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人“話”通信丨徐珺:情繫光網,一手絕活鑄就“匠心”

70年70人“話”通信丨徐珺:情繫光網,一手絕活鑄就“匠心”

今天我們與您分享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西區電信局通訊線務員徐珺的訪談,請閱。

70年70人“話”通信丨徐珺:情繫光網,一手絕活鑄就“匠心”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西區電信局通訊線務員 徐珺

文 | 梅雅鑫

仲夏時節,上海近40℃的高溫讓不少市民選擇宅在室內消暑納涼,而上海電信西區電信局的基層線務員徐珺騎著電瓶車,帶著4個工具包、幾卷網線光纜,加起來重達30kg的全套裝備奔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門為用戶修理寬帶光纜,處理電信技術領域的疑難雜症。

70年70人“話”通信丨徐珺:情繫光網,一手絕活鑄就“匠心”

圖注:騎著電瓶車穿行在上海大街小巷的徐珺

從電話線到光纖,從有線接入到無線Wi-Fi,從撥號上網到千兆寬帶,徐珺是中國通信發展與變遷的見證者。正是有眾多基層線務員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與艱辛,正是他們走街串巷、日曬雨淋、爬杆佈線、彎腰裝機,通信網絡才得以建成和維繫,從而把現代信息文明帶進千家萬戶。

如今的徐珺,已經從一名初級工成長為高級技師,且成為業內認可的“中國光纖接入第一人”。“把它做到極致,將光纖接入變成一門精緻的藝術,將上海變成網速最快的城市。”這是徐珺努力的目標。

1、平凡人眼中的“穩定”工作

“1994年初中畢業後,父親和我一起填寫了志願書,機緣巧合下我進入原上海市電話局技校學習,專業是線務員。”談及選擇通信行業的緣由,徐珺的初衷很樸素——穩定可靠。

1994年徐珺家裡才裝上電話,家中也沒有在郵電行業工作的的親人,父親希望徐珺有一份穩定可靠的工作。雖然“線務員”這個崗位徐珺感到很陌生,但當時電話業務正好處於大發展階段,很多人都認為電話局是一個很好的就業單位。這份“穩定”的工作,徐珺一干就是23年,從1996年進入電話局實習至今,他經歷了有線接入變化的各個階段。

徐珺還是實習生時,電話業務的安裝和維修並非易事,作為一個懵懂的學徒,師傅覺得他引入線佈線綁紮速度慢,幹活不夠麻利。於是徐珺就利用業餘時間在實習單位的圍牆上練習室外引入線的綁紮,通過練習提升自己的技能,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這件事情讓他明白一個道理:勤能補拙。

在互聯網發展初期,Modem調制解調器撥號上網、ISDN一線通業務的安裝和維修層出不窮,時代的變化促進徐珺自學計算機及網絡基礎知識,從一名普通電話線務員轉型成為數字終端維修線務員。

正是由於徐珺遇到困難不退縮、不放棄,班組逐漸將一些攻堅的任務交給他。“我參與過南京西路沿線公話線路的維修整治,參與過當時所在分局載波電話的割接退網工作,看似簡單的一根根線路布放卻能解決企業和客戶的需求,讓自己的價值得以體現,這使我充滿獲得感。”徐珺回憶道。

70年70人“話”通信丨徐珺:情繫光網,一手絕活鑄就“匠心”

圖注:徐珺登高檢測架空線路是否帶電

2、堅守一線23年,專治疑難雜症

從銅纜到光網,從單一的接入到複雜的組網,安裝維護施工使用的工具和儀表也不斷更新變化。徐珺談到,早期室外入戶光纜施工方法源於日本,但是由於我國建築密度情況不一,因此外來的辦法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徐珺和他的同事提出改進方案:將原來銅線佈線支架加以利用,用一個大一些的螺栓拉鉤固定更多的線纜,利舊也方便。

徐珺通過學習和反覆實踐,在“光纖美觀隱蔽入戶”上取得了突破——“暗管入戶四小工具”及操作法正式誕生。

70年70人“話”通信丨徐珺:情繫光網,一手絕活鑄就“匠心”

