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女博士,一直在国外,最近想回国工作,可投简历一周了都没一个电话,我该回来吗?

职场8君


看海外科研经历和执教经历,什么都没有就拼

学历和论文,再看第一学位,学历好看还是可以在二三流大学找个教职吧。


溜达的西格玛


首先看看简历有没有硬伤

这些年来,咨询我同类问题的人很多,一般来说我都会让他们先把简历发给我看一下,看完简历,我大概就知道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常见的影响应聘的问题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是年龄,一般来说应届生32岁以内,博士后35岁以内是比较正常的范围,年龄再大一些,高校就会把要求提高一些,比如会要求更高水平的论文。题主34岁算是一个不太有竞争力的年龄,但也还不至于没人要。

二是学历,因为题主在国外上的博士,那主要就要看第一学历,一般来说本科为二本院校的,在应聘985时可能会糟嫌弃,但不会作为首要条件去卡。但如果第一学历是独立学院、专升本这个层次,那基本上211、985都不太可能考虑了。

三是研究方向和成果,近年来,材料和化学的人才回国的特别多,国内又没有很大的产业可以承接,大部分人才都涌向高校,这就造成这些专业的人才要求非常高(而且本来这两个专业也好发论文),没有两篇JACS层次的论文,高校很难看得上(这里说的大面,具体小方向有一些差别)。

如果题主占了我上面说的三点,那应聘的时候就不能那么随心所欲了,需要适当降低一下应聘高校的层次,可以选择去省属高校。至于性别,像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一般是不限制的,企业就不好说了。

其次看看应聘方法是否得当

如果题主以上三点都没问题,那就要看看是不是应聘工作没有做好。像题主题目所描述的情况,基本可以看出题主就业经验比较缺乏。

第一,简历投出去一周没有回复很正常,大部分单位,HR都没有决定权,需要把简历转给相关部门。比如我们高校HR,只负责收简历和初筛,然后将简历转给学院或系,等待相关专业专家的评估,最后才能通知应聘者。这个过程我们一般要求是两周内完成(因为学院不会来一个讨论一个,需要积攒几个一起讨论)。还有些学校明确是一个月集中讨论一次。当然,其间HR也可能会给你发邮件以确定你没有找别的工作。

第二,简历投出去以后就等电话,这是不行的。HR很忙,简历也有很多,不一定会挨个回电或回邮件,尤其是题主还是在国外。题主在投完简历5天后就必须给单位打个电话或者发邮件确认一下情况。如果没有机会,可以尽快换目标。

第三,如果题主说的情况是最近几天的事,那这个结果也正常。现在已经是6月,大部分单位的招聘季已经结束,上一年度的招聘计划已经截止,新的招聘计划还没有出来,也就是说,大多数公司已经停止招聘了。题主这个时候投简历,得不到回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最后给题主一点建议

其实像题主这样的海外博士,在国内就业市场上是属于妥妥的高端人才,关键还是在于题主对找工作是否上心。

第一,题主应该提前确定目标,比如国内哪几家高校有相关学科,自己的本科母校是否有招聘计划,如果理想的地方去不了,第二层次目标还有哪些。题主在国外,对国内的情况了解不充分,就应该多选择几个备选项,或者干脆借回国探亲之际实地去看看。

第二,题主可以考虑一些专业领域的招聘网站,比如科学网人才频道,里面基本上各大高校的招聘信息都有。除了高教领域,其他大多数行业都有专业人才网站,在这类网站上能找到更多有用信息。千万不要去哪些乱七八糟的招聘网站。

第三,题主想要回国工作的话,最好还是要多与国内同行交流,与原导师以及师弟师妹们保持联系,一方面获得更多就业信息,另一方面,在科研上也可以保持合作关系。现在的科研绝不能单打独斗,“扎堆”才是明智选择。

总得来说,还是欢迎题主回国,把青春奉献在祖国大地上。


高校人才真经


34岁女博士,一直在国外,最近想回国工作,可投简历一周了都没一个电话,我该回来吗?

