生物威脅將長期存在。病原體又貫穿於歷史發展的全過程,生物安全形勢嚴峻。這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以自然發生的生物威脅為主要代表的傳統生物威脅形勢更加嚴峻。城市化進程、對生物棲息地的侵佔以及人員流動的加速等增加了現代社會傳染性疾病的擴散能力。非典、流感、非洲豬瘟、埃博拉病毒、新冠病毒等自然因素引起的重大傳染病及動植物疫情仍將長期侵擾全球社會。

第二,蓄意製造的生物威脅隨時可能發生。新的基因編輯技術不僅擴大了基因編輯的範圍,而且擴大了由誰完成的可能性,降低了從事生物技術研究的門檻。

观点 | 筑起生物安全“防火墙”,从容面对生物威胁

美國生物黑客群體在線註冊超過5000人,保守估計,僅美國生物黑客和個體公民生物科學家就至少有30000人。賀建奎事件也同樣給中國社會敲響了警鐘。生物犯罪、生物間諜、生物武器、生物恐怖主義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國家安全圖景。

第三,意外發生的生物威脅不時凸顯。新加坡和臺灣實驗室曾先後發生實驗室病毒洩漏事故,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曾丟失大量SARS樣本。美國政府實驗室也頻現漏洞,例如連曝炭疽桿菌、天花病毒和H5N1禽流感病毒事故,美國國防部猶他州陸軍實驗室曾反覆出現炭疽病原體處理不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實驗室蓖麻毒素亂放百年,美國食藥監實驗室違規存儲葡萄球菌腸毒素等等,說明即便是全球最好的實驗室也有可能出錯。又如,2004年4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實驗室發生SARS病毒感染,導致862人被醫學隔離;

观点 | 筑起生物安全“防火墙”,从容面对生物威胁

2015年清華實驗室爆炸;2019年12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近百人感染布魯氏菌。

不管是哪種生物威脅,都可能造成大量的疾病、殘障,奪走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引發民眾嚴重的心理焦慮,極大地影響國際交流和貿易,對經濟、社會和國家造成災難性的破壞。因此,單單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已經不足以保護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當前迫切需要從國家戰略角度全面構建我國的生物防禦體系。事實上,美國已將其國家生物防禦戰略納入國家安全戰略體系之中,並將之提高到整個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習近平總書記這次也強調要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

观点 | 筑起生物安全“防火墙”,从容面对生物威胁

我國國家生物防禦體系必須積極有效地預防和應對自然發生、意外或蓄意製造的生物威脅,並具備從生物事故中恢復的能力以及降低風險的能力,保護人民免受生物威脅,保護公眾健康,減少財產損失,控制疾病傳播,協調各個部門全面開展的戰略計劃,包括評估、預防、發現、準備和應對各類生物事故。國家生物防禦體系的重點是從源頭上控制疾病爆發,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方政府預防、發現和應對傳染病爆發的能力。國家生物防禦體系還必須為尖端醫療對策、生物診斷技術、生物信息監控技術等提供科研創新平臺,積極推動生物醫學發展,同時構建多部門協調合作、跨學科發展、能快速有效地應對生物威脅的綜合處理機制。

观点 | 筑起生物安全“防火墙”,从容面对生物威胁

國家生物防禦體系至少應該明確以下六部分內容:

一,確保信息通暢,從戰略層面建立風險防範意識。在操作層面,通過監測和檢測活動發現和識別生物威脅並預測生物事故。

二,做好能力建設,確保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和防範生物安全風險,利用生命科學技術改善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和治療、保護環境,同時建立相應的機制防止生命科學技術的濫用。

三,事前充分準備,加強國家生物科技的競爭力,構建堅實的技術支持平臺,支持生物防禦工作。

四,事中迅速反應,高效發佈和傳遞公共信息,給予準確、及時、可行的風險提示。

五,事後快速恢復,提供恢復支持並採取長期緩解措施。

六,加強組織保障,成立國家生物安全指導委員會,由國務院領導,全面負責國家生物防禦體系戰略部署。

雖然生物威脅的風險無法降至為零,但是我們能夠對之加以控制且必須加以控制。廣泛的威脅需要採用綜合方法來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通過構建國家生物防禦戰略體系優化我們自身的工作,加強各部門合作,全面認識、防控生物威脅,迅速對其作出回應,快速恢復社會正常秩序。

观点 | 筑起生物安全“防火墙”,从容面对生物威胁

我們面對的問題已經不是下一次生物事故是否會發生,而是它將會在何時發生。隨著生物威脅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物防禦能力也必須不斷提高。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97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戰疫 | 戰勝疫情,“信任”是最大的力量

外刊 | 人工智能+生物技術,融合應對健康挑戰

若再遇新型傳染病,我們該如何應對?| 社會科學報

观点 | 筑起生物安全“防火墙”,从容面对生物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