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孩子,晚一年入小学,是爱还是害?

绾清风


担心孩子,晚一年入小学,是爱还是害?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晚一年入小学,家长们对学生是爱还是害,可以说有爱没有害。

对于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实行就近免费入学。根据国家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满六周岁就近入小学,并且要完成学龄前儿童教育要求。

家长和监护人要遵守国家的教育法,有责任按时护送孩子就近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晚一年入小学是不可能的。在特殊情况下,孩子们在规定的年龄不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必须要有个人申请及相关单位如实的证明材料,说明原因,方可推迟孩子们晚一年入学。这是对孩子《爱的教育》,绝对不是对学生害的问题。

自从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就是如此的严格执行。如此问题,就是当下的九年义务教育现状。我的一点浅见,同行们是否有共识?





奋斗的青年164420936


我的女儿是8月份的生日,所以当时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曾考虑过是不是在幼儿园阶段就推迟一年,让她4岁以后再去上。但是在三岁半的时候发现周围的孩子都已经上了幼儿园,没有人再陪他玩了,所以说也就顺其自然了插班上了小班,等到了小学的时候也就一起跟着上了小学。

可能是因为两个原因,小学一年级很吃力。一个是幼儿园阶段没接触过小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二是年龄上是班里年龄最小的,这样的话,在小学一年级的阶段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整整一个学期,两个大人全在辅导一个孩子。

所以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让孩子晚上一年的小学,这样的话,整个的学生阶段,就会占很大的优势。我闺女同班里有一个比她大这么两岁的孩子,她从一年级到现在为止学习基本不用家长管,然后每次都是在学校做完作业以后,家长才过来接,也不用辅导,学习很自觉,成绩也非常好。

我认为仅仅一年的差别,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一个差距,主要还是孩子的智力每年都差别很大。所以说我建议如果可以的话,晚上一年比早上一年要好!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跟着张老师学数学


我是一个晚入学的人

先讲讲我的故事吧,我6岁半才第一次开始读,而且是从学前班开始读的。因为我是出生在农村的80后,那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幼儿园,只有从学前班开始读,学前班就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了吧。第一次去学校读书的时候,由于天气很炎热,在教室里坐不住,加之老师又特别的厉害,就这样我对上学产生了恐惧心理。每天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去上学,我上学的过程让家长更头疼。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自己上学,而我每天都是被强行送到学校的。后来家长老师实在没有办法了,也就只好停学了,又在家完了一年。等到第二年,也就是我7岁半的时候,又才重新去上学。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从那以后知道我的学生生涯结束,在我的印象当中,我没有耽搁一天上学的时间。可能大一岁就懂事了吧,也可能因为第二次上学遇到的老师不再让我害怕了吧......

晚一年的好处

现在的我也成为了一名老师。教过的学生中有年龄大点的,也有年龄比较小的。总体来说,年龄太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因为现在的教材编写已经不像我们那时候那样简单。不同的年级对应不同心智阶段的学生,年龄太小,可能心智还不怎么成熟,难以认知与他能力不符的事物和知识。相反,年龄大一点的同学似乎更容易接受和他们年龄相符的知识和事物。

年龄大点的同学,无论是在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大多比年龄小的同学更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很重要,因为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从低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住校,这对生活自理能力要求比较高。

年龄太小的同学在学习积极度要稍微差点。如果年龄小的同学在学习上不如别人,他可能不但不会着急,反而还会给自己找借口,找退路。年龄大点就不同了,这类同学更有紧迫感、自律性也自然好,因为他们没有退路。

也有不足的地方

当然,晚一年读书也不全是好处。比方说,晚一年读书就意味着晚一年毕业,晚一年就业。现在及以后的孩子中很多是要读研的。那么,等他把书读完了,年龄就会成为就业甚至是结婚的一个阻碍。

万事皆有利弊,没有十全十美的打算,那就给孩子多一点的爱吧!



邀你探索ABC


孩子是否有必要晚入学,还是要看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是否符合入学要求。

先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

一对父母抱着让孩子早点入学,以后如果不行还可以再复读一年的心态,在他们儿子5岁的时候就送到了小学。

可是这个孩子入学后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成绩还老是垫底。孩子的自信心被一次次的成绩打得粉碎。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又怎会爱上学习呢?最后,这个孩子逃课,迷上了游戏。

试想如果当初这个孩子6岁或者7岁入学,此时大脑发育更成熟,更能胜任学习,孩子也会更自信。那么,现在的他应该是另一番样子。

有个教育家说过:“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是让他晚入学一年”。晚一年入学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发育更成熟。老师说不定觉得孩子懂事,能力又相较于其他孩子强,就让孩子帮忙管理班上的各类事务,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孩子是否晚一年入学,还是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来。如果学习吃力,建议晚一年。如果不吃力,就适龄入学。


