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宏观策略】疫情冲击超预期,一季度经济会负增长么?


【东吴宏观策略】疫情冲击超预期,一季度经济会负增长么?

疫情冲击超预期,一季度经济会负增长么?


【参会嘉宾】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陈李


【会议主题】疫情冲击超预期,一季度经济会负增长么?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陈李


市场一方面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刚公布的一、二月份核心数据的影响,所以我们今晚做一个尝试性的点评,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值得我们关注。


一、对于海外的影响:

1)海外战略和我国不一样,主流欧美国家战略是降低峰值、拉长疫情蔓延的时间来换取充分的医疗资源。

欧美承认最终不能避免感染人数的减少,所以他们放弃了短期降低感染率的要求,把重心放在降低重症率和致死率上,以确保医疗人员有足够能力救治病患。

和我国不一样的是,我们的感染率在一个月的时间从最高的武汉将近3.4的水平下降到0.3左右的水平,在欧美可能要有三个月的时间才能逐渐降到1以下,在此期间感染人群会快速增加。

换言之假设我国最终确诊人数9万人,美国也是9万,不过我们是短期确诊的,而他们的确诊人数是三个月内确诊的。

这是一个很不一样的战略,但这是当下对欧美国家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由于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欧美国家的医护人员保护比较好、重症率和致死率水平会比较低。


2)好消息就是我个人觉得疫情在各个国家已经得到了充分反映,各国已经做出了他们认为最科学的决策;坏消息是疫情对经济生活的伤害,我们是牺牲了一个月完全停摆,他们牺牲了三个月经济的逐渐放缓。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我们输入性的影响至少持续三个月,我们的出口在三个季度内都不会有很好的表现,出口的恶化可能在二季度更明显。

如果考虑海外需求进一步的低迷,出口的增速可能在第一、二季度降到更深的水平,比如-30%到-40%。

我们基本遵循中美贸易框架协议,包括国内建设的需要,进口的跌幅应该没有那么大,所以贸易余额从去年顺差下降到今年的逆差,有理由相信整个上半年贸易逆差都会大规模上升。

如果要稳定经济,中国只能依赖于内需,外需在前三季度不会有很好的表现,注定2020年经济增长大多数只能靠自己,外需是一个拖累项,我们要克服外需带来的负面影响。


3)全球股票市场的波动。下跌带来更大的下跌,随着市场不断下跌,一些风险逐渐显现出来。

上周四以前全球市场交易还没有流动性紧张,但从上周四的暴跌开始已经出现了一些流动性困难,典型的就是美债的息损明显加大了,上一周美债不断被抛售,昨晚美国突然降息,进一步加大了亚洲时段美债抛售,全球所有央行接力降息,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都有降息的行为。

再继续下跌的话流动性风险会越来越大,已经进入负向循环,需要央行提供无限流动性来确保金融机构不出现流动性风险导致信用违约,进而导致更大的风险释放。

但是这样的货币政策对于现在的市场无能为力,因为下跌最大的因素是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活动的显著萎缩,这个风险是货币政策无法避免的,市场核心话题在疫情,短期内货币政策没有用,财政政策要等疫情基本结束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市场的死结在于疫情,货币和财政政策只能保证无限的流动性,保证金融机构不违约引发更大的恐慌,但解决不了实质问题。


二、我个人认为,美国市场的社会民众的恐慌与我国接近,恐慌的结束取决于病毒搜索量的行为。

我们的恐慌开始是在1.24早上武汉封城,在此之后7-10天社会恐慌达到顶峰,2.3开盘当天指数下跌8%,2.4指数回升。

把恐慌指数和股票指数作对应,可以通过彭博提供的对新闻报道中新冠病毒词条的数量统计来跟踪恐慌指数,关于新冠病毒的搜索数量从1.24急速上升,并且在2.4达到顶峰,那一天指数开始反弹,同时搜索数量也开始下降,两者严格相反。

