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測男性不育的治療效果

跟其他疾病一樣,老百姓除了想知道得了啥病、做什麼檢查、怎麼治療和治療大體費用之外,尤其還想知道治療效果及影響因素,男性不育也是一樣的,門診經常碰到此類問題。決定男性不育治療效果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4個因素:

一、不育持續時間:

正常情況下,生育力正常的夫婦單月懷孕率為20%~30%,半年懷孕率為75%,1年懷孕率為90%(有的資料該數據是85%)。

當未採取避孕措施而不能生育的時間超過4年,則每月的懷孕率僅約1.5%(無精子症患者除外);也有資料表明不育夫婦即使不治療,每個月經週期受孕率1~3%或1~5%(無精子症患者除外)。

一般說來,不育時間越長,治療效果越差些。即使到了不育階段,仍然有一定懷孕概率,每個月經週期受孕率1~3%或1~5%(無精子症患者除外),有些患者都到了試管嬰兒階段首次失敗後,再次試管嬰兒過程中懷孕了,因為懷孕是概率問題(無精子症患者除外),不是有或無,而是概率高低的問題。不育時間越長,累積的懷孕概率應該越高,如果女方還沒有懷孕,說明存在影響生育的因素較多較重,所以治療起來就複雜,治療效果就會差些。

二、原發還是繼發不育

原發男性不育症患者多為生精功能減退或障礙,也可以是先天性的發育異常導致。而對於繼發男性不育症患者,多由獲得性的後天因素造成,包括醫源性手術、生殖系統感染等,一般可以通過醫學干預手段恢復正常的生育力或採用輔助生殖技術獲得自身後代。

一般情況下,繼發性不育中,女方因素多於男方因素;繼發男性不育治療效果要好於原發性男性不育。

三、精液分析的結果

精液分析是評估男性生育力的重要依據,結果異常提示存在生育能力的減退。

精液分析中主要有三個參數精子濃度、活力和形態,其中前向運動精子總數最重要。精液分析三參數跟評估部隊戰鬥力一樣,部隊戰鬥力也是看數量和質量,比如我們國家要保衛漫長的邊境線,要有一定數量的軍隊,好漢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在一定範圍內,跟韓信帶兵一樣,數量是多多益善;光有數量還不行,質量也很關鍵,還必須有一定數量能打硬仗、能啃硬骨頭、攻堅克險的主力;此外軍容軍貌看似與戰鬥力沒有直接關係,比如大家軍訓時對於整理內務等有所牴觸,但這些對於形成部隊優良作風非常重要,因此間接影響戰鬥力。

一般說來,精液質量越差,治療效果越不好。如同晚清一樣,冷兵器對熱兵器,超過一定範圍,血肉之軀是彌補不了武器間代差的。

四、女方的年齡和生育能力

女性生育力與年齡關係較密切。男女生育力都是在24歲達到最高峰,所謂紅顏全盛子,都隨著年齡下降而下降,男性這一趨勢不是特別明顯,女方則非常明顯, “明媚鮮妍能幾時”,如同花期,“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女性在胚胎髮育20週期,生殖細胞達到峰值,約600萬-700萬個,出生時,200萬左右,豆蔻年華時只剩下30-40萬個,紅顏一生中只有約400個左右會變為成熟卵泡脫穎而出,其餘或者做伴娘陪伴新娘一程,或者根本就沒有發育;女性在35歲時的生育力僅為25歲時的50%,在38歲時下降到25%,而超過40歲時可能進一步下降到5%以下。

人工授精階段,女方年齡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女方26~30 歲、31~35 歲、36~39 歲和≥40 歲的臨床妊娠率分別為:12.68%、12.19%、9.90%和3.85%。

女性年齡依然是影響試管成功率的最為主要的因素之一:有統計數據表明,對於小於35歲的女性,每個IVF治療週期的活產率為33.1%,35~37 歲的女性為 26.1%,38~40 歲的女性為 16.9%,41~42 歲的女性為 8.3%,43~44 歲的女性為 3.2%,≥44 歲的女性僅為 0.8%;另有數據表明,對於進行輔助生殖的≥35 歲的高齡女性,年齡每增加 1~2 歲,其 IVF 胎兒活產率降低約 10%、IVF 胎兒流產率增加約 10%,累積妊娠率降低約10%

此外,不排除個別高齡女性也能生育子嗣的個案,據說武則天的母親在45歲生下武則天后,還生育一個女兒,但我們還要從倫理學角度考慮,醫學倫理學和生命倫理學4大原則和輔助生殖倫理學有17條原則,都要求我們保護後代權益,母親高齡,子女成長就缺乏安全感,不利於後代成長,所以目前我們中心規定女性做試管年齡上限是45歲,男性是65歲。

一般說來女性年齡越大,治療效果越差。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所以古人抓緊時間,秉燭夜遊;花期很短,女性生育期很短,高齡女性生育力變差,治療效果就不好,所以女方年齡越大,也應抓緊時間治療,且治療方案越積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