Tantu生涯规划


我想,每对父母心里都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表,那就是孩子的入学时间表。

父母心里的时间表,仅仅是父母的计算法。而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成长的时间表。就拿孩子出牙来说,有的孩子几个月就出牙,有的则晚些。我儿子那时候1岁半才陆陆续续出牙。我跟孩子妈为这个事没少着急上火,生怕有什么问题。偶尔有一天,我看到他两只小牙冒了出来,心里真是高兴极了。那时,我就知道,这是个自然过程,也就不再为长不长牙着急了。

初为人母或者初为人父,面对着一个新生的小生命,难免会紧张,还会因为一件小事着急。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了,或者担心自己的方法不对,期许和忧心总是萦绕心头。

可对于入学这件事而言,还需要慎重,不能因为害怕落后而焦虑,更不能匆匆地把毫无准备的孩子提前推进学校。

不要说你等不起,你可知道,孩子的心灵伤不起。

2

0-6岁,应该是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与呵护的年龄。可是很多的父母就是因为等不起心理,就一直拼命拉着孩子跑,美其名曰:一定要赢在起跑线。

“一定要趁早”这种思想,从孩子出生就已经显露无疑。有一个数据显示:妇产医院8月底做剖腹产的产妇比较多,因为按照教育部之前的规定,孩子必须够6岁才能上小学,而早几天做剖腹产,孩子就能早一年上学了。

事实上早一年上学,到底有多大用?早一年就能早成功?晚一年就难以有成就?

当然不是说不能早一点送孩子上学,只是,做决定时,先问问自己对孩子了解多少。

小小的孩子,在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会有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身体上的成长,还是心理上在不断地成熟。

另外,孩子的性格脾气、行为习惯到7岁后才基本成型。0-7岁,当父母对孩子有足够多的陪伴,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养分,捕捉到孩子的小小心思,也能把握住孩子心理发展及情绪的变化。

曾经有一个妈妈跟我交流,说了孩子很多的缺点,她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改正?可最后说到孩子之所以如此,她说,自己一直就没有带孩子,孩子出生后就一直由奶奶带,后来觉得奶奶教不了东西,在孩子2岁的时候就把他送进了托儿班。结果孩子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


幼幼科教


我认为是爱,哪有那么多的起跑线?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我之前有个同学,他父母都是老师,五岁就上学怎么样,老是留级老是跟不上。总觉得我还小,我还小,跟不上明年重新上。到真正到了正常的年龄了,都跟不上那正常年龄上学的同学。

到了上大学,一个宿舍里的学生差好几岁,有些学生考了好几年才考上大学。

晚一年上学不要紧的,可以让孩子认认字读读书,学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儿。

仅供参考,至于早上晚上全在孩子是否能够适应。早上的也有成功的,晚上的也有成功的,因人而异。

当然孩子如果长得比较瘦弱那就晚上点儿比较好,先长长身体。

自己的孩子,我们无论做怎样的决定,都要坚信,这也是事实,我们的出发点都是爱。

希望对你有帮助。


Xin神英语


孩子太小,想晚一年入小学,对孩子来说,是爱还是害,这要看各人家庭情况。如果从家庭情况看,孩子在家时,能得到高质量的陪伴,多出来的一年,是成长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孩子能学习,能试着独立,能力所能及地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迟入学一年,也是值的,尤其是对女孩子来说,迟一年上学,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而如果仅是因为觉得孩子还小,就让孩子晚一年入学,让孩子在家里纯粹地玩,手机平板电视之类,却不和孩子一起阅读、开阔眼界,提高他动手能力及生活能力,培养他能安下心来坚持看书或是绘画之关的能力,那么,这晚出来的一年,也只能说是让孩子多玩了一年罢了,不会让他有多大的进步。这就不是爱,而是害了。

而且,晚一年入小学,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和他同班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上一年级了,要是遇到了同学,人家肯定会好奇,为什么他会没有上小学,就算这孩子上了小学,他的同学永远都会比他高一个年级,我觉得这会对孩子带来比较大的伤害的。

所以,若是担心孩子上学不适应,不如多花点力气,多些高质量的陪伴,多些指引,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孩子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有时家长的担心,只是不放心孩子,不信任孩子能自由成长得比较好罢了。

当然,孩子小,幼儿园毕业后晚一年上学,比起到了小学中年级再留级,伤害又会小一些。如果综合评判孩子的个人情况,觉得孩子比起同龄人来说,确实是幼稚了些,身量也小得多的话,那么,果断安排好孩子接下来一年的学习与生活,晚一年上学,也是责任有担当的表现,我觉得,那就是大爱。


当过教师的考拉


担心孩子晚一年入小学是爱还是恨?