如果放在十多年前,“博士”两个字可能会对用人单位引来尖叫,很多单位都会想方设法把博士们引进到自己的单位。即便是经济实力不够的单位,也会用软环境吸引博士加入。尤其是海外归来的博士,就更是抢手货。如果再加上一个硅谷回来的博士什么的,就不知道会被捧成怎么样了。

但是,随着博士数量越来越多,具有博士头衔的人越来越广,特别是一些在职人员通过各种非正常手段获得博士学位,博士的含金量也在打折扣。而全球金融危机后回归的一些博士,虽然有过这样或那样的经历。但是,回国收兵,许多并没有取得外界期待的业绩。相反,却给地方留下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也就使得用人单位在如何使用博士问题上,变得越来越谨慎了。

事实也是,博士能否引起单位的兴趣,最关键的还是能力,是能够给企业或单位带来效益和成果。如果仅仅具有博士学位,但能力不强,没有特点,也没有特长,那么,用人单位就不可能考虑,也不可能给予很高的待遇,甚至连接受的兴趣都没有。

那么,题主到底是什么原因无人问津的,需要具体分析。譬如专业不对口,譬如不懂得实际,又譬如没有具体的研究成果等。如果属于此类,自然不会有单位回复了。更何况,凡博士者,对待遇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所以,必须知彼知己,能够了解双方的结合点。不然,博士也不再是入职1金钥匙。


谭浩俊


评论员李睿阳:

不知道题主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只能给出一个一般性的建议。

我们一条一条来分析。

首先,34岁。这个年龄在职场上,无论是对于男性还是女性来说,都是一个不算小的年纪了。在这个年纪,很多人都已经做上了中层的职务,得到了不错的薪酬;而未来的进一步的发展,就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态度了。题主既然已经34岁,就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究竟是什么,能够在哪些方面打败同年龄段的竞争对手,然后根据这个去找可能性比较大的岗位。

其次,博士。不知道题主是一直在做研究工作,还是说已经博士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如果是一直从事研究工作的话,可能当老师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一方面前面提到的年龄的影响可能不会那么大,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研究的影响也会比较的小。而如果说已经出来工作了一段时间,就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看自己的经验会比较适合那些岗位。

第三,一直在国外。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个岗位,在国内外的差别也会是比较大的。如果一直在国外工作的话,往往回国就会遇到不够接地气,不了解工作的“风土人情”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工作来解决,就成了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一种回避的方法是,选择去国内的外企工作,这样里面的文化和管理可能相对会更加的适应。


首席投资官


某四位一体的单位,前几年引进的海归男女博士,目前已有超过三成被取消了PI资格,或调离科研教学岗低聘使用,或边缘化后自己调走去更基层的单位混。形势变化太快,单位从各渠道竞来的科研经费大幅增长,用人单位极其上级院校,还有地方政府、国家层面给予引进人才的优惠待遇一个也不少,单位和外方著名机构实质性的合作很多,几位圈内知名外籍洋专家也来长期工作,华裔在美名校有正式教职的教授也很常见。所以目前一般的海归博士回国求职,对工作和生活上的期望值不能太高。


用户9385563692709


中国不缺人才,更不缺的是艰苦奋斗的人。既然在国外读书拿到了博士学位,而已又在那里工作过,就没必要再回国来工作了。因为不是所有在国外拿到的文凭都适合中国化的,有些学科在国外有价值就不等于在国内就有用。如果单凭学位想到国内得到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这恐怕是也太自信了吧!毕竟国内的高等教育走的是为国家服务的,而且是最贴切的科学知识,只要毕业了就可以适合在国内任何地方工作选择,这是国家最放心不过的事了,比那些国外回来的人来说,国内的首先是轻车熟路,而做什么事都肯接受。可国外回来的往往都是趾高气扬,莫说没有实际的能力的,就是有少部分有用的人也都是挑三拣四的,这类人国内哪个单位和企业有闲心供奉祖宗似的呢?换作你敢轻易要吗?肯定是要经过谨慎考虑才能作出决定吧!

