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新疆輪椅小夥北漂南創記:品嚐酸甜苦辣,才能產生希望

——寫於2020年2月29日國際罕見病日

2020年春節前夕,我再次獨自一人坐著輪椅,揹著包,從廣東深圳回到了新疆老家。穿越了一箇中國,距離第一次出遠門,已過去整整三年。

95後新疆輪椅小夥北漂南創記:品嚐酸甜苦辣,才能產生希望

這個輪椅揹包,陪伴我近三年


塵封的記憶

我又回到了新疆,回到家,看著臥室內原封不動的東西,不由想起"宅"家18年的時光。出生第二週,我就骨折了,父母帶著我四處尋醫,最終在北京兒童醫院確診。可是醫生也沒有辦法治療,那年我才5歲,至今還記得從北京回新疆的路上,我看著車窗外的風景,感覺世界佈滿了陰沉的灰色,內心非常絕望。回到家後,自己陷入不斷骨折、不停恢復的惡性循環。童年最熟悉的不是爸媽飯菜香味,而是醫院消毒水的氣味,以及冰冷的醫院走廊。

因為反覆骨折,半夜我常常從夢中驚醒,一身冷汗。疾病意味著夢魘,它帶來了無止境的疼痛和不全感。因為我們克拉瑪依的學校不瞭解罕見疾病,誤以為成骨不全症具有傳染性,拒絕我入學。我身邊沒有同齡人陪伴,內心始終很孤獨,只好每天拿著"玩具"自娛自樂,幻想出一位夥伴和自己玩耍。

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在意陌生人的眼光和評價。每次出門,都會遇到年齡較小的孩子,TA們喊我是"怪物"、"小矮子"……每聽到一次這種稱呼,我內心都會羞愧一分,感覺自己處處不如同齡人。我開始變得自卑,害怕接觸外界,逐漸減少外出頻率,整天憋在家裡。我經常趴在臥室窗臺上看著外面的景色,覺得自己像一隻小鳥,習慣在精緻的鳥籠中窺探天空,但沒有勇氣飛出去。

95後新疆輪椅小夥北漂南創記:品嚐酸甜苦辣,才能產生希望

精緻的鳥籠


疾病帶來的影響,不只限制了我的生活,也限制了我的發展。父母總會督促我學習,整天為我發愁。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以後該怎麼辦呢?誰來養你? 這句話讓我每天惶恐不安,擔心以後自己只能在養老院裡度過餘生。


品嚐酸甜苦辣,才能產生希望

2017年,父母送我到北京,參加獨立生活的培訓,他們希望我能夠學會保護自己,學會安排生活。他們返程後,我獨自在宿舍劃輪椅,轉了37圈,內心湧上一股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的喜悅,渾身充滿了能量。短短十分鐘時間,我已經腦補出今後十年的生活!我很清楚一點,如果不抓住這次機會,很有可能又要回到那個精緻的鳥籠,再也飛出不去。我想要留在北京,就要不斷挑戰自己。起初,我不會洗衣做飯,只能用手機一點點查,逐漸解鎖各種生活技能。我特別喜歡逛菜市場,我划著輪椅在菜市場穿梭,原來市場這麼大,東西顏色鮮豔。我聞到生活的氣息,那也是自由的味道。

在出行過程中,我也會盡可能的幫助別人,提升個人能力的同時,會獲得很多滿足感和成就感。自信心逐漸上漲,就像史崔勒基所說,一個人要是知道了自己存在的意義,TA就會為了實現這個意義做一切想做的事情。


2018年年初,我順利通過機構面試,進入北京一家病友機構工作。剛開始我並不瞭解其他病友的生活,認為大家的經歷相同,也會產生相同的問題。結果,一個隨訪電話打破我的認知。我還清楚的記得,電話那頭的女孩說著令人無奈的事實。她在大山深處,住在一個小村落裡,家境貧寒。每次下山都要走4個多小時的盤山路,才能到達城鎮。她從未看過病,現在身患成骨不全症和截癱。已經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只能望著天花板。她渴望讀書,想要過上和同齡人一樣的生活,但她明白,這個願望可能永遠都無法達成。