当社会讨论新冠疫情达到顶峰随后下滑时,指数也见底回升。


对于美国也类似,美国现有政治体制不会封城,他们目前的国家紧急状态就等同于我国的武汉封城,之后各类媒体报道完全围绕新冠病毒,社会民众恐慌会显著上升,伴随确诊人数的大幅增加,也必然伴随股票市场的大跌。

我们可以用新冠病毒的搜索数量来跟踪美国的恐慌情绪,我认为在美国公布国家紧急状态之后7-10天左右社会恐慌达到顶峰然后回落,而股市相应的下跌到低点然后反弹。

当前市场主要是看疫情的控制,美国庞大的资源一旦调动起来非常有力量,这种情况下是可以控制的,只是要花费相对较长的时间。

要让大众情绪发酵一段时间,我个人猜测美国股指最低值会出现在下周的上半周,这是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情绪观察,不代表经济基本面数据的影响。


在此期间只要全球央行无限提供流动性确保金融机构不出现显著的恐慌,就能熬过去。

但剧烈下跌一定会带来金融机构的巨额经济损失,央行必须提供流动性确保不会从自然灾害演变成金融市场的巨幅下跌,不要出现明显的信用亏损。

对A股也是如此,海外市场非常重要,没有任何一个资本市场是避风港,在极端避险情况下,大家都是卖出一些可卖出的。


三、简单评述对宏观指标的看法:我认为统计局比较真实的披露了一、二月的数据状况,比猜想要低得多,第一季度和全年GDP增速是多少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挑战,这意味着默认我们短期经济增长受到巨大冲击,不排除一季度会出现零增长或是负增长,这是199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是非常大的挑战。

这么低的经济增长水平意味着我们将观察到的一季报和全年的企业业绩会非常不理想,预计全A除去金融石化的利润增速是-18.49%,全国A股上市公司利润增速在-8.73%左右,企业业绩表现比较恶劣。


更重要的是给定第一季度这么低的增长我们全年还有没有目标,这个话题现在没有答案,必须等到两会召开前期才能有一个明确的指引。

这么低的增速意味着我们全年翻一番的挑战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虽然统计局和发改委做出了正面的表态,但我认为这只是倾向于管理预期的表达。

李克强总理之前表态解决就业最重要,但其实解决就业的经济增长也很困难,去年解决了1100万就业,假如今年也只解决1100万,按照去年前年情况来看我们也需要5.2%的经济增长,这很不容易

如果第一季度是低于1%的增长,第一季度就没有解决270万就业,这些会压到第二季度,对于经济有巨大挑战。

哪怕丢掉人均GDP翻一番的目标,只考虑稳定社会的就业,现在经济面临的挑战也极其巨大。

从三月中旬开始往后的就业压力会带来更大震撼。


四、短期内我对市场比较谨慎,动荡还没结束,我们现阶段的财政政策非常落后,所有已实施政策都是在2003年SARS的框架内,这是远远不够的。

起码当下要在03年和09年之间找一个平衡,这次疫情造成的影响远大于03年。

当下疫情的恐慌限制了就业情况的表现,一旦疫情好转就业压力会更明显,采取经济超强刺激的政策力度会越来越大。

所以我个人认为短期内海外输入病例、全球市场动荡、最高层没有表态今年经济目标使得财政项目地方官员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如果以上因素能在两会前得到确认,积极性还是会被调动起来的,以内需保障经济增速回到能够解决就业的速度上,需要做出结构性转化,我认为A股市场还是应该从科技转向受益于内需刺激的新老基建上。

今年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巨大挑战,在一段时间内市场是比较迷茫的,找不到指引,可能要到两会才能找到政策取向。


很多人说我们的经济政策仍然表达地有定力,但这些新闻报道都是在上周看到的,在最高层目睹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下跌后,这些新信息对他们来说需要重新思考经济增长。

恶劣的海外环境不可避免会加大国内的经济刺激,让经济增速回到解决新增就业的轨道上,这些手段迟早会显现,我预期两会召开是比较重要的时间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