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宏觀策略】疫情衝擊超預期,一季度經濟會負增長麼?


【東吳宏觀策略】疫情衝擊超預期,一季度經濟會負增長麼?

疫情衝擊超預期,一季度經濟會負增長麼?


【參會嘉賓】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陳李


【會議主題】疫情衝擊超預期,一季度經濟會負增長麼?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陳李


市場一方面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剛公佈的一、二月份核心數據的影響,所以我們今晚做一個嘗試性的點評,市場發生劇烈波動值得我們關注。


一、對於海外的影響:

1)海外戰略和我國不一樣,主流歐美國家戰略是降低峰值、拉長疫情蔓延的時間來換取充分的醫療資源。

歐美承認最終不能避免感染人數的減少,所以他們放棄了短期降低感染率的要求,把重心放在降低重症率和致死率上,以確保醫療人員有足夠能力救治病患。

和我國不一樣的是,我們的感染率在一個月的時間從最高的武漢將近3.4的水平下降到0.3左右的水平,在歐美可能要有三個月的時間才能逐漸降到1以下,在此期間感染人群會快速增加。

換言之假設我國最終確診人數9萬人,美國也是9萬,不過我們是短期確診的,而他們的確診人數是三個月內確診的。

這是一個很不一樣的戰略,但這是當下對歐美國家最合理最科學的方法,由於醫療資源的充分利用,我們有理由相信歐美國家的醫護人員保護比較好、重症率和致死率水平會比較低。


2)好消息就是我個人覺得疫情在各個國家已經得到了充分反映,各國已經做出了他們認為最科學的決策;壞消息是疫情對經濟生活的傷害,我們是犧牲了一個月完全停擺,他們犧牲了三個月經濟的逐漸放緩。

唯一能夠確定的是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對我們輸入性的影響至少持續三個月,我們的出口在三個季度內都不會有很好的表現,出口的惡化可能在二季度更明顯。

如果考慮海外需求進一步的低迷,出口的增速可能在第一、二季度降到更深的水平,比如-30%到-40%。

我們基本遵循中美貿易框架協議,包括國內建設的需要,進口的跌幅應該沒有那麼大,所以貿易餘額從去年順差下降到今年的逆差,有理由相信整個上半年貿易逆差都會大規模上升。

如果要穩定經濟,中國只能依賴於內需,外需在前三季度不會有很好的表現,註定2020年經濟增長大多數只能靠自己,外需是一個拖累項,我們要克服外需帶來的負面影響。


3)全球股票市場的波動。下跌帶來更大的下跌,隨著市場不斷下跌,一些風險逐漸顯現出來。

上週四以前全球市場交易還沒有流動性緊張,但從上週四的暴跌開始已經出現了一些流動性困難,典型的就是美債的息損明顯加大了,上一週美債不斷被拋售,昨晚美國突然降息,進一步加大了亞洲時段美債拋售,全球所有央行接力降息,除了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都有降息的行為。

再繼續下跌的話流動性風險會越來越大,已經進入負向循環,需要央行提供無限流動性來確保金融機構不出現流動性風險導致信用違約,進而導致更大的風險釋放。

但是這樣的貨幣政策對於現在的市場無能為力,因為下跌最大的因素是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活動的顯著萎縮,這個風險是貨幣政策無法避免的,市場核心話題在疫情,短期內貨幣政策沒有用,財政政策要等疫情基本結束才能發揮作用。

所以市場的死結在於疫情,貨幣和財政政策只能保證無限的流動性,保證金融機構不違約引發更大的恐慌,但解決不了實質問題。


二、我個人認為,美國市場的社會民眾的恐慌與我國接近,恐慌的結束取決於病毒搜索量的行為。

我們的恐慌開始是在1.24早上武漢封城,在此之後7-10天社會恐慌達到頂峰,2.3開盤當天指數下跌8%,2.4指數回升。

把恐慌指數和股票指數作對應,可以通過彭博提供的對新聞報道中新冠病毒詞條的數量統計來跟蹤恐慌指數,關於新冠病毒的搜索數量從1.24急速上升,並且在2.4達到頂峰,那一天指數開始反彈,同時搜索數量也開始下降,兩者嚴格相反。

