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说明书》第三十一讲, 人生要经历哪些历程?


第三十一讲 人生的历程

1.人生运行轨迹

人生从时间上看,就象一年四季, 20岁后象春天,40岁后象夏天,60岁后象秋天,80岁后象冬天。人生的创业分为五步:20岁基础夯对,30岁选择定位,40岁成就不菲,50岁功成名垂,60岁大业煌辉。

人生历程的阶段性

1岁闪亮出场 十月怀胎,呱呱坠地,出生来到人世间,开始了人生的历程。

10岁快乐成长 结束童年生活,开始上学受教育。这个阶段家庭的影响十分重要,人的先天与后天的结合,奠定了人生的基础。

20岁为情彷徨 开始谈情说爱,结婚生子,组合家庭,开始了成年的生活。

30岁基本定向 30岁之前好高鹜远,30岁后经历社会,变的实际了,工作也基本稳定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40岁拼命打闯 人生精力旺盛,经验丰富,最容易出成果的黄金时期,所以拼命地拼搏。

50岁回头展望 心气不如以前那样心高气盛了,开始松了口气,工作开始不像以前那么拼命了,随体力的逐渐衰弱,毛病也增多,往往心态变的平和了、顺其自然了。

60岁告老还乡 开始退休,从繁忙的职场上退下来,开始转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开始后半生的老年生活。

70岁搓搓麻将 70岁的人靠娱乐,锻炼身体打发时光。

80岁晒晒太阳 户外活动也来越少,只是晒晒太阳,聊聊天。

90岁躺在床上 90岁的人即使不体弱多病,也多数在床上休息。

100岁挂在墙上 人生的画上句号,人活到100岁的很少。

2.人生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孔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人生历程的自我表述。“孔子十五而志于学”说明他注重基础教育,在没正式踏足社会时先要用文化知识充实头脑。到了三十的时候,可以独立于社会。那是因为经历过长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基础教育方面表现突出;再加上在社会的一段时间的历练,使社会教育的水平达到相当程度了。人到了四十岁,在创造事业的过程中历尽风雨,所有的尔虞我诈,贪嗔痴怨都已经见识过了。五十岁是人生理性思考的阶段,开始对以往生命足迹进行回顾。岁月虽然逝去,但是成熟与成果已经来临,收获了该收获的,失去了该失去了,把一切都看开了,看明白了。年轻时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挣扎奋斗,现在变的理智,成熟。这就是 “知天命”。而所谓的“知天命”,不过是对人生已走过的路进行一次较彻底的反思和总结。六十岁,没有了少年意气,没有了凌云壮志,只有一份淡定的理性,生命变得如大海一般,不择清浊,容纳百川,亦不会轻易地受左右。所以就做到能听得进并正确对待各种意见。七十岁,这是古人的生命中的里程碑,在医疗卫生水平并不太发达的古代,能够活到七十岁,的确不是件易事。有杜甫诗为证:“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能够活到七十岁不容易,能够达到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境界就更不容易了。可是孔子他做到了。他既能满足到个人的自然欲求,又不违背超越客观的规律与准则,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最美妙的和谐。这是最合乎人性的道德,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这是孔子的生命历程,也是他道德修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两点给我们启发:

一、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能一蹴而就。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基础知识教育与社会教育完美地结合,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与言行融合,主观意识与客观规则的融合。既要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又要符合个人自然欲求,而不是勉强去做,达到两者的同一。

人生的特征。

(一) 人生前半生的基本特征

刚出生大家一样又不一样。 一个人刚刚出生有一样的方面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出生都是由母亲生,父亲养,生理功能一样,性别一样,至于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有的一出生就有花不尽的财富,带着金钥匙来到这个世界上;有的刚出生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带着前世福音来到人间。

10岁前教与不教不一样。 优秀人才的培养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的。父母在给予孩子生命之后,又成为孩子未来事业成功的奠基人。家长的误区是把学习技能当作人生的第一位,而把为人处世视为可有可无,从小花大量的时间去学弹琴、唱歌、武术、书法等,认为这就是当作“素质教育”,唯独没想到的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要在社会上独立,要待人接物,要自己谋生,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才是在社会上生存和事业成功的最基本、最必要的素质。

人生早期的设计应该遵循“三导原则”:一是家长引导,二市孩子主导,三是教师辅导。只有孩子自我认识深化,自我提高,才能提炼出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点燃内心的理想之火,成为巨大的内动力,去自我奋斗,获得成功。

教育,“教”是基础,“育”是根本,“育”要从生命的开始抓起,使人心向善,唤起自身的“善”根,打好人生的基础;知识是人生基石,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确立一定的文化根基,将终身受益。

基础阶段。 人生观世界观的萌芽阶段,就像一张白纸,可以任意画最美的诗画,可以写最好的文章,可以设计高楼大厦,可以改正低矮的茅屋。家长怎么教育,就会形成怎么样的人。

10岁之前,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4-6岁,一个是7-10岁,这个两个时期不可忽视。

(1)4——6岁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小孩意识已经萌发,思维初步地发展,无意识在孩子的心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做父母的要抓住有利时机开发孩子的智力,又要不失时机地塑造孩子的行为,做到使孩子智力的开发和行为的塑造同步进行,以促使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2)7——10岁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孩子从小形成的各种习惯,到这一阶段已经基本上趋于稳定,无意识心理模式已经基本上形成,有自己鲜明的性格与特征,这就是人的无意识心理模式。所谓无意识心理模式就是指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习惯。如说话的口气,走路的姿式,胆量的大小,性格的内倾与外倾等。由于我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习惯都是有模式的,能被人们了解、观察和掌握,代表着个人的性格与特征。


