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教师:陪孩子写作业,最好的方式是成为孩子的“书童”

关于孩子写作业的这个话题,看了不少文章和方法论,可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时要么东张西望,磨磨蹭蹭,要么趴在桌上,字写得七扭八歪……

开始还能忍半天,眼看该睡觉了,作业还没写完,一秒破功,“现在都几点啦,你想拖到什么时候!”

到底怎么办呢?先问几个问题,大家来想想:

1、孩子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写作业?

2、作业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3、写作业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又需要孩子拥有哪些能力来支撑?孩子是否掌握了这些能力?

4、作业对孩子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是否理解?

5、家长陪写作业的方式和方法,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其实上面列举的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影响孩子写作业的因素。

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去探索原因,只有找对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果找错了问题的原因,即使我们家长陪得再努力,可能也是徒劳无功。


一、环境问题

家长陪孩子写作业,首先要帮助孩子创设一个适宜写作业的环境。有时候,孩子迟迟不开始写作业,或写作业分心,是因为环境的干扰。


资深教师:陪孩子写作业,最好的方式是成为孩子的“书童”


所以,家长可以帮助和提醒孩子首先做好写作业的环境准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空间:要有一个相对 安静、独立 的写作业空间;

2)生理准备:在孩子写作业前,先约定一段时间,让他完成他自己的事情,比如肚子饿了,吃点好吃的,喝好水,上好厕所等。

3)情绪准备: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情绪调整到比较兴奋的状态再开始写作业。比如吃点甜食,看会儿漫画,玩会儿玩具等,只要是孩子喜欢做的事情,都可以给孩子一些时间去做。

4)学具准备:准备好必需的学具,以免写起作业来再四处找寻。

5)保持安静:

家长不要来回走动,大声喧哗,不要玩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

这里,我们举几个不合适的做法:

1)不考虑孩子感受:有的家长会让孩子一回家,就马上开始写作业。孩子已经在学校学习一天了,回到家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而你让他马上去写作业,孩子可能就会抵触。想象一下,你下班回到家,如果就被要求马上做家务,不能耽误,你是不是也会很疲惫,很烦躁呢?如果你不让他玩一会,他就会在作业的时候停下来玩。

2)打断孩子专注度:写作业的过程当中,有的家长一会给孩子拿个水果,一会倒杯水,一会递杯牛奶,这都是在破坏孩子写作业的环境,打断孩子的专注度。吃水果喝水都可以放在中间休息的时候。

所以,一个合适的写作业的环境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写作业时出现 分心、烦躁静不下来、喊饿、拖拉磨蹭 等行为,大家可以先检查一下环境设置是否合适。


二、能力问题

解决了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来看第二个层次的因素了——能力。


资深教师:陪孩子写作业,最好的方式是成为孩子的“书童”


先拿我自己的孩子举个例,某一天孩子带回家的作业共有10种:

1、预习课文; 2、默写古诗; 3、订正听写本;

4、朗读文章;5、订正小练习; 6、做单元小练习;

7、预习书本; 8、抄写单词和句子;

9、提交语音; 10、口头介绍一个物品。

孩子当天放学时的情绪就比较低落,他愁眉苦脸地跟我说:“妈妈,我们今天作业好多好多,感觉我永远都做不完了,怎么办?”

其实,不是作业本身有多难,而是当孩子拿到这些眼花缭乱的作业时,被受挫的情绪打败了!

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的,就要先接纳孩子受挫的情绪,再陪孩子一起将一团乱麻的作业,做一个整体的梳理,制定作业计划

制定作业计划,就是一项孩子应对作业时需要具备的能力。通过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让孩子主动完成作业,体会对作业的掌控感,成为“指挥作业的将军”。

*在我们的SEL社会情感技能课程中《小学生提升学习力,五大必备技能》里有详细指导孩子操作的方法,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学习。


三、信念问题

前面解决了两个层次问题,孩子写作业的环境设置好了,完成作业的能力也具备了,可是有时候,我们发现孩子对待作业还是磨磨蹭蹭、不情不愿的。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要从家长和孩子如何看待写作业这件事来思考了。


资深教师:陪孩子写作业,最好的方式是成为孩子的“书童”


先来看家长对待作业的态度,实际上就是作为家长,你对孩子的学习有一个什么样的信念呢?