當社會討論新冠疫情達到頂峰隨後下滑時,指數也見底回升。


對於美國也類似,美國現有政治體制不會封城,他們目前的國家緊急狀態就等同於我國的武漢封城,之後各類媒體報道完全圍繞新冠病毒,社會民眾恐慌會顯著上升,伴隨確診人數的大幅增加,也必然伴隨股票市場的大跌。

我們可以用新冠病毒的搜索數量來跟蹤美國的恐慌情緒,我認為在美國公佈國家緊急狀態之後7-10天左右社會恐慌達到頂峰然後回落,而股市相應的下跌到低點然後反彈。

當前市場主要是看疫情的控制,美國龐大的資源一旦調動起來非常有力量,這種情況下是可以控制的,只是要花費相對較長的時間。

要讓大眾情緒發酵一段時間,我個人猜測美國股指最低值會出現在下週的上半周,這是基於社會心理學的情緒觀察,不代表經濟基本面數據的影響。


在此期間只要全球央行無限提供流動性確保金融機構不出現顯著的恐慌,就能熬過去。

但劇烈下跌一定會帶來金融機構的鉅額經濟損失,央行必須提供流動性確保不會從自然災害演變成金融市場的巨幅下跌,不要出現明顯的信用虧損。

對A股也是如此,海外市場非常重要,沒有任何一個資本市場是避風港,在極端避險情況下,大家都是賣出一些可賣出的。


三、簡單評述對宏觀指標的看法:我認為統計局比較真實的披露了一、二月的數據狀況,比猜想要低得多,第一季度和全年GDP增速是多少給我們帶來了巨大挑戰,這意味著默認我們短期經濟增長受到巨大沖擊,不排除一季度會出現零增長或是負增長,這是199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是非常大的挑戰。

這麼低的經濟增長水平意味著我們將觀察到的一季報和全年的企業業績會非常不理想,預計全A除去金融石化的利潤增速是-18.49%,全國A股上市公司利潤增速在-8.73%左右,企業業績表現比較惡劣。


更重要的是給定第一季度這麼低的增長我們全年還有沒有目標,這個話題現在沒有答案,必須等到兩會召開前期才能有一個明確的指引。

這麼低的增速意味著我們全年翻一番的挑戰非常困難,幾乎不可能,雖然統計局和發改委做出了正面的表態,但我認為這只是傾向於管理預期的表達。

李克強總理之前表態解決就業最重要,但其實解決就業的經濟增長也很困難,去年解決了1100萬就業,假如今年也只解決1100萬,按照去年前年情況來看我們也需要5.2%的經濟增長,這很不容易

如果第一季度是低於1%的增長,第一季度就沒有解決270萬就業,這些會壓到第二季度,對於經濟有巨大挑戰。

哪怕丟掉人均GDP翻一番的目標,只考慮穩定社會的就業,現在經濟面臨的挑戰也極其巨大。

從三月中旬開始往後的就業壓力會帶來更大震撼。


四、短期內我對市場比較謹慎,動盪還沒結束,我們現階段的財政政策非常落後,所有已實施政策都是在2003年SARS的框架內,這是遠遠不夠的。

起碼當下要在03年和09年之間找一個平衡,這次疫情造成的影響遠大於03年。

當下疫情的恐慌限制了就業情況的表現,一旦疫情好轉就業壓力會更明顯,採取經濟超強刺激的政策力度會越來越大。

所以我個人認為短期內海外輸入病例、全球市場動盪、最高層沒有表態今年經濟目標使得財政項目地方官員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如果以上因素能在兩會前得到確認,積極性還是會被調動起來的,以內需保障經濟增速回到能夠解決就業的速度上,需要做出結構性轉化,我認為A股市場還是應該從科技轉向受益於內需刺激的新老基建上。

今年的經濟增長是一個巨大挑戰,在一段時間內市場是比較迷茫的,找不到指引,可能要到兩會才能找到政策取向。


很多人說我們的經濟政策仍然表達地有定力,但這些新聞報道都是在上週看到的,在最高層目睹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下跌後,這些新信息對他們來說需要重新思考經濟增長。

惡劣的海外環境不可避免會加大國內的經濟刺激,讓經濟增速回到解決新增就業的軌道上,這些手段遲早會顯現,我預期兩會召開是比較重要的時間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