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疫情已经持续两个多月了,你也该“习惯”了吧?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在这个史上最长,覆盖年龄段最广的“大寒假”里,老夫妻习惯了彼此不再有独立空间的密室求生,小情侣习惯了曾以为绝对不可能接受的“异地恋”;


老妈习惯了在家圈养蹭喝混吃等开学的孩子,孩子习惯了“想上网、想上课,就是不想上网课”的破碎心路;


上班族习惯了不规律的soho生活,自由职业者习惯了超级规律的养生模式......


而我们唯一无法习惯的是——


那段没有快递(外卖)小哥的短暂时光。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这些身披赤、橙、金、碧冲锋袍,背挂有容乃大乾坤袋,脚踏七彩祥云牌电动车的男人手拿一部网罗万千少女老阿姨电话号码的碎屏神机:


“喂!快递,小区门口,对对拖个车子,你一个人拿不了!”


电话里传来了既飘渺含糊,又充满磁性的乡土之音。


而当你裹着珊瑚绒睡衣,勾着拖鞋,来不及梳妆就飞奔着和这些男人见面时。


对方总是一脸浅笑,或是眉间锁着一丝嗔怪:


“你怎么又买这么多东西!”


像极了家中的男主事,却别有一番信马由缰的狂野风味。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为了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


关静音开震动,坐立不安的盯着屏幕,追踪他们的行动轨迹。


是他了,没错。


我们如此认定这个男人,尽管他还戴着头盔,口罩掩面。


我们愿将毕生积蓄托付给他们,三生三世十里单骑。


值得吗?


只要他们复工了,一切都值得。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在快递小哥面前‘走光’后,我们成了朋友。”


网友“菲瓜song”分享了一则轶事:


话说有天早上,菲瓜song刚刚送走去公司的老公,就听见门铃响了起来。


她以为是老公又忘了什么东西回来拿,想也不想就开门了。


只见一个快递小哥站在门外,而菲瓜song这时只穿了一件单薄的睡衣。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两个人对视愣了一秒,快递小哥慌忙举起手中的快递单挡住自己的眼睛。


这个下意识的动作把菲瓜song“噗嗤”一声逗乐了。批了衣服聊了两句,两个人就加上了微信,快递小哥表示下单给她优惠,以示歉意。


“没想到这一加,改变了我屏蔽亲友外朋友圈的习惯。”


菲瓜song写到,并把快递小哥那些简单朴实,又很有趣的朋友圈截图PO上网。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此帖一出,那些嫁了钢铁直男的姑娘们纷纷表示:比自己老公发的朋友圈有趣多了。


相比快递小哥苦中作乐,青春无敌的朋友圈,自己老公的朋友圈却是老态龙钟、暮气重重: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和幽默风趣、时而霸道混世,时而惜玉怜香的快递小哥“做朋友”,似乎也比朋友圈里那些动不动就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东京和巴黎,热气球潜水直升机要踏实多了。


更何况朋友有难,快递小哥敢为你两肋插刀,浑身插刀,还不跟你要医药费......


2018年5月的一个晚上,广西藤县金鸡镇天乐街一栋五层高的楼房突然发生火灾。起火楼房距离快递小哥唐基木的快递网点约200米远。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由于当时大火已经堵门,唐基木和几名热心邻居从隔壁破门而入,冒着浓烟冲进屋内搜寻被困人员。因为之前曾经多次送快递到楼内,和小区邻居们都成了朋友,唐基木对楼层的环境比较熟悉,便径直跑向被困孩子的房间,抱起孩子从两米高的石壁跳下,自己也受了轻伤。


接着,唐基木返回火场内继续搜寻。此时楼内还有4名人员被困,当中包括一名约6、7个月大的婴儿。唐基木急中生智,把婴儿装入麻包袋,用绳子拴住传递出来。随后,唐基木又与几名热心群众在邻房楼顶处抛出绳子,让被困者用绳子把腰系好,合力将人救出。

同年同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微头条发布了一条“表扬帖”,点赞京东配送小哥见义勇为,夜晚营救被侵害女子,吓跑歹徒。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2019年4月,人民日报官微还报道了一个飞身救人的浙江快递小哥。


一名轻生女子正欲跳桥寻死,在民警劝说之际,说时迟那时快,一个过路的邮政快递小哥用眼神和民警一个交流、一个箭步、一个强有力的拦腰熊抱,就把女子救了下来。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原来救人的快递小哥是一名退伍军人,难怪身手不凡!