如果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信念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就有一种紧张感,生怕孩子做不好作业就会被落下。

这时,作为家长的我们要仔细的想一想,我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在担忧什么呢?我们在害怕什么呢?

孩子要是现在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写作业,以后怎么考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怎么考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怎么找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怎么赚钱?赚不到钱,怎么买房子买车?怎么找女朋友?怎么过幸福生活?……

抱着这样的信念,对待孩子的作业我们一定是焦虑的。似乎只有孩子能好好写作业,我们才能有一种安全感,否则对我们的打击就是毁灭性的,因为我们不能接受孩子将来过不上幸福生活的后果。所以我们才会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特别的唠叨,特别的容易爆发。

同时,我们的这种焦虑,内心的不确定和焦躁不安,一定会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潜意识里会被我们的焦虑感染,作业就成了对他们无形的压力,压得他们下意识想逃避作业。

当我们焦虑时,我们还特别容易说出很多打击孩子的话,做出很多打击孩子的行为。这些话语和行为,都会加剧孩子的压力和紧张,加深孩子对作业的排斥,这些情绪都非常不利于孩子高效完成作业。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发现,这一层的问题可能是经常被我们家长忽略的问题,我们往往认为孩子写作业效率不高,是孩子的问题,殊不知,更大的问题可能出在孩子的情绪受到了我们家长情绪的影响。

所以,要想让孩子能打心眼里不排斥作业,首先家长要让自己内心放轻松,而不是让孩子来承担家长对于这个世界、对于孩子未来的焦虑。


资深教师:陪孩子写作业,最好的方式是成为孩子的“书童”

那大家会问,我们该如何放松呢?

很简单,改变信念,换一种能让你放松的信念。比如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们想出来的这些可能,是真实发生的吗?“

每个孩子的成长步伐是不同的,有快有慢。就好像我家院子里种了一棵梨树,而邻居家种的是一棵枣树一样。花期不同,结果的时间也不同,果子成熟后的价值仍然是不同的。

家长如果能改变已有的信念,先放下焦虑,孩子写作业的难度也许就减少了一半。当孩子排除了各种情绪的干扰,就会像关闭了不必要的后台程序的电脑,运行起来也会更快。


四、身份定位

好,前面解决了三个层次的问题:写作业环境设置好了,孩子也有了计划作业的能力了,家长和孩子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放松了。

这个时候,我们对于家长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状态陪孩子写作业,是不是已然心中有数了?下面来说几种典型的身份定位:


1

监工式陪伴

有的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会坐在孩子身边,像个监工似的,眼睛死死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这类家长,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孩子作业的监督者,这一类我们把它叫做“监工式陪伴”。

资深教师:陪孩子写作业,最好的方式是成为孩子的“书童”

这样的角色定位,会导致的场面:孩子一边写,妈妈一边叨叨:“赶紧开始写作业!” “这个地方写得太潦草了!” “这么长时间还没写完作业,你是不是又边写边玩了?”……一大堆指责的语言,透出对孩子写作业的种种监视。甚至有的“监工”还手拿武器,实在情绪无法控制,就大动干戈。

想一想这样的场景,孩子还能专心写作业吗?还会喜欢写作业吗?

