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手机 通网线 做辅导 正阳县交通运输执法局与胡庄的不了情

3月14日,春光明媚,杜向阳和爱人刘梦娟早早起床,把两岁的儿子送给父母照看,吃过早饭,杜向阳开车直奔正阳县铜钟镇胡庄村贫困户吴国学家,吴国学9岁的儿子吴康已经把书包里的书掏出来翻看着等待老师的到来。


“老师好!”看到刘梦娟的到来,在家学习的吴康打着敬礼向老师问好,这在三年前还是个“哑巴孩”的吴康,如今不仅会说话,还进了校门读书,懂礼貌,善言谈,这是吴康的父母不敢想的。


送手机 通网线 做辅导 正阳县交通运输执法局与胡庄的不了情


单独义务辅导


“今天咱把前天学习的内容先复习一遍,老师再给你讲新的内容”。刘梦娟一边掏出手提电脑、小黑板等一边对吴康说。

其实,刘梦娟并不是吴康的老师,她是正阳县大林镇十门村的小学教师,因为今年疫情,全县开通了“线上教学”,她每天做好课件传到网上对学生“上课”。她的丈夫杜向阳是正阳县交通运输执法局派驻胡庄村的扶贫专员,疫情防控以来,他就吃住在村,特别是近段时间的“停课不停学 ”、线上教学”活动让吴康学习受阻,家里电视网线不通,没有智能手机,学习落下一大截。

送手机 通网线 做辅导 正阳县交通运输执法局与胡庄的不了情


杜向阳及时把这一情况汇报给正阳县交通执法局局长李林君,李林君等班子成员随即商议给吴国学家购买一部智能手机并亲自送到家,杜向阳多次到吴国学家把不通的电视网线开通。但是,吴国学是小学没毕业,妻子朱丛芝是大字不识一个,夫妻俩智力低下,对吴康的学习更是手足无措。

杜向阳就把吴康的事给妻子说,他们俩一合计,让刘梦娟在线上教好自己班级的学生的同时,抽时间到吴康家进行辅导,从3月1日开始刘梦娟就成了吴康的家庭教师,对吴康进行特殊辅导。

“哑巴孩”会说话了


送手机 通网线 做辅导 正阳县交通运输执法局与胡庄的不了情


“我们的吴康以前不会说话,我们就叫他‘哑巴孩’”。在吴康家采访, 吴康的妈妈朱丛芝笑着说,吴康长到7岁从没开口说一句话,连一声妈妈都不会喊。

“哑巴孩”会说话还要从驻村帮扶说起,2015年,胡庄村来了正阳县交通运输执法局的驻村帮扶队,从此,贫困户吴国学家“热闹”了,这个很少与村民来往的贫困家庭,该局帮扶队员成了家里的“常客”,帮扶队员经常“逗”吴康,教吴康说话,数数,做游戏,买玩具,还给他买新衣服,让这个平时孤僻的孩子慢慢有了笑容,一看见穿着制服的执法人员来家里,吴康就依偎在他们身边,大家每次给吴康买了好吃好玩的,送给他时都会教他说声“谢谢”,但吴康就是不发声。2017年的一天,当扶贫队员要走时,他忽然在后面拉着不让走,并支支吾吾说声“谢—谢”。这让大家欣喜若狂,发现这个“哑巴孩”会说话了,后来,每次该局人员一来,吴康就喜欢和穿制服的他们一起玩,给他们说的话也越来越多。


2018年,在李林君的协调下,吴康走进了校园,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看上去虽然有些“迟钝”、孤僻,但是,每次见到老师都会敬礼说:“老师好!”。


与胡庄村的感人事


送手机 通网线 做辅导 正阳县交通运输执法局与胡庄的不了情


作为扶贫专员的杜向阳怕今年的疫情线上学习影响了吴康,他每天到村里上班,就带上妻子给吴康做专业辅导,不让这个“哑巴孩”再“哑巴”了。杜向阳和刘梦娟不但为吴康做功课辅导,还对他进行心里辅导,让他大声说话,大胆说话。“扶贫先扶智。”李林君说,胡庄村有17户贫困户,在该局的帮扶下,贫困户王国理的儿子考上了研究生,今年还准备考博士;贫困户李红英的儿子考上了研究生,贫困户胡济松的女儿考上了研究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村80多岁的五保老人黄秀英每天胳膊上挎个篮子,篮子里就装着该局给她做的帮扶牌子,上面有帮扶人的姓名电话,她说,她一生没有儿女,正阳县交通运输执法局的帮扶人员就是她的“儿女”,她随身带着帮扶牌,无论在哪有了事好和“儿女们”联系,他们是她的“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