再一个就是,国内现在什么样的人才没有啊?可以说根本不缺。由于国家花大力气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自然是车水马龙年年不断的人才储备充足的。还有一个就是,如果是国家公费留学的人,那是国家有计划的人才代培任务,一般来说基本上都是回国工作的,但也有少数的忘恩负义的人,不过这并不影响到中国科技腾飞的进行,照样每年一个台阶林立于世界前列。而那些家里有钱自费渡金的人们,除非是有真正过人之处可能被接受,其他的不说自己也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以前国家对外留学生无论公费与否都拿他们当宝贝疙瘩,那是因为国内教育不够完善,可现今提高了教育服务于广大群众,自成一体完整的教育体系和理念,人才培养也就如雨后的春笋,破土挺拔茁壮成长,还能缺人才吗?自然不会了。

摆正自己的资态,以最普通的身份投入,否则,无论再多的资历投放都是泥牛入海,是永远得不到回音的。


碧野28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析/分享/解惑

楼主是34岁的女博士,一直在国外工作。最近想回国,投了简历,一周都没一个电话,该回来嘛。

我先分析分析你这句话有多少的问题,看看你这一句话中多少语言表达模糊不清的地方,如果我是用人单位,很难对你的情况做出判断。。很可能第一印象就否定了你。现在反正不缺博士应聘。


  1. 34岁的女博士。是毕业了还是没有毕业?34岁的女博士,按照正常学习经历来说,在30岁毕业也是正常情况,你34岁的博士到底毕业了没有?
  2. 女博士,你为什么要突出自己是女博士?找不到工作了就别人性别歧视,说自己是女博士吗?
  3. 一直在国外,你说自己一直在国外,这个一直是什么意思?从小学到博士一直在国外读?还是只有你的博士在国外读?
  4. 目前是工作了/还是毕业了,你自己都说不清楚。
  5. 然后你投了简历,说别人一周没有一个电话,如果你一直在国外,那你的电话是什么?电话是中国移动/全球通。还是只有国外的号码,别人怎么给你打电话?别人给你打国际长途?你又知道多少电话,能不能打国际长途,很多的电话都是只能往国内打打国际长途的电话,非常的少。既然你投了简历,应该是电子简历,你最应该注意的是你电子信箱的回复,而不是电话。
  6. 作为女博士,你重要的一点也说了没有你生育没有?结婚了没有?关键问题你不说哪个用人单位敢用呢?
  7. 你什么专业 环化生材已经。。。。任何地方(包括国外)几乎找不到工作了。
  8. 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你说清楚了吗?
  9. 该回来吗?你自己说呢。一句话都说不清楚,我觉得你个人适合当老师么:

好啦,废话完毕,我们说这个高校老师招聘。

高校老师是个好职业

高校老师是一个好职业,成为博士生的就业首选单位,高校老师为什么好呢?

第一,工作轻松,自我掌控时间特别多

不像别的专业,天天都是996工作体制,周末还要加班休息,而高校老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外,时间完全属于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一般完成教学任务之后,80%的时间都是属于自己,基本上,空余时间特别多。

当然高校里面也有为科研而拼命的老师。这些人收入就非常的丰厚。年薪百万小意思

发一篇sci就是几千的奖励。

如果不想工作那么累。轻轻松松的话,不搞科研,只把教学完成,那高校老师是最佳的选择。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里面的教学没有任何考核,自己教课,自己考试,自己给学生改卷子,相对于中小学,可以说没有任何升学考核压力,或者说压力接近于0。

你如此高校老师成为广大博士生毕业的首选,尤其是女博士。


第二,待遇好,社会地位高。

高校老师的社会地位,特别高大家一想到高校老师就想到文质彬彬的教授模样。所以社会地位是非常的高。

高校老师招聘条件

学历,尤其本科学历

国内很多985/211高校面对海外招聘老师。其实很喜欢海外的博士生。

一般要求本科是顶尖级高校,最差也得时候985院校。如果本科不是211/985院校的话,目前你想进入211重点院校当老师的概率几乎为零,不管你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还是剑桥大学。

