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全员持股”制度剖析任正非“钱散人聚”的思想


从华为“全员持股”制度剖析任正非“钱散人聚”的思想

任正非家兄弟姐妹七人,他是老大,而且家境一直都不好。从军期间,是做基建工程兵。后来国家改革开放,军队改制,任正非也成了“裁军大潮”中的一员。之后下海从商,凭借不屈不挠地精神,任正非在某国企谋得了一个经理的位置,生活也算是慢慢开始有了起色。可中国有句古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老天爷好像也是故意要考验任正非一样,毫无理财经验的任正非被人骗走了200万。200万搁在今天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更不用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了,也因为这件事,任正非也被迫离开了那家国企。好在任正非并没有被打倒,转而决定自己创业。从各处筹借到了2万元,创办了华为。任正非的传奇之路正式开启。

从华为“全员持股”制度剖析任正非“钱散人聚”的思想

一般来说,从小受穷苦折磨的人,对钱财应该会有一种狂热的迷恋和贪念,《人民的名义》里的赵德汉就是这类人中最极端的代表,但任正非却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华为的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可以说是出了名的,任正非在2019年“实体清单”事件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语出惊人,说到:华为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挣的钱太多了。想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就要从任正非“钱散人聚”的思想和他偏执的人才观讲起。今天先聊一下钱和“全员持股”制度的事情。

从华为“全员持股”制度剖析任正非“钱散人聚”的思想

华为股权结构

“全员持股”制度,更准确的说,应该叫“员工持股”制度,是华为于1990年开始实行的一项员工激励制度,股票不对外发行。每个营业年度,华为的每个部门,都会根据相应的指标,评估员工可以购买的股权数,每股一元人民币。这一制度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缓解公司资金紧张的问题。愿意相信华为发展前景的员工,都购买了相应数量的股权。而华为的奖金也会转为股票,股权分红则会自动滚入本金。

2002年,华为将原有股权制度变更为虚拟股权制。每个购买股票的员工,都会签署一份合同。这个股权只有华为承认,没有任何法律上意义,如果员工要离职,华为会按当时的股价回收。由于华为十几年并没有中断过增发,所以华为虚拟股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34.5亿元。

可是时间一长,华为内的一些老员工,动辄拥有百万股权,就算什么都不干,每年也会有百万分红,所以工作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为引进了一个奖励期权计划,也就是TUP(Time Unit Plan,时间单元计划)。它属于一种中长期的激励制度,直白点地解读就是,提前给你“画个大饼”,然后基于员工表现,分几年慢慢实现。胡厚崑在2013年年度干部会议上,曾经对华为推出TUP制度做出过一些官方回应:“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并重,落实“获取分享”制,增加薪酬弹性,敢于拉开回报差距,将员工的利益同组织和个人的贡献产出更合理地衔接,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提高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手段的市场定位水平,增强对优秀人才获取和保留的竞争力。丰富长期激励手段(逐步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TUP), 消除“一劳永逸、少劳多获”的弊端,使长期激励覆盖到所有华为员工,将共同奋斗、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文化落到实处。”

TUP制度不仅解决了老员工的尸餐素位问题,同时也化解了外国员工无法购买虚拟受限股,无法获得实质奖励激励的尴尬局面。


从华为“全员持股”制度剖析任正非“钱散人聚”的思想

以上算是华为“员工持股”制度的三个阶段。通过此制度,华为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发展“捆绑”,多劳多得。如果企业进一步跨越,员工就能获得更加丰厚诱人的回报,这样华为和华为持股员工就形成了正向促进循环,你推着我,我推着你,共同进步。如今社会上有一些企业总爱给员工画大饼、讲梦想,而员工就像一群想要捞起“月亮”的猴子,一次两次会相信,但是员工出来奋斗的最终目的是要赚钱,如果在企业身上看不到一点点的回应,企业又怎么敢苛求员工去努力、去拼命?确实,华为也爱讲梦想,也爱画大饼,但任正非从来没有让员工的梦想落空,更没有让奋斗者吃亏。这就是值得所有企业学习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