圖注:徐珺在吊頂穿線

幾元的吹管器能替代數昂貴內窺鏡,判斷暗管情況;30元的自制牽引繩能適應短距離的穿放和牽引;徐珺的團隊改進了穿管器的穿引頭及銜接部位,降低成本適用中國暗管;10元的控油瓶改裝後變成節省又便於傾倒潤滑液的容器。同時徐珺還編寫了詳細的暗管入戶操作方法並拍攝了教學視頻,將經驗方法進行分享,提高線務員的暗線入戶能力。

“我和夥伴們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通過幾千次的穿放測試,充分檢驗了這些工具和方法的實用性。目前我們穿通的歷史最久遠的暗管管齡近80年,並形成了多個百分百暗線入戶大樓。”徐珺驕傲地說。他們通過各種形式普及“四小工具”和操作方法,使上海電信暗線穿通率從10%提升到了51.6%,穿管器還走出國門登上了世界寬帶論壇的舞臺。

在對老建築的光網改造中,沒辦法暗管入戶,明線布放又有困難,那麼可以用另一個絕招——隱形光纜,只要有1毫米的縫隙,無需打洞無需釘固,光纜就能美觀入戶。徐珺和夥伴們在2012年提出利用900微米的光纖跳線芯線進行布放。時至今日,徐珺及其同事以“線務員感知度”為標準進行了反覆測試比較,在行業標準制定過程中,他們提出降低隱形光纜的抗拉力。通過實驗和實踐,他們提出了一套隱形光纜的施工方法,並已經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將其實際施工經驗和總結融入標準之中。

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用標準來對標設計,用實用廉價的方法來執行,這是徐珺和團隊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雖然都是小發明小改進,但卻用處極大。他們一直用這句話來形容:我們在海邊撿起普通的貝殼,向你展示它的不同之處。

70年70人“話”通信丨徐珺:情繫光網,一手絕活鑄就“匠心”

圖注:徐珺扛著梯子檢修架空入戶光纜

3、“匠心”傳承:簡單的事用心做

基於徐珺的突出貢獻和綜合素質,公司曾經想讓他走上管理崗位,但被徐珺婉拒了。他向記者坦言:“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管理工作,我的性格脾氣還是適合搞技術。”

他一手建立起中國首個專注於通信線務技術的網站“線務員之家”,把自己所有一線服務和創新實踐經歷都放在網絡上,並且帶動了很多粉絲在網站上進行交流分享。他主動聯繫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信息網絡佈線項目中國國家隊選手阮維卓,給阮維卓贈送穿管器,那次,中國隊選手獲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績。

“有時候喜歡一件事、痴迷一件事,不會覺得累和苦,從中可以獲得快樂和成就感,即使再小的事也是如此,這樣的感覺一直伴我至今。”在徐珺看來,正是由於在ISDN技術學習中打好了基礎,ADSL業務上手相對而言簡單一些,但隨之而來也有很多新的挑戰,例如ADSL特性和銅線的各類問題容易引發各類故障,使徐珺意識到不能單一的依賴經驗積累,而是學會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學習和數據收集。

憑著工匠精神學習、思考、創新、實踐,徐珺一直從容應對新的變化和挑戰。他心中的“工匠精神”是純粹的、堅韌的、智慧的、極致的、利他的。擁有它的人會將職業視為一生的事業,從自己做起,將簡單重複的事用心做好,追求精益求精的結果,更注重充滿樂趣的過程。

“只要工作需要,我會堅持在一線,魚兒離不開水,企業同樣也給予我們很多幫助,提供專業技術人才成長職業生涯通道,鼓勵我們立足崗位成才。”徐珺反覆強調自己只是用心將一件事做好,僅此而已。儘管已到不惑之年,鬍子的花白被徐珺的兒子看在眼裡,但徐珺依然時刻關注著新的技術變革。面向未來,徐珺創新工作室也將聚焦5G網絡覆蓋建設過程中線纜方面技術和技能,持續為通信事業輸出能量。

人物簡介:徐珺,1979年1月出生,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信)西區電信局通訊線務員,高級技師,負責綜合維護工作。他有五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2005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10年獲“上海市傑出技術能手”稱號。

在通信業,他被譽為“中國光纖接入第一人”,也是通信業的“魔術師”,他創新的四小工具使光網普及中的入戶瓶頸得到技術性突破,使上海暗線穿通率從10%提高到了51.6%。

70年70人“話”通信丨徐珺:情繫光網,一手絕活鑄就“匠心”

70年70人“話”通信丨徐珺:情繫光網,一手絕活鑄就“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