在孩子4——6岁这一阶段,你若打孩子,孩子只会哭。而当孩子到了7——10岁这一阶段,你若打孩子,孩子的反应与4——6岁这一阶段会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会哭;有的不哭,让你打,一声不吭;有的会躲、会跑;有的会和父母对打,这就是有意识与无意识作用的区别。


7——10岁孩子的无意识心理模式已经形成,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习惯已经基本上趋于稳定,基本定型,成为孩子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所以,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孩子的无意识心理模式一旦形成,很难被改变过来,这是孩子人格形成的第一个标志,因此,10岁之前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要。


20岁学与不学不一样。 这个时期是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分为几个阶段论述。

青年初期 是人生的探索、准备阶段。青年初期一般指15岁到20岁左右,这一时期经历了心理断乳期、由大人和社会所制定的规范去生活而逐步进入能够自主参与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由于处在心理特征的交替过渡阶段,往往表现出既有成年人的成熟一面,又有其不成熟的一面,这是青年初期典型的心理特征。开始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对人生诸多问题的思考是一种朦胧的、不清晰的、带有幻想成分的思考。这个时期有两项基本任务。

  

一是探索阶段——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开始独立思考人生问题,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探索,这是青年对自己人生道路理性思考的最初阶段,也是人生历程的重要奠基阶段。


  二是准备阶段——青年希望成才,渴望成功,必然导致思考成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成功的道路怎样走?如何具备成功的素质以及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途径、方法。但这种人生准备更多的是依据父母的经验和社会的惯性思维去学习、去实践。处于由客观环境、他人意愿主导主体行为的“客观化”时期


青年中期。 人生的抉择、定位阶段。青年中期一般是指18岁—25岁这一时期,是青年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或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是人生抉择高峰与人生追求的定位阶段。步入青年中期,自我意识接近成熟,智力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日益成熟,创造性思维显著发展。伴随着心理和生理的日益成熟,主要思考和面对两个方面问题:


  一是抉择阶段——青年中期是人生的抉择高峰时期,是准备、选择与实践个人人生形态与生活方式的阶段。由于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交往的拓展,青年不但关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且,极为看重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处于转型时期的青年,面临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往往更多地从现实出发去思考社会和人生。包括对学业、职业、爱情、家庭、社会参与以及其他许多必须面对的课题进行选择,这些课题构成青年个人人生发展历程的重要阶段。


  二是定位阶段——人生的定位是建立在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即知己知彼。知己指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知彼指科学地把握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人的素质形成、提高和完善是整个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多样的价值观念,不断进行抉择,逐步上升到对自己人生的定位。此时的人生定位是青年自身深入思考的结果,由他人主导的“客观化”时期进入自我选择的“主观化”时期。这种定位不是一次完成的,是在一系列的抉择、定位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中逐步完成。 


青年后期。 人生的成熟、升华阶段。明确事理、辨别是非是人生的启蒙课程。青年初期,对公私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基本问题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使青年明确人生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事理,了解社会支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奠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

十七、十八,清华、北大,上名牌大学是众望所归,这两所大学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求学的最高追求。20岁前后,是一个人从一个孩子向一个成人转变的重要时间段。喜欢玩,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他们经常聚会和喜欢无拘无束的心理特点。如果不把握自己,荒废了学业,造成终身遗憾。即使在20岁之前,好好学习,考上了好大学,20岁之后,在大学不好好学习,也会荒废学业,影响自己的前途。当上大学之后,以为自己一生什么都解决了,在大学期间,多数人,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多接触社会,学会思考、判断和独立,可以一些人却浮躁,自以为是,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忙于游戏、恋爱,扮酷、斗富,不好好学习,浪费了自己青春年华。

20岁左右,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心思都很细腻,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稳定性比较差,忽冷忽热。年轻、精力体力充沛、敢想敢干、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获得信息资源条件优越……这也是二十几岁的人的资本。

20岁左右,是一个人一生的转折点。20岁多数人思想既复杂又单纯,许多简单的事情,想的很复杂,而复杂的事情又想的很简单。

实际上,大学毕业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二十几岁的人,走入社会。在单位里和老员工比,往往得不到重视,似乎差些什么?差工作经验?差工作能力?实际上,主要还是差在自己社会资源与处事技巧。每一个人想发展,想成功的人,如果没有资源,等于纸上谈兵。二十几岁的男人,站在社会的大门口,想在这竞争激烈的岗位与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就得看看自己现在拥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可以开发。一个人单枪匹马什么也做不成,必须学会合作,能调动多大的力量,他就有多大的力量,一个人能调动多少财富,就能创造出多少财富;一个人的身价,取决于他背后站着的人群的分量。

20多岁的男人,有理想,有抱负,肯吃苦肯付出,就是运气欠佳,常常事与愿违,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结果。很忙,却忙不到点子上;很累,却累的没有价值。

20多岁的男人,爱面子,爱冲动,做事没有原则,不想后果,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还不够成熟。这是二十几岁的男人为人处世最大的障碍,原因就在于此,因为,情感引导人的行为,行为对应着结果。

20多岁的男人,最忌讳别人说自己长不大,但是,只要我们的情感不成熟,在别人眼里永远都是一个不能委以重任的孩子。情感不成熟的人,不论年龄多大,学历多高,也不会获得任何机会,因为自己是不能解决麻烦、反而还制造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