每个快递小哥,都是深藏在民间的奇人高手,大隐隐于市的超级英雄,仔细想想这其实并非一句玩笑。


武汉骑士


骑上摩托车,穿梭在武汉空旷的马路上,鲍飞偶尔会不自觉地“神游”。


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他很少在街头看到人和车,临街的店铺一间间从眼前闪过,极少有开着的。城市突然间少了生气,身为武汉人的他也感到陌生。他忍不住想,


“武汉到底怎么了?”


鲍飞是一名外卖骑手,负责给武汉的一家生鲜店送货。疫情爆发至今,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跑单。尽管每天从早忙到晚,钱不少赚,可他却说:


“我只想疫情快点过去,武汉早点解封。”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鲍飞原本是一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打拼六年后攒下两套房和一百多万存款,直到一场比疫情更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他们这个小家庭。


2017年儿子确诊自闭症后,鲍飞办理了停薪留职,专心带孩子看病。


过去近两年间,为了促进儿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鲍飞每天都会给儿子打一针营养针。一针7500元,


“就是拿钱在怼。”


房和车卖掉了,存款也很快花完,鲍飞做起了外卖骑手。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上班时间可以自由安排,送完单,他能抽点时间陪陪孩子。


为了准备好接下来的医疗花销,疫情期间,鲍飞仍坚持跑单。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他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日均收入500元以上,多的时候可以到800元。


“这都是用时间堆出来的。”


从去年起,鲍飞就多次登上站点的“单王榜”。他说,疫情期间单量比平时少,但每单的价格是以前的两倍多,算下来收入还是比平时高,每天能多挣200元左右。


到了午饭和晚饭时间,鲍飞总要抽空回家陪孩子,耐心地陪孩子说说话。


5岁的儿子至今只能清晰地说全两句话——


“爸爸回来了”


“爸爸陪我玩游戏”。


晚上八点半,他会再次出门,继续跑到凌晨一点左右再回家。


不久前,他给一位顾客送货,按照规定应当送到小区门口的取货点,对方为了求近,让他送到侧门。到达之后,他才发现侧门已经用三米高的木板封死。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鲍飞说,按照客人要求,他要一件一件地把货推过去,对方说可以了,他就松手。结果有一提纸没接住掉到了地上,对方当即开骂。


“骂的话特别难听。”


鲍飞很想撂挑子不干了,但理智和现实告诉他:别和钱过不去。


后来,他看到雷神山医院在招义工,索性报名参加,去工地上帮忙搞起了电焊。工人一天能拿一千多,而“特别缺钱”的他,一分钱也不要。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鲍飞所在的站点一度只剩下他一位骑手。


得知鲍飞还在冒着风险出去跑单,家里人曾一致反对,


“我父亲差点要和我干架。”


鲍飞只能劝他们放心,稍有松动后,再找时间溜出来跑单。送完单,为了避免和家人接触,他选择骑车回到20多公里外的老房子去住。


开始跑单后,鲍飞一连20多天没回家,直到武汉的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后来回到家,警惕心仍不敢放下,他不仅和家人分房住,连晚上睡觉都戴着口罩......


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武汉召开记者见面会,首次邀请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普通工作者讲述自己的故事。


2月26日,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谈到复工问题时透露,全国餐饮住宿业在逐步复工,其中部分餐饮业的复工方式以外卖为主。2月25日全天,武汉市的餐饮外卖量就已达到13万单。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3月10日,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侯延波向媒体介绍,


“邮政快递行业复工人数近300万人,复工率达到92.5%,日处理邮件快件稳定在1.6亿件以上,复产率超过80%。”


另外,顺丰、京东物流、“三通一达”、百世、德邦、苏宁物流等主要快递企业也已早在2月10日宣布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快递小哥没有比别人更厚重的“盔甲”来抵御病毒,没有比私家车更快更安全的“坐骑”来确保订单必达,他们有的是一种消失了几个世纪的“骑士精神”——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在我们全体致敬,举国感念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的同时,我们更不该忘了这些餐风沐雨,甚至冒着几倍于常人的病毒感染风险、交通事故风险,为你“上门服务”的男人。


是他们保障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十几年来我们自己、我们的父母亲人已经习惯了有他们在的生活链条,可大多数人却从没有正视过这些有血有肉的男儿,只是粗暴的将之等同于某种“智能运输工具”。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实际上,


快递小哥和医护工作者们一样苦守着一线。


快递小哥和医护工作者们一样有职业风险。


快递小哥和医护工作者们一样的乐观积极。


快递小哥和医护工作者们一样在承受偏见。


这些人和你萍水相逢,却对你肝胆相照。


你说他只是为了钱?


我宁愿相信,这是千百年人类互信史,“依靠分工协作才能生存下去”的延续——


是一种助人为幸的本能。


这些“上门服务”的男人,你还满意吗?


- END -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云音咖】
【微信公众号:CM2La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