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洛阳博物馆汉代兽面纹玉璧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常熟博物馆汉代谷纹玉璧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陕西历史博物馆汉代兽面纹玉璧

最早的玉器工艺是从磨制开始的,并非后来的既雕既琢。远古先民们在磨制细石器的基础上打造出了玉器这一特殊工艺,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对材质有了更多的认识,能区分和识别美和不美,同时磨制技术有了改良和提高,对“美石”的加工更为认真和细致。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首都博物馆汉代兽面纹玉璧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台北故宫博物院东汉螭凤纹“长乐”铭文玉璧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台北故宫博物院汉代刻字谷纹玉璧

“穿孔”技术划分了新与旧两个时代。当时,孔是磨出来的,“穿孔”技术的出现是“巧”的最早体现。在这些前提下便产生了玉器,由此进入了一个玉器时代。据实物考证,我们能见到的早期玉器距今已有八千年的历史。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天津博物馆东汉谷纹玉璧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天津博物馆东汉双螭谷纹玉璧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武汉博物馆汉代谷纹玉璧

最早出现的磨制玉器,基本都是光素无纹的,其造型多为简单的农业生产工具,如斧、刀、铲等便于加工的片状器。《越绝书》中提到:“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这里说在“三皇五帝”时期,人们已用“美石”磨制斤、斧一类的工具和器械。“兵”这里指的是器械,字象为两手持斤形。从红山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中都能见到这些器形。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西汉白玉舞人佩

“乐舞者,持之以舞”已有礼的色彩。有人说:玉器是从玉的“美音”中得到感悟,从而磨制了石磬、玉磬作为乐器,这也是用来乐神的。“礼乐”最初作为敬神、祭神而设立,玉器也是为敬神、祭神而磨制。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汉代青玉透雕龙形璜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西汉玉韘形佩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常熟博物馆汉代玉握猪

玉的神秘性被蒙上神学色彩,还体现在以玉作“图腾”。“图腾”被氏族社会视为“国魂”的象征。良渚玉器中玉神徽是最早的“图谶于天下”体现,从此玉器艺术境地的大门打开了,玉被赋予了神秘的思想性,反映在各个时期的形制上。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汉代龙凤纹玉韘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河南博物院汉代蟠螭纹玉剑珌

早期,依据动物图形磨制的玉器占有一定的地位。在“万物有灵”的时代,人们认为动物同样具有神灵,红山文化的“勾形龙”就是对神灵崇拜的玉器形制。当时还有一些形制很特别的玉器更具有神秘美感。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台北故宫博物院汉代云纹玉杯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台北故宫博物院汉代云纹玉杯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汉代兽面纹玉剑格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故宫博物院汉代勾连云纹玉灯


这些高古玉,美出了意境

故宫博物院汉代螭柄玉盘

综观上古、中古、汉代的玉器形制,可以认为形制、纹饰是“礼必有依据”的客观反映。“形必有意”是早期玉器形制的特点,也是封建时代用玉的主要特征。社会发展到汉代,玉器形制逐渐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接近现实生活是其基本特征,装饰玉成分的增加使原有深沉的形制变得生动活泼,新的审美理念开创了玉器形制的新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