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力耀東方:評《星球大戰後傳》系列

曾經有這樣一部電影,它讓後來指導了《魔戒》三部曲的大導演彼得•傑克遜在十六歲那年獲得了在家中玩太空船模型的權利;它讓一個叫詹姆斯•卡梅隆的校餐車司機痛下決心改行去拍電影;它讓一個叫艾默裡奇的德國青年飛躍大西洋,投身好萊塢,結果成就了《星際之門》、《獨立日》、《哥斯拉》、《二零一二》等一系列科幻大片。沒錯,它就是盧卡斯的《星球大戰》(Star Wars)——一部改寫了科幻史的傳奇電影。而因它改變命運的人又豈止三個?

在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無意中讀到了一本根據《星球大戰》改編的電影小說,立即被其中瑰麗絢爛的異星世界所折服,從此科幻成為了他人生理想的“原力”。而立之年,他毅然投身科幻創作,十五年間共出版長篇科幻小說八部、科幻評論著作三部、短篇科幻小說集一部,參與策劃或主編的科幻圖書逾百種。這位集科幻作家、科幻編劇、科幻評論家、科幻策劃人於一身的人就是鄭軍先生——一位在當代中國科幻界響噹噹的人物。

然而,對於《星球大戰》,鄭軍卻始終不能忘情。在他看來,盧卡斯的《星球大戰》雖然氣勢恢宏,但卻並未完美無缺:其一,在《星戰正傳•傑迪歸來》中,約達大師告訴盧克,他的姐姐萊婭也有武士潛質,這個線索顯然在為後面的情節作鋪墊,然而故事卻就此戛然而止;其二是銀河皇帝帕爾帕丁建立獨裁統治的動機,他是個修道士般的人物,不需要金錢美女之類的物質享受,為什麼如此渴望世俗政權?原作沒給予解釋。於是,以此為基礎,鄭軍先生為《星球大戰》撰寫了一部外傳,這就是長達60萬字的“蒼穹作證”三部曲。

原力耀東方:評《星球大戰後傳》系列

自《星球大戰》問世以來,與它有關文字著作可謂汗牛充棟,其中也不乏一些優秀的續作。那“蒼穹作證”三部曲又有何獨到之處呢?

首先,這是一部作者十年一劍精益求精的作品。“蒼穹作證”三部曲雖然只有60萬字還稱不上是鴻篇鉅著。但卻是作者十餘年間一直在創作和修改完善的產物。其間數易其稿,字斟句酌,反覆推敲,足見對作品質量孜孜以求。

其次,“傍”著原著走新路。作為外傳,總是或多或少的要受到原著的桎梏。如果一味追求忠實原著,難免會變得亦步亦趨,情節生硬;如果拋開原著過多,又常常會變得過於天馬行空,甚至引來忠實粉絲們的責難。“蒼穹作證”三部曲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作者從原作中抽出了一個伏筆和一條伏線,以此為軸創作新故事。如此一來,無論是星戰的鐵桿粉絲,還是從未接觸過星戰的“讀幻新鮮人”都能從中各取所需,讀到自己想到的東西。

原力耀東方:評《星球大戰後傳》系列

第三,用東方視角讀解原作內核。《星球大戰》的編導盧卡斯作為一個典型的美國人,他的創作思維和理念是徹底西方化的。但作為原作的精神內核,對“原力”的闡釋,卻有著相當的普適性。現實中,權力、金錢、科學技術都可以成為俘虜人性的“原力”,而前後共六集的原作電影表現的正是一個人從追求力量,到被力量俘虜,最後自我解脫的過程。對此,“蒼穹作證”三部曲在繼承原作思想內核的基礎上,又以獨到的東方式思維進行了演繹和闡釋。比如,第一集中萊婭公主為尋覓得意弟子而佈下的十九道玄關;第二集中武士階層內部將宇宙分為微觀、宏觀和宇觀三界等等。這些有著東方文化淵源的符碼,能激起本土讀者對“蒼穹作證”三部曲一種自然的親切感,不致流於“翻譯式原創小說”的惡俗。

總之,儘管“蒼穹作證”三部曲的主要人物中沒有一箇中國名字,但這確實是一部閃耀著東方智慧火花,展現科幻作品普適價值的佳作。要是有一天盧卡斯也能看到這部作品的話,他一定也會拍案叫絕,甚至會有繼續拍攝星戰系列的衝動也說不定!

原力耀東方:評《星球大戰後傳》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