隨訪結束後,我的雙手顫抖不止,很難想象這個同齡病友未來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我的內心產生了兩個疑問,罕見病群體的未來發展是什麼?這些病友應該怎樣走出來,更好的生活?這些疑問就像一顆植物種子,紮根在心底,等待著機會發芽。

95後新疆輪椅小夥北漂南創記:品嚐酸甜苦辣,才能產生希望


剛剛工作,我不適應快節奏生活,每天渾渾噩噩的,生活沒有頭緒,缺乏目標。還好我很幸運,遇到一幫真心待我的朋友,比如月姐和為如,她們不斷支持我的成長,引導我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還有敬文姐,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我幫助。我們工資很少,記得有一次我和行政主管田霄哥兩個人吃一頓飯,花了30塊錢,他把肉都夾給我,他說他減肥。

隨著工作逐漸深入,接觸到更多病友,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困境,有人因為教育問題發愁,有人因為找工作發愁。這些問題背後透露出社會對殘障人士的接納度較低,無障礙建設不完善。自身內在動力較弱,沒辦法向他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只能被困在家中。我看到他們現在的處境,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我心想著總要做點什麼,幹勁也越來越足。

最後我發現了自己工作的動力,因為不想看見許許多多的病友,再次走上一條錯誤的老路:沒有得到正確治療,導致病情越來越重;學習無門,長大很難找工作;生活受到限制,情緒低落,孤立無援。我想奉獻一份小小的力量,在陪伴別人的過程中,也幫助自己。


橫跨中國,堅定信念

2019年年初,我遞交了辭職信,結束北漂生活,回到老家過年。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學計算機還是設計,要不要繼續讀書,要南下繼續做公益工作嗎?內心做了很多鬥爭。突然我腦海中出現了兩個自己,另一個自己問我,做病友工作,你快樂嗎? 我閉上眼回想了北京的工作經歷,我是快樂的。快樂的是看到病友走出家門,實現生活獨立;快樂的是看到病友脫離輪椅,開始使用助行器;快樂是和病友一起暢所欲言,一同悲傷、大笑。這是我對另一個自己的回答,似乎那個自己很滿意,他點了點頭,消失不見。我睜開雙眼,確定南下。


從0到1,從無到有

2019年2月28日,我跟月姐和為如,在廣東省深圳市創立了一個叫"零壹"的小機構。從零到一,從無到有,我們擁有共同的理想,高度的工作默契,一起和病友家庭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打破疾病的限制。我負責病友板塊工作,從此之後,我多了一個稱呼,叫做"罕小骨"。工作閒餘時間會跟病友嘮嗑,還會組織大家參與活動,發現社交樂趣,探索生活的可能性。

95後新疆輪椅小夥北漂南創記:品嚐酸甜苦辣,才能產生希望

零壹團隊準備“花骨朵”義診資料


盛夏時節,我經常坐著地鐵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看望病友。除了分享我自身成長經歷之外,還會感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病友身上的能量。每個人都面帶微笑,討論著自己與疾病相處的經驗。如果這時陌生人來到病房,看到此景,還以為大家在分享關於自己的趣事。疾病帶來的不只是苦難,還有快樂。

我們擁有與常人不同的能力,比如,因為關節鬆弛原因,我們的手指可以做多種手勢。比如進行手指一字馬,手指下蹲、手指舞蹈,創意十足。在和病友們接觸的過程中,我總會發現TA們身上閃爍著的亮點。看到一個13歲的孩子,因為骨折問題,入院治療,腿上打著石膏,坐在床上跟我聊天。我完全感受不到他有失落情緒,反而非常陽光,跟我談論著未來的發展道路,以及個人興趣愛好,我們談天說地,一直聊到晚上才揮手告別。沒過多久,他做完手術出院回家,現在我們還保持著聯繫。他喜歡說,我喜歡聽,每次聊天,我都會被他的純真感動。看到他現在的樣子,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想起很多小時候的事情。我的童年沒有夥伴,沒有陪伴,我想,他長大以後一定比我現在更好。

