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留守兒童放學後不再“放羊”

鄉村留守兒童在放學之後沒有大人照看,“放學就等於放羊”,已成為一些貧困村的社會問題。2016年9月,筆者到海南出版社定點扶貧村屯昌縣南呂鎮郭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就在思考如何解決此問題,並以此為切入點,圍繞提升群眾的滿意度、鞏固扶貧成效等方面進行精準扶貧。


郭石村部分村民外出務工,村裡有大量留守兒童。筆者決定從幫扶留守兒童入手,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配合村民搞好生產、增加收入。經過與村幹部商量,首先在村文化室開設“夜間小課堂”,組建“蟲蛙”少兒合唱隊,輔導留守兒童讀書學習,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極大改善了孩子們“放學就等於放羊”的狀態。在此基礎上,更加關注留守女童成長,關愛特殊家庭的兒童,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對貧困戶家庭的在校生進行一對一教育幫扶,勸導輟學少年重返校園,使村中適齡學童就學率達到100%。經過大約3年時間的薰陶,孩子們的精神面貌出現了喜人的變化,學習長進,文明素養、接人待物方面也有很大提升,處處顯露出讓人驚喜的小細節。孩子們言行舉止上的變化,對家裡的大人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鄉風進一步醇熟。


讓留守兒童放學後不再“放羊”


郭石村兒童之家


海南出版社是一家綜合性出版單位,在財力和人力上,無法與某些大單位相提並論。社領導在搞好調研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文化屬性特點,突出文化扶貧的工作思路。筆者通過調研,發現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技術本領匱乏,致富缺少思路。部分村民在物質上雖然已經脫貧,但精神上並沒有真正扭轉“等靠要”思想,甚至對政府產生依賴,“扶志”和“扶智”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影響了脫貧成色。因此,要保證脫貧人口不返貧,大力提倡文化扶貧是重要手段。只有讓貧困群眾汲取更多文化知識,才能激發其內生動力,提振艱苦奮鬥的精氣神,從根本上實現穩定脫貧。


要把村民“最缺什麼”和幫扶單位“最擅長什麼”結合起來,進行精準扶貧。經過與社領導溝通後,筆者制定了扶貧“策略”:首先,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水平。修建村裡的文化休閒場所,修建曬場、書屋,裝修文化室,安裝路燈等。其次,文化扶貧與教育扶貧相結合,特別是從年輕一代著手。幫助成立“捐資助學基金會”,長期請教育名家和志願者到村小學授課,邀請縣關工委的退休老幹部及義工每週六上午給村民及留守兒童授課;為村小學重新安裝新黑板、設置讀書角並配置新書櫃及圖書;最後,創新文化傳播方式。成立民間文化傳習所,幫助撰寫村訓、村史、村規民約,每年在村大榕樹廣場舉行“古榕杯”書法比賽,加大力度組織文化下鄉活動,組織單位及文藝團體多次到郭石村舉辦活動,陶冶村風民俗。


筆者漸漸認識到,扶貧,特別是文化扶貧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有長遠的謀劃,除了投入資金做好保障外,更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相信即使扶貧隊伍離開村子後,村民也能利用自身的技術、思路和本領,找準經濟發展道路,持續發家致富奔小康,早日實現“中國夢”。


讓留守兒童放學後不再“放羊”


孩子們在讀書室裡跟著駐村第一書記學習課外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