我很乐意又很自信的选这个问题来。是因为我从使小学教育40年,面对不够年龄入学的学生和晚一年入学的学生对比,说说我的看法。

一,先说说家长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路线上的思想影响下,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上学。从什么时候生孩子都想要和报名上学的时候同步。在孩子年龄差一两个月或半年的时侯,就找熟人,不是想办法改户口,就是想提前报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至于说家长要孩子晚一年入学倒不多。除非孩子身体不好,有什么缺陷家里有爷爷奶奶陪伴,才希望孩子晚点入学,这也是可以的。如果沒有特殊情况还是六周岁入学最好

二,说说孩子

以前孩子入学年龄是七岁,现在是六岁。在这六年的成长中,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素质,家里有沒有爷爷奶奶奶,上沒上过幼儿园,这许多方面的影响。孩子的个性特点千奇百怪,形形色色。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还是早点入学,到一个新的环境和大集体中锻炼成长。

三,说说家庭条件对孩子的影响

以我的儿子为例。我住在学校那时候幼儿园也不好找,工资低也请不起保姆。在上课时间这个教室门口探探头,那个教室门口敲敲窗。为了不影响别人上课,给校长说说让坐在教室听课,打算上两个一年级。哪个时候要求不严,学费也没交就坐进入教室。回到家我给他讲一讲,期终考试成绩还可以,就升到了二年级。当时学校搞实验是五年制,儿子不到二十岁就大学本科毕业了。

总之,孩子生下来都很聪明,都是在一条起跑线上。他们就象一张白纸,看怎么给白纸上画,画的都是些什么?这就是后天教育,如果教育的好,孩子长大成才,是国家的栋梁。教育不好就会被前进的列车淘汰。


文姬归汉


对于你这个问题我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角度角度给你简单阐述一下。

  • 孩子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因此身体的发展制约着心理的发展。孩子的身体发展包括肌体的正常发展和体质增强两个方面。正常的的发育有利于体制增强,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正常发育。还要看孩子的心理发展:如感觉、知觉、思维、想象、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所以要观察孩子与同龄孩子的发育情况,还要看孩子的体质指数,再就是看心理发展情况,如果有差异就晚点入学。
  • 孩子的身心发展又具有阶段性,前后相临的阶段有规律的更替,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继续,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经历一定的时间。每一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身心特点就是那个年龄段的特征。3-5、6岁我们称为幼儿期,6、7-11、12岁为童年期。在这两个相邻临阶段,幼儿期如果没有发展好必然会影响童年期。一般大多数6岁孩子的脑重量是1200g,是成年人的十分之九。因此幼儿期的身心发展直接影响孩子在小学的发展状态。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年龄太小或身心发展没有发到大多数孩子的水平,就先不要上小学了。
  • 孩子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因素的不同,从而影响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偏向等方面都因人而异,但这是正常的。比如有的孩子天生聪慧,有的孩子大器晚成。有的孩子会绘画,有的擅长跳舞……还有的差异性就是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爱好、性格、兴趣等等。我们要正视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因为孩子某一方面能力不强,就说孩子笨,不能因为孩子不爱说话,就说是胆小。关爱孩子就要正确对待孩子的个性,正确引导。在这里你如果觉得孩子不会数数,不会写字,不会背书就担心孩子,不让孩子上小学就是没有必要的。
  • 了解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等。比如遗传因素的影响,一个先天失明的人不可能成画家,一个先天失聪的人不可能成音乐家。遗传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没有遗传基础,其他发展都是妄想。但是不能认为遗传决定一切,遗传也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的活动而改变。比如,一个听力障碍的儿童可以在不断教育训练后会说话。反过来,这个人遗传素质很好,但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表现的不好。说明遗传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但是不是绝对的,在环境因素的干扰下,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对于孩子不必要过多的担心,你只需要为孩子的身心发展创造较好的环境和科学的教育。孩子入学后会慢慢发展起来的。

总之,在孩子的发展成长中注重细节,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你就不会有太多的担心,不会担心孩子太小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发展,也就没有必要让孩子晚入学。因为你全心全力的付出,就会培养一个自信强大的孩子。你的任何付出和心血都是对孩子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37度2的风


你好,很高兴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孩子晚上一年学是爱还是害还得看孩子本身:

第一,如果孩子在适合上学年龄时,综合素质表现比平常孩子一样的话,就没必要晚上学,这时候上学会更好的与同学相处,同龄的孩子更能玩出友谊,这时候如果让孩子晚上学的话,如果孩子在学习中成绩略差于低龄孩子的话,就会使自己产生不好的情绪,甚至不自信的心理,自己这么大还不如小孩呢。

第二,如果孩子在适合上学年龄时,综

合素质表现略低于同龄孩子的话,就应该晚上一年,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再快乐一年,因为孩子的心智和胆量达不到同龄孩子的话,在学校里容易产生两种不好的效果:一是学习比较吃力,二是容易收到同学的欺负,而在幼儿园里就不会存在这种情况,这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好处。

所以说,这得看孩子的具体适应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