95後新疆輪椅小夥北漂南創記:品嚐酸甜苦辣,才能產生希望

雲南義診,孩子們推著我的輪椅逛翠湖公園


來到深圳後,我的生活非常豐富,除了工作之外,剩下的時間用於讀書和社交。很幸運,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嘗試去更好的瞭解自己和他人,深挖內心,找尋"寶藏"。

我平常也會跟一些"學霸"病友討論專業知識,每個小夥伴都非常聰明,很熱衷學習。我明白,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力,只要敢於挑戰自己,有勇氣去嘗試,就有可能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再加上我和病友們的"血緣"關係,初次見面就能建立信任,完全沒有任何隔閡。還記得每當我離開港大醫院,都會有病友家長護送,或是認真叮囑,路上慢點,你到家後要給我發一條微信。這些關心來自罕骨家族,無不透露著我們是真正的家人。


2019年,我們深圳和雲南舉辦了兩次義診活動,每次都會遇到更加罕見的骨病患者,他們的疾病就像一個密碼,等待著醫生學者們破解。我也很喜歡研究每個罕見骨病,先了解它的疾病特徵、遺傳率和發病率,整理成疾病描述,這個過程可能要花費3天時間。之後再將這些資料發給研究骨病的醫生們,並提出我心中的疑問,醫生們總會細心解答我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想法。我們機構的疾病介紹,就是在每位醫生指導下製作而成。

95後新疆輪椅小夥北漂南創記:品嚐酸甜苦辣,才能產生希望


在義診活動中,不只是醫生們散發著光芒,還有我們罕見骨病家人,TA們有些是患者,有些是家屬,和我們一起努力使義診變得更好,他們總會在義診前夕,幫忙搬桌椅,掛活動橫幅,整理活動物料,忙的不亦樂乎。好像過年的時候,一家人齊上陣,籌備了一家人的聚會。每當我們說您辛苦了,TA們都會報以微笑,擺擺手說,這不算什麼,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這些言語轉化為能量,滋養著我心中的種子,它逐漸生根發芽。

95後新疆輪椅小夥北漂南創記:品嚐酸甜苦辣,才能產生希望

2020年1月深圳義診


新的一年,再次出發

2020年初,由於疫情爆發,全國人民都宅在家中,為社會做貢獻,默默幫助那些醫護人員。在這段時間,我們做了一個線上活動,罕骨家族聚集在一起,錄製視頻為武漢加油打氣。視頻裡的孩子喊出氣勢滿滿的口號,震撼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這一刻,我收穫了巨大的勇氣,更加堅定信念,我們可以與疾病和諧相處,那麼我們也可以打倒疫情,勇敢的活出自己,未來的路上,希望有你,你們,所有人的參與,互相扶持,攜手同行!


故事最後來段自我介紹,我是張志軍,來自新疆。98後,一名成骨不全症患者、輪椅青年,也是深圳零壹聯合創始人。平常愛好看書、劃輪椅,喜歡跟人嘮嗑。我更喜歡自己坐在輪椅上的樣子,也不認為世界只有灰色,而是充滿活力的五彩斑斕。我相信人生會很精彩,能夠遇到非常有趣的人和事,期待一天比一天更好。


<code>作者:張志軍
編輯:殘友之聲 吳文英/<code>


殘友之聲是一個講述草根殘疾人及公益達人故事的平臺,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殘疾人的溫情、正能量為生活拼搏的故事,“接力愛心,傳遞幸福”。

於2020年發起徵稿,歡迎您的來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站鏈接:www.canyouzhisheng.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