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徒四壁”到“红红火火”这个村子变了

云南网讯(记者 李熙临 通讯员 王淑瑜)平坦通畅的道路,一片连着一片的新房子,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六苴镇红光村的百姓们脱贫日子越过越红火。但五六年前,红光村还是习总书记所说的“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贫困户房子破破烂烂、有的家徒四壁”。

从“家徒四壁”到“红红火火”这个村子变了

搬迁前的大姚县六苴镇六姑乍小组

红光村,是六苴镇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农户281户914人中贫困户有148户562人,贫困发生率从三年前的61.8%降至今天的0.67%。这些数字的背后,折射了这个小村子的惊天变化。“村里的变化太大了,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全靠党的政策好。”红光村委会书记余春贵感叹道。

谈到红光村的变化,村里的贫困户余必伟一家深有感触。余必伟的两个儿子余牧学和余必聪均受伤在家不能外出务工,家里的顶梁柱塌了,余必伟一家可愁坏了。驻村第一书记李国新得知余必伟家有返贫风险后,马上到他家出主意。“你才30岁,可以给门口工程老板拎砂灰拌水泥,你现在这个样子是想睡一辈子单人床吗?”原本有些垂头丧气的余必聪听到李国新的话语后,对生活又充满了斗志。

从“家徒四壁”到“红红火火”这个村子变了

搬迁后的大姚县六苴镇谷底统建点

李国新一拍脑袋,决定让余必伟两儿子到家门口的大姚利英小把粉丝扶贫车间打打零工,一天增加100元的收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余毕伟一家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坏了,“自家门口打工,收入有了着落,我心里这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余必伟也露出了进门后的第一个笑容。

余必伟家2016年底就如期脱贫,但政策的帮扶却从未止步,2019年余牧聪因病住院医疗报销8664.74元,产业扶持种植魔芋1亩,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50000元,余必伟家所在的六姑乍小组79户277人全部搬迁到红光谷底集中安置,还把扶贫车间建在了家门口,余必伟一家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比一天红火。

扶上马送一程,余必伟一家脱贫后被扶上幸福生活的新征程,红光村也被送上红红火火的乡村振兴路。余必伟、红光村只是大姚县决战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疫情期间大姚县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27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立即返岗,县级领导定点挂牌督战,1821农户被扶上务工的马儿……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相信我们坚决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