海外学历

现在信息时代发展,海外名校的实力的具体,而不是说随便一个海外名校都比比国外都非常的厉害。

一般来说海外名校的定义是,各类国际大学排行榜( QS大学排行榜,泰晤士大学排行榜)不能低于前50名,最差是前100名。

一般来说,澳洲或者欧洲高校基本上都直接被排除。





美国主要是常青藤院校和知名的州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加州理工大学等。

英国除了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以外,其他院校基本不如国内顶级985。

只要你是美国顶级名校,本科也是名校,想在国内找个工作是非常的容易。

高校老师:论文水平

你应聘高校老师来说,最重要一点,除了你的顶级名校学历以外。就是你的论文。甚至可以说论文比你的学历更重要。

比如你在你所在领域的顶级期刊,顶级会议上发表了多少论文?

比如生物博士,那你发了多少nature,science,cell?

材料博士,你在下属刊物发表多少篇一作文章?

  •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IF 51.941)
  • Nature Energy(IF 46.859) Nature
  • Materials(IF 39.235)
  • Nature Nanotechnology(IF 37.490)
  • Advanced Materials (IF 21.950)
  • ACS Nano (IF 13.709)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 8.097)

目前对于生物材料博士来说,顶级的论文越多越好,如果只有一两篇的话,在国内很难找到教职。哪怕是二本院校。

国内博士严重供大于求,都抢着进高校,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始先师资博士后。。。


中国每年培养的高校大概在5万名。光中科院每年毕业6000名博士。如果都进入高校当老师显然不现实。每年中国高校提供的教职大概不到5000个。985/211每年提供的教职更是少的可怜。

清华北大博士进211都得查三代。

被基本上不是相当老师已经非常的难,目前任何一个高校内一般是先当师资博士后。

当然师资,博士后也不是说百分百。也不是能百分百留校

所以楼主根据自己条件斟酌一下。

目前,博士能去省会重点高中找个教职就算不错了(还得有关系)


深圳中学老师:

目前省会顶级高中都是这样的师资。楼主自我斟酌吧。

老铁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关注,点个赞呗



高校专业那些事


我女儿曾经在香港一家世界500强金融公司供职,她每年都招聘办公助理,一个英国回来的男博士,年年都来应聘。她一看到递交的简历就知道又来了。可基本能力太差,连复印文件,收发信件,订餐,采购都做不好,更别说做图表了。能力比学历重要。


吉蘭泰奇


这就是国情。我女儿留英硕士,回来到西安应聘大公司,说是你没有工作经验,我女儿一生气犟脾气上来了,说那就进个小公司,从头做起,先积累一下工作经验吧,结果小公司却说,你这么优秀,到我们这小公司,估计是做跳板吧?我女儿直接就说,是做跳板积累经验,结果就是工资特别低,我女儿一生气,就投简历到北京,结果没有一周,好几个大公司就同意面试,但是人在西安,人家直接就是视频面试,然后我女儿选了一家工资不是很高,但是是她非常喜欢的工作,每天干的特别高兴,甚至采访的都是名人,积累了经验后,不放心我和她爸,就回西安了,到西安又是投简历就石沉大海,没办法,特别低的工资进了一家总部在北京的国企,职务是部门主管助理,干了一年多后,因为路太远了,每天开车来回不堵车就要一个半小时,但是每天加班,晚上11点下班都算早的,我们考虑孩子毕竟要谈恋爱,这样没有自己的生活了,就提出辞职,老总又是升工资又是缩短工作时间,职务也从主管助理到主管了,但是,女儿还是离职了,离职前就应聘到了自己总部仍然在北京的教育机构,工资涨了三分之一,但是,干了半年后,又开始无节奏的加班,虽然有加班费,但是,身体受不了啊,又再次提出离职,离职前又应聘到了一家港资企业,工资又涨了三分之一,但是,因为特殊情况,他们的项目至今未启动,每天工作量很小,女儿几次都想辞职,我劝了一下,我认为,目前按时上下班,有自己的时间可以去健身,交男朋友,把自己的事情解决了,再说发展方向吧,可女儿说人家都在出成绩,我在这里养老,感觉太颓废了,可是,个人的终身大事才是最重要的啊,但愿今年能脱单,然后就可以考虑怎么发展了


叶子也黄了


百灵鸟认为: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博士,就业前景非常好,国内有很多岗位急需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但是,出现了现在这种投了简历、没有回复的现象,我们应该认真分析。

一、查清未能收到回复的原因。

投递很多简历,始终没有得到意向公司的联系,这其中,肯定存在问题。我们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问题出在了哪里?