当然不会。孩子像奴隶一样在家长的监视下完成作业,大多都是应付的心态。他们巴不得赶紧应付完了作业,逃避开这场“战争”。也有的孩子干脆来个大拖拉,每天战斗到很晚。

显而易见,这种陪伴是无效的,甚至还会起到负面作用。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监工式的陪伴。


2

路人式陪伴

有些家长,每天看似在陪伴孩子写作业,但实质是自己在玩手机看视频。当孩子有困难时,不愿意给孩子提供帮助。这一类家长,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路人,我们把这一类陪伴叫做“路人式陪伴”。


资深教师:陪孩子写作业,最好的方式是成为孩子的“书童”


这一类家长会认为:“自己有问题自己解决,我陪着你已经很耽误时间了,还要一个劲儿的问这问那。” 将不耐烦的情绪传递给了孩子。

孩子呢?不仅没被帮助,还感到被妈妈忽略了,有还不如没有人陪。

有的孩子干脆跟家长说:“妈妈,你别陪我了,还不如不陪呢!”

还有的孩子会感到不公平,质问家长:“凭什么我写作业,你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样的陪伴几乎没有给孩子回应,真的不如不陪。所以,这种路人式的陪伴也是不可取的。


3

书童式陪伴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书生进京赶考吧!他们身边总会跟着一个书童,读书的时候点蜡;写字的时候研磨;走路的时候挑担;累了给公子锤锤背;学习晚了给下碗面;要是公子有情绪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当出气筒撒撒气。

但即使这样,小书童还是乐呵呵的跟在主人身边,处处为主人着想。要是没有这么个书童,也许主人就很难高中了!


资深教师:陪孩子写作业,最好的方式是成为孩子的“书童”


这个对书童的描述其实就是 “书童式陪伴” 的状态。孩子年龄很小,他们的能力还很弱。尤其是刚上学,顾上写字,顾不上收拾文具;顾上东顾不上西。小手手好不容易写完一页拼音,又累又酸,可想有人给揉一揉……

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能像书童一样给孩子做好服务,他的心情就会非常舒畅。即使不喜欢写作业,但想起写作业时有妈妈服务的良好感受,也会非常愿意去做。

有的家长会说:“这样不是惯坏他了吗?不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吗?自己的作业自己写,自己的文具自己收拾。”

对,这是孩子要形成的终极目标,但不是一年级刚上学就一定要达到的目标。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的大脑发育和肌肉发育,包括心理承受能力的发展,都不够成熟。

他们学习技能的时候尽量应该保持目标的单一性。也就是说做一件事只要培养孩子的一个能力目标就好。

比如:写作业时,我们希望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就不要让他一会儿收拾文具,一会儿自己削铅笔。这样反而会分散注意力。

在孩子做事之前,家长心里应该明确这件事孩子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像书童似的,帮孩子把干扰他达成目标的因素排除掉,安安静静的为孩子服务。至于想锻炼孩子自己收拾文具的习惯,可以在写完作业后专门跟他玩个收拾文具的游戏。


4

同学式陪伴

最后,还有一类家长,回家后也需要工作,于是,他们干脆和孩子一起“写作业”。孩子写孩子的作业,大人做大人的工作。

两个人约定好,各干各的,互不干扰。如果有问题,要留到休息的时候一并问。这样,父母和孩子感觉就像上自习课,两人是同学关系。我们把这一类叫做“同学式陪伴”。

有一位教授,提起自己的母亲,脑海中最深的画面就是小时候她做作业,妈妈在旁边做针线,灯下的那片宁静以及母女偶尔相视一笑的温馨。可见,同学式陪伴,最能带给孩子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以上几种陪伴时的角色定位,前两种我们不提倡,我们比较提倡小龄的孩子,家长先从“书童”式的陪伴开始,随着孩子长大和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慢慢向“同学”式的陪伴发展,等到孩子能力和习惯培养好了,家长就能逐渐脱离,将学习的责任交给孩子自己承担。

>>> 本期分享老师:许飞燕

资深教师:陪孩子写作业,最好的方式是成为孩子的“书童”

资深教师:陪孩子写作业,最好的方式是成为孩子的“书童”

资深教师:陪孩子写作业,最好的方式是成为孩子的“书童”

资深教师:陪孩子写作业,最好的方式是成为孩子的“书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