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請放下你的“釘”!

因為疫情影響,我們不能按時返校,也不能出門。作為畢業班輔導員,面對撲面而來的心理疏導、學業預警、就業指導、考研調劑……我們的工作似乎一刻都停不下來。與此同時,工作能否順利開展離不開學生的支持與配合,數據統計、釘釘打卡、在線學習……每一項都需要他們自主獨立,嚴格規範的完成。多日的遠程工作,線上交流,使我又重新認識了每一位同學。


防疫期間,學生小雯幫我彙總了《2020屆畢業生精準分類指導信息統計表》,在這個本只需要一張表格的後面,條理清晰的她分類了8張表單,二戰或調劑、待就業求職者、考研待複試、公務員選調生考試等等。


同心戰“疫”·“導”語心聲|疫情之下,請放下你的“釘”!


考研成績公佈期間,學生小茜快速統計收集了所有考研學生的成績,並且摸排了成績不理想學生的意向,協助我快速瞭解情況,開啟了考研調劑和就業幫扶工作。

同心戰“疫”·“導”語心聲|疫情之下,請放下你的“釘”!


春節期間,學生小強在村口正式負責防疫檢查工作,連續奮戰了15天,協助村子開展各項防疫工作,他用一篇題為“追光”的日誌記錄了他對這次抗疫最勇敢的付出與堅守……

同心戰“疫”·“導”語心聲|疫情之下,請放下你的“釘”!


這些同學做的工作很瑣碎很平凡,甚至於不起眼,但他們沒有任何的抱怨和不理解,反而卻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種耀眼的“光芒”,這份“光芒”是他們身上那份甘於奉獻、勇於承擔的品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這是一種忘我的高貴,一種舍小家顧大家的選擇。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可能看上去不易達到,但我們可以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手裡的每一件小事,認認真真地完成屬於自己的每一個工作。


最近,我最發怵的是每天的兩次釘釘健康打卡。數天打卡之後,我發現總是有幾個人不能按時完成。多日總結下來,我神奇的發現這群“釘子戶”永遠是那幾個。當我將這群“釘子戶”目前的狀態與在校表現聯繫起來的時候,我又一次看到了“釘”原來是他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狀態。上課遲到、不按時交作業、期末掛科多的人群裡有他們;宿舍衛生髒亂差、人際關係不融洽的人群裡也有他們;參與活動不積極、實踐活動記錄少的人群裡還有他們……

同心戰“疫”·“導”語心聲|疫情之下,請放下你的“釘”!


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這些“釘子戶”為什麼總是被“釘”?在我看來,他們之所以被“釘”,無非就是缺乏對規則的敬畏,缺乏對自我的要求,缺乏對他人的理解。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的眼裡可以沒有規則,對自己的要求可以降低標準。老師的懇切約談乃至批評教育,並不能觸動他們思想深處,讓他們有所改善。我想,對這些同學來說,當他們必須面對不想面對的結果時,誰又能替他們買單呢?


同心戰“疫”·“導”語心聲|疫情之下,請放下你的“釘”!


我的學生小楊就是我一直以來的“釘子戶”,早上愛睡懶覺,宿舍衛生做不好,作業經常不交。他心裡有自己一套“標準”,自己認為重要的才去做,不重要的就不做。比如選修課就不在他的“重要名單”裡,沒過不要緊,重修也沒關係,早早晚晚考過就行了。直到看見大四學分預警通知單,竟然還有一門選修課未修,小楊本來考研成績還不錯,可是因為學分不夠可能會延期畢業,這時他才懊悔不已,著急地打電話問我該怎麼辦。

同心戰“疫”·“導”語心聲|疫情之下,請放下你的“釘”!


我也在思考,這些“釘子戶”如何才能不被“釘”?如何能像我開篇提到的幾個學生那樣,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嚴格去要求自己,提高對自我的標準。在這裡,對於這些“釘子戶”,我給提三點建議:

1

敬畏規則而不挑戰


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在他的《實踐理性批判》中寫道:“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定律。”其實,當我們抱怨規則束縛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自我逃避,這種逃避來源於你不肯承認自己的不足,反而想去挑戰規則,適應不足。你的每一次對規則的挑戰,就是一次對自我的放縱,這種放縱久了,你便忘記了自己的底線,一錯再錯。


2

主張個性但不恣意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追求符合自己意願的發展,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人,鼓勵學生個性化成長。獨特的你可以個性但卻不能恣意,恣意的自己容易浮躁,容易自大,迷失自我。不要成為性格恣意的“釘子戶”,當被“釘”越來越少時,你的個性才會越來越被認可。我想,在那時,你便可以驕傲的回應:“我要做真正的自己!”


3

學會取捨但不自我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我們沒有辦法決定自己能得到什麼,但是我們可以決定我們放棄什麼。我們每天都要去做選擇,選擇要不要去上一堂課,選擇要不要去認真完成作業,選擇要怎麼面對大學豐富多彩的生活……這樣的取捨每天都在進行,有人選擇了努力放棄了頹廢,收穫了碩果累累;有人選擇了迷茫放棄了拼搏,最終一無所獲。當你在選擇的時候,切莫以自我為中心進行排序,切莫以當下的舒適決定取捨,重要與否,不在眼前,而是需要你心裡裝著大目標、大格局。


疫情是“考題”,我們每個人都是“答卷人”。疫情之下,請放下你的“釘”,給你的思想“把把脈”,重新認識一下自己,明確一下定位,給自己一個高要求、高標準,待疫情消散,重回校園之時,我們都將是一個全新的自己!

作者/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毛越

配圖/趙虹婕 柴蘅茜

排版/張悅

審核/王文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