一是检查一下邮件是否发送成功?远在海外,电子邮件是我们和企业联系的最有效手段。我们要检查一下我们的邮件发送地址是否正确?是否正确的添加了我们的个人简历?对方是否及时查收了我们的邮件?能够将邮件及时的发送给对方,才能保证我们会得到企业的回复。

二是检查一下我们的求职简历。有时候,可能我们由于疏忽大意,没有将本人的信息填写明白,尤其是电话、E-mail等,能够及时联系到我们的重要信息。我们的简历信息,是否详细完善,是否全面的展示个人的全部。

三是核对一下我们的求职意向。我们的专业、求职岗位是否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符合。我们是否是企业需要招聘的人。虽然我们有海归的背景,如果与企业需要不一致,那也不会让企业感兴趣。

四是电话接收是否及时。在国外,与国内存在着地域、时差的差别,有可能国内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没有及时接听,或者,你简历中的联系方式填写不完整,国内不能及时联系到你。

二、了解国内就业形势。

当前,国内对博士生的需要高。全国各地也都陆陆续续出台了一些对博士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非常鼓励海外的博士生、硕士生等高层次学历人才回国工作。

2019年,山东省召开了全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对招才引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根据山东省会议精神,我们可以看出,山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博士生来山东省工作,在创新创业、工资保障、子女就学、亲人就医、科研保障、团队支持、资金帮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优惠措施和政策。

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2019年6月,青岛市发不了《青岛市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其中,对海外博士生到青岛工作,提供了非常优厚的支持政策。放宽人才落户政策,实行一个窗口办理,一次办好;在创新创业方面,可以给予创业者40万到1亿的资金扶持,并减免办公生产用房的部分租金;在解决海归人员住房方面,提供了多样化的优惠政策,既可选择领取一次性的安家费,也可以每月领取住房补贴,更可以选择政府提供的公寓;在个人发展方面,提供多种帮助,建立了院士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流动站等发展平台,让海归博士可以尽情的发挥个人才能;在后勤保障方面,为子女家属的就业、就学、就医等开辟绿色通道,建立服务绿卡。

通过各地对博士生尤其是海归博士的优惠政策,我们能清晰的发现,当前,国内对博士生、海归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是非常缺乏的。作为有海外求学经历和工作经验的你,回国工作,肯定会大有所为,也能尽展才华。

三、尽快回国就业。

既然打算回国创业,建议你尽快回国,在国内找工作,能克服地域、时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有利于你找到合适的工作。

2018年,我高中同学,小海,从韩国某知名大学毕业,在留校任教一段时间以后,想回老家工作。在作出决定后,他很快就办理了回国手续,并回到了老家。

回家以后,他就开始找工作。在国内找工作,比在异地他乡找工作更加方便。他充分利用他的人脉资源了解工作信息,与公司沟通交流也方便。

回国大约2个月后,他找到了几个意向单位。最终,经过面试、谈判以后,他选择在我们当地的一所省属高校任教,并评定了副高级职称,享受到了很多学校和我们当地市政府的优惠政策。

他在国外时,也遇到你的这种遭遇。在韩国,与国内交流很不方便,打电话不方便,邮件往来也不方便,沟通出现了很多障碍和不顺利。在思考再三以后,他还是选择了先回国,再找工作。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

因此,我认为,既然你有回国发展的想法,国内也正值高端人才亟需期,建议你先回国,找一个你喜欢的城市,与企业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这样,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总之,身在海外,由于时差、地域和沟通的制约,可能并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目前,我国正值大发展的好时期,建议你尽快回国,在国内找一份你合适的工作!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是职场百灵鸟,专注职场领域,喜欢聊聊职场的经验,喜欢谈谈公务员那些事。欢迎关注我,欢迎讨论沟通!我